首页 -> 2007年第2期
巧抓文本突破口 构建单元教学链
作者:叶乃芳
单元教学历来为语文老师所重视。新课程的单元组合以全新的面目出现,这说明我们的单元教学面临着新的任务的挑战,必须以新的思维方式和方法去探索新课程单元教学。新课程淡化了文体,强化了人文性,在单元编排中就有所体现,但是无论怎样变化,事物间的内在联系总是存在,总是有规律可循的。下面以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为例,谈谈笔者在新课程单元教学实践中寻求规律,构建教学链的做法和体会。
本单元五篇文章,以“爱”为主题,而主题总是依附在具体人或事件上,人或事件又总是丰富复杂的。概括每篇主题并不难,重要的是从丰富复杂的不同文本信息中寻求规律,寻求方法,快捷地捕捉突破口,解读不同文本,串成教学链,更全面地把握单元主题。下面分别例举,以就教于方家。
阿长的语言
《阿长与<山海经>》篇幅较长,文章前面部分都写对阿长的不满,采用了先抑后扬的写法。文章到哪里开始对阿长的认识和感情发生了变化呢?正是那句看似平常但又念错的“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在文章中起到了峰回路转的作用,这个地方应该视为教学的突破口。以这句话为轴心,可以探究前面写的其他方面的阿长的语言。阿长对“我”的唠叨,虽然我不喜欢可是渗透着她对我的朴素的爱。另外从这句话可以想象阿长为了给“我”买《山海经》,走了很多路,跑了许多店,又问这句别人听不懂的“三哼经”有没有的时候,是多么的辛苦,是多么的不容易!这里为我付出了多少的爱!从“有画儿的”可以看出阿长对孩子的心思观察的多么细致,对孩子的愿望多么关切,为了满足孩子的愿望办事多么认真,郑重其事!从这句话可以看出阿长虽没文化但善良、热情、体贴、勤劳的性格特征,从这句话可以探究“我”的思想感情“震悚”的原因和给“我”带来的影响,以致后来爱上了文学。这句话似乎是感情的通道,走过这通道以后,看到了积蓄着浓浓感恩的情感海湾。结尾两段作者带着感激、同情、怀念、祈祷的思想感情结束全文。先抑后扬,卒章抒怀,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一句话牵动了全文的内容,一句话使阿长栩栩如生,一句话使“我”感情前后贯通,一句话使“我”茅塞顿开,一句话使读者豁然开朗。人物的关键语言具有很大的艺术冲击力!
父亲的背影
《背影》的人物特征显然就是“背影”,为了使“背影”具有感情的厚度,我利用今年“青歌赛”金奖得主刘和刚的夺冠曲目《父亲》作为教学的突破口,来渲染气氛,强化意境。《背影》《父亲》意境相似,情调和谐,珠联璧合,巧妙绝伦!
导入时我播放了《父亲》歌曲,那如泣如诉的曲调,委婉动听的旋律,使人如痴如醉!课堂气氛凝重,未读课文先有情。
具体学习《背影》段落时,我又巧妙引用歌词来演绎文本。课文开篇“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我就引用歌词第一句“想想你的背影,我感受了坚韧”。二者都是想念中的“背影”,扣在了一起,非常恰当得体,强化了“背影”形象,丰富了“背影”内涵。
当学到“父亲说:‘事已如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句子时,我又引用了歌词“听听你的叮嘱,我接受了自信!”这是对文本的最好注脚。
当讲到父亲“不放心,决定自己送我去”“终于讲定价钱送我上车”“过铁道买橘子”情节时,我便唱起了“生活的苦涩有三分,你却吃了十分!”表达了儿子对父爱的感激和歉疚!
当学习描写父亲“两手上攀,两脚上缩,身子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的背影形象时,我又用歌曲“不知不觉你鬓角露了白发,不声不响你眼角添了皱纹”,补充了父亲形象的细节,使人物形象特征更加丰满。
当学到“父亲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扑扑衣上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情节时,我又唱起了“再苦再累你的脸上挂着温馨!”又很巧妙地歌颂了父爱!
结尾是感情的高潮,父亲在信中交代:膀子疼痛厉害,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作者读到此处满目泪花。我就用歌词的高潮来唱出作者的心声:“我的老父亲,我最疼爱的人,这辈子做你的儿女,我没有做够,央求你呀下辈子还做我的父亲!”感情升华,荡气回肠!
