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2期
古诗中“自”字艺术探微
作者:谢玉生
“自”字在古诗词中出现频繁,用字灵活,常常表达丰富的情感或体现深厚的意蕴,非常值得大家深入揣摩和仔细玩味。
它可作介词,是“从”、“由”的意思,如“我自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中的“自”字。
它可作副词,有“自然”“自是”(自然是)等意思,表示由事理推断而得出某个结论或由事情的发展而得出的某个结果。唐朝虞世南的《蝉》:“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这首诗用蝉作喻揭示了一个真理:品格高洁的人,并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藉,自能声名远播。“自”是“自然”之意,表肯定推理,下句的“非”字表否定判断,两者相互呼应,热情赞美品格高尚的人。杨炯《从军行》的首联“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其中“自”字也应作“自然而然”解,“不平”是“不平静”的意思,“自不平”流露出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激情,这种心情是由衷产生的,表现了唐朝国势日盛时期人们积极报国的崇高精神境界。王维《山居秋暝》的尾联“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中,“自”字应解释成“自是”,一个“自”字,平淡、质朴,却体现了王维对清新纯净的“山中”的喜爱之情。
“自”字最多的还是作代词,有“自己’,“独自”的意思。杜甫《饮中八仙歌》:“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诗中的“自”就是“自己”的意思。“自”字表示“自己”“独自”的时候,也常常会传达出许多情意。如王维《终南别业》:“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晚年的王维笃信佛教,在辋川置一别墅,过着闲适的生活。此诗中的“自”是“自己”、“独自”之意,“空自知”即只有自己知道,一“自”字表现了王维的自得自乐之情。刘长卿《重送裴郎中贬吉州》:“猿啼客散暮江头,人自伤心水自流。同作逐臣君更远,青山万里一孤舟。”这是一首送别诗,两人的身份同为“逐臣”,诗中的第一个“自”可理解为“独自”的意思,写送别时日暮客散,友人远去,自己还留在江头,独自伤心。但第二个“自”字再理解为“独自”就不通了,因为流水是没有朋友与它分别的,无所谓聚散离合,我认为解释成“只管”“只顾”更好,这样可以体现江水的无情,它只顾不住流淌,送走了我的朋友,一点都不理会我的离愁别绪。这与李清照词中“花自漂零水自流”中的“自”是一样的意思。
李华《春行即兴》:“宜阳城下草萋萋,碧水东流复向西。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诗中的“自”字意为“独自”、“自个儿”,花儿自开自落,无人欣赏,下句一路春山,鸟儿啁啾,却无人聆听,两句同义铺陈渲染,与原来的繁华热闹形成对比,表现出物是人非的叹惋之情。杜甫的《蜀相》:“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诗句表现的情感是不一样的,但“自”字的意思却是相同的。
“自己”一词是与“他人”相对的。有句流行语: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因此这“自”字有时候还容易让人产生孤标傲世、与众不同的联想。李白《秋下荆门》:“霜落荆门江树空,布帆无恙挂秋风。此行不为鲈鱼脍,自爱名山入剡中。”这首诗是李白写于第一次出蜀远游之际,此时的他对锦绣前程充满着美丽的憧憬。诗的第三句用了一典故,说的是西晋张翰在洛阳为官,见秋风起而想到故乡的鲈鱼,说“人生贵得适志耳,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乎?”于是辞官回乡。李白在此处就故用一个“自”字以表现自己与张翰的不同:张翰是归乡,我是离乡,他是出世,我是入世。李白曾说“大丈夫当有四方之志”,所以这个“自”字表现了李白乐观浪漫、意气风发的形象,具有不同凡俗的生活情趣。
“自”字还有一种意思。我们先看一下杜甫的一首五言律诗《日暮》:“牛羊下来久,各已闭柴门。风月自清夜,江山非故园。石泉流暗壁,草露滴秋根。头白灯明里,何须花烬繁。”这是杜甫流落夔州时写的一首诗歌,这里的“自”字,若理解为“独自”、“只管”都不通,与下句对照揣摩,似乎理解成“还是原来的”更好,意即凉爽的清风、皎洁的明月,还是与原来的一样,上下句表达的意思是:江山虽美丽,却已非故园,你看这破碎的山河、困苦的人民又怎能是以前的那种模样呢?作者那沉郁之情、忧国之思就体现出来了。
谢玉生,男,中学语文教师,现居福建清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