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7期

体验式写作教学浅探

作者:许方雄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学生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这一论述阐明写作要经历两个基本阶段——认识阶段和表达阶段。学生通过对现实世界的观察、感知、思考、体悟,或者通过对文学作品和其他艺术形式的欣赏品味,直接或间接地了解和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这实际上是学生逐步完成一系列体验的过程。体验得越丰富,越深刻,那么眼前的世界就越宽阔,越精彩,写出来的文章就越生动感人。可见,学生体验对其写作表达是非常重要的。体验是写作表达的基础,体验是写作表达的前提,体验也是写作表达的过程。本文着重论说如何丰富学生的体验,进行体验式作文教学的方法和途径。
  
  一、唤醒学生体验库存并使之具体化、细节化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人在与客观环境的交往中,存在一种无意识心理体验活动,这是主体对客观环境意识不到的心理活动,是主体对客观环境不自觉认识和内部体验的统一,是一种非理智的,不集中的观察、思维,无特定思维目标的心理活动。日常生活中我们往往对许多事习以为常,不以为意,就处于这种无意识体验状态。在指导学生写作时,教师要有意识地去挖掘学生记忆库存中曾经经历过的这些体验,把它们转化为作文素材。要使学生发现,原来平淡的生活中,蕴藏着不平淡的人情故事,只要你有一颗敏感细腻的心去发现,去挖掘,使之具体化,使之细节化,就可以具体显生动,细节见深刻。这样作文不怕没东西可写,不怕不生动感人。记得多年前我布置学生写《我的母亲》,收上来的作文中,好文章难得见。其中有4篇却都写到“我”深夜发高烧,妈妈冒雨背我上医院,后来“我”的病好了,妈妈却病倒了。学生没有调动生活中亲历的情景体验,明显在编造故事,文章一点也不感人。后来,我再次向别班的学生布置同样的习作,就很注意启发学生如何写出“生活中真实的母亲”,我先要求学生以“我和妈妈的故事”、“妈妈的烦恼、忧愁、欣慰、快乐……”和“我最想对妈妈说……”为话题,准备课堂发言。旨在触动和激活学生在与妈妈朝夕相处的漫长岁月中,不经意间已经刻印在心灵深处的感人细节。第二天的两节发言课,学生们真情涌动,纷纷述说自己的母亲。说后作文,蔚然可观:“为了生个儿子,妈生了我们三个女儿。做木匠的爸,挣的钱一天天不经花……记得有年过除夕,妈妈拿出准备好的新衣服。姐姐换好绿色连衣裙,妹妹穿上大红棉绒衫。我呢?我呢?我呢! 妈妈取过姐姐的兰色学生服,‘你姐这套衫还新,你乖先穿着呵。’我一下子把嘴翘老高,躲进房间不说话……几天后,妈妈卖了自己的耳环,给我买了件富有人家的小孩才穿得起的漂亮皮装。哦,妈妈,你是那么地深爱着我们!你在用默默无言的方式,表达着对女儿一时的‘不公’的歉意。我原不该为这事发脾气的,我亲爱的妈妈!”一位每天推着小推车走街串巷卖油糕的母亲,支撑着贫寒的家。年纪还小的儿子,天天放学回家,都要背上竹篓下田园拔猪菜、拔兔草。“有一天,当伙伴们笑我拔兔草干女人活时,我飞步跑回家,把一篓兔草重重摔在妈妈面前,吼着‘我再也不拔草啦!’妈妈正在桌面上搓揉米粉,她吃惊地睁着眼睛,眼里流下泪来,嘴里说着:‘好,好,妈不要你拔草了!’一边用粘满米粉的手拍我身子,在我身上留下一个个白色手印……”这次作文有3篇先后被选入校刊,两篇被推选参加“新世纪杯全国作文大赛”并分获二等奖和三等奖。比较这前后两次作文教学的情况可见,学生对熟悉的事物,不一定就有比较丰满和明晰的体验,教师或命题者不要以为要求学生写熟悉的题材,所有的学生就能下笔成文。指导写作时,还得多多点拨,诱发、唤醒记忆仓库中的生活体验,激活情感的潜流,作文才有“米”下“锅”,不用咬笔头皱眉头了。
  