总结时,我又完整地播放了歌曲《父亲》,让学生全身心沉浸在父爱意境之中!讲课前后照应。
《背影》《父亲》共同歌唱父亲,表达父爱,都突出父亲的形象特征“背影”,利用歌曲资源作为教学的突破口,符合新理念,而巧妙、恰当、自然、得体地利用歌曲资源,那将是炉火纯青的境地!
父亲的脚
《台阶》篇幅较长,内容丰富,学生一下子摸不着头脑。
《背影》刚学,“背影”历历在目,印象太深!学习《台阶》如果转为讲以物——“台阶”为线索,组织材料,会破坏教学链,冲淡父亲“背影”形象的持久影响力。
我便要求学生用《背影》中学到的以人物形象特征为线索组织材料的方法来探究《台阶》中的父亲形象突出的地方。这显然是父亲的那双勤劳、辛苦的脚!《台阶》第五自然段具体刻画了父亲的脚——一双干裂、嵌着沙子和泥土,洗不干净,泥土颜色的脚!我便以“父亲的脚”为教学突破口,重点学习这一段,老父亲的一般形象就更加丰满了!
探究:父亲的那双脚是怎样形成的呢?这一问,涉及前文父亲背石板磨破了一双麻筋草鞋,引出了下文父亲一年到头上山下田穿草鞋干活,造台阶踏黄泥等情节,带动了大半篇文章的学习。父亲对家的爱也表达得非常充分。
探究:写脚和“台阶”有什么关系呢?——为了造“台阶”,脚干裂磨破了,腰闪坏了,头发白了,人也老了!这时归纳文章以“台阶”命题立意,组织材料就很自然,一点也不突兀。对父亲感激、热爱的感情就很自然地领会了。
教学生学习方法比教知识更重要,用已知的人物形象特征再去完善人物形象特征阅读起来有方向,形象环环相连,把握的主题会更持久、更深刻。
老王的脸和腰
人教版《老王》课文中有一幅老王的插图,学习《老王》一开始,我就以插图为突破口,快速掌握文本。要求学生根据课文插图,说说那张脸和腰的特征及人物的身份。有学生说,那是一张面容苍老的脸;有学生说,那是布满皱纹的脸;有学生说,那是鼻子塌陷的脸;有学生说,那是两眼发白的脸;有学生说,那是满嘴胡茬的脸;有学生说,那是凄苦哀愁的脸;有学生说,那是善良厚道的脸。学生都说老王伛偻着腰,老王屈躬卑膝。根据插图人物形象特征推测老王是一个贫困劳苦的下层弱者。未接触文本学生已大致把握了人物形象。讲课进一步结合文本具体内容就方便多了,对弱者关爱的主题就会自然产生。
在接触文本前,让学生看图说话有四点好处:
1、教学突破口巧妙,新颖别致;
2、充分利用课程资源,图文并茂;
3、培养观察能力,培养语言概括能力;
4、从人物形象入手,单元教学链清晰、明确。
信客的手
学习余秋雨的《信客》,我要学生读课文,寻找最让你感动的地方。好多学生找到了信客的那只手:“老信客
声辩不清,满脸凄伤,拿起那把剪红绸的剪刀直扎自己的手。”接着我以“伤痕累累的手”为教学突破口,设计了两个问题进行探究:
1、老信客为什么要用剪刀扎自己的手?表现了老信客什么性格?
2、这只手给新信客带来了什么影响?
第一题的设计要求学生明确老信客沉痛的教训和良心的唤醒和诚信的威力。
第二题设计要求学生明确新信客默默奉献的品格和精神。
以上两题都可以从信客的语言、行动方面找到好多例句。如:新信客“一回家就忙着发散信、物,亲手查点”,新信客为乡人“经常代读、代写书信”,以后不当信客了还亲手办起了学校,继续为乡人奉献爱。解决了这两题就基本把握了文章的内容和主题,一只手引出了全文的内容,培养了学生的探究、阅读能力。
综上所述,“阿长的语言”、“父亲的背影”、“父亲的脚”、“老王的脸和腰”、“信客的手”,一单元有一条人物形象知识的链,能够串起这条链,就获取了较完整的单元知识,掌握了阅读方法,提高了阅读能力。此单元以“爱”为主题,从人物形象中表现出来,不同文本表现出来人物的形象特征,不是全部的,教学者能根据不同文本引导学生探究,互为补充,互为组合,互为联想,呈现在我们面前的将是较为丰满的具有立体感的人物形象。我们得到的也将是全面的、深刻的单元主题。
叶乃芳,男,中学语文教师,现居浙江温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