  二、创设学生体验平台并使之情景化、体悟化
  
  大自然和现实生活中可供写作的素材是很多的。但是学生往往视而不见,麻木不仁,举笔忘言。这就需要教师创设情景或条件,搭建体验平台,让学生在情景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升华,使学生眼界开阔,心灵充实。陶行知先生说:“我们要解放孩子的空间,让他们去接触大自然中的花草、树木、清山、绿水、日月、星辰,以及大社会中的士、农、工、商,三教九流,自由地对宇宙发问,与万物为友……”就是要鼓励学生足出家门,眼观四路,在具体实践中亲历体验,涵养情性。因此,在写作教学中我们必须安排时间组织学生参与各种丰富多彩的课外实践活动,去登山、去郊游、去调查、去访问……去听、去看、去闻,去触、去思、去悟……如阳春三月,我组织学生到学校后山的林子里进行实地考察活动,并要求以“春日后山”为题写出活动笔记。久坐教室的学生情绪活跃,热情高涨。交上来的活动笔记展示了亲历体验后作文的成果。一个学生写道:“后山与教室虽只一墙之隔,却是两重天地。今天我很好地当了一回少年鲁迅,从他的‘三味书屋’走到他的‘百草园’。不必去爬树摘花,也不必去翻石寻虫;只须在软软草地上伸展四肢,听耳边山鸟啁啾,闻四面花香扑鼻。此生足矣!”一个学生写道:“今天,我终于有机会去验证何首乌根的形状了,拔了许多‘老乌’,哈哈,我的运气真不赖,竟然发现有几株根是人形的!我还发现一种叶子像剑齿的草,如果折断它就会流出浓浓的白色的乳汁,它的根也是人形的,说不定是野人参呢!我得去查查资料……”还有的学生写下山涧捕捉涧蟹,摘野花编织花篮……具体生动,充满童趣。我在批阅学生的这些习作时也体验到了给学生创设体验平台获得成果的快乐。
  有时候,我还根据初中学生爱表现自己的特点和写作的需要设计一些角色让学生表演,比如让学生扮演一次自己的崇拜偶像,或是著名主持人,或是电影明星,或是体坛健将……也可以让学生体验一下生活中小人物的悲欢离合、喜怒哀乐,比如寒风中饥肠辘辘的流浪者,刚从内地过来举目无亲的打工仔等等;担当、扮演这些角色,学生要进行一番必要的构思和创作,他们要揣摩人物的神情动作,有时侯还要设计台词,准备道具,经过大家全力协作,“演员”终于上台表演,他(或是她)会在无意识的作用下不知不觉地进入角色,十分深切、生动地经历角色的心理活动过程,于是,他(她)自己仿佛也变成了那个角色,与角色同一,角色的喜怒哀乐,仿佛成了小演员真情实感的表露了。台上演得忘情,台下看得入神,于是“演员”和“观众”都经历了特定角色的“喜怒哀乐”。通过这样的“实际性”演练后,再让学生作文,学生兴趣很高,作文快捷而又质量好。国外有位教育家说:“游戏对于孩子们,是快乐的。”我要说:游戏对于孩子们,不仅是快乐的,也是必需的!现实的经历能给学生以深切的体验,但世事纷繁,我们不可能一一参与和见证。有时虚拟的情景,却能更有情趣,更高效地让学生进入到体验中来。只要教师不断地让学生在具体情景中体验,有所感悟,有所生成,然后写作,那么学生对于作文就不再是可怕的,遥远的,而变成一种乐趣、一种冲动、一种欲望了。
  
  三、促使学生阅读体验并使之生命化、情性化
  
  学生的生活圈子和生活经历是十分有限的,他们对现实人生的体验和认识同样也是有限的。因此,学生的习作往往描物枯燥,叙事平直,议论肤浅。而灵动的笔触源于丰富的心灵,我们有必要去寻求一种更经济、更便捷、更有效的途径去进一步拓宽学生的视野,熏陶学生的情操,健全学生的人格。这个途径就是文本阅读和其他的艺术欣赏活动(本文只论述文本阅读)。阅读具有培植学生情感体验的功能,这在《语文课程标准》中有多处论述:“阅读是收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阅读对于写作的巨大影响,一部分来源于经典文本的语言对学生的浸润和文章技法对学生的示范功能,但更多的部分来源于文本载体所展示的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给予学生的深度感染和体验。所以写作教学的成败得失,很大程度上是受到阅读教学的影响的。我非常重视以读导写,以读带动写,充分利用语文教材文本的导写功能,在阅读教学中将目标定位指向写作,着力运用体验教学手段,促使学生在阅读中与文本对话,与作者对话,与自我对话,把学生的阅读过程生命化,情性化,以此引导他们的课外阅读。美国作家约翰·罗保克说:“书籍所赋予我们的思想比现实生活所赋予我们的更加生动活泼,正如倒影里所反映的山石花卉常常要比真实的山石花卉更加多姿迷人一样。”所以只要教师引导得好,学生就会喜欢阅读,甚至对读物达到入迷的程度,从而自发的大量阅读文学作品和其他读物。语文新课标中明确提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读得越多,体验越多,在读中体验,在体验中读。当学生沉浸于阅读中的深度体验时,一句一词,都会在他心底掀起旁人体察不到的涟漪,他被深深震撼着,被久久地感动着,刹那间的顿悟使他心扉明澈,长时间的回味使他神情陶醉……教师要抓住时机,指导学生写下阅读时的体验和感受,以书面的形式记录学生在阅读活动中与文本,与作者,与自我的对话过程,记录学生在阅读中的生命形态。有个学生在《我的读书体验》中写道:“当读到丑小鸭变成白天鹅时,会欣喜若狂;当读到老羚羊为救小羚羊而舍身跃下深渊时,会掩卷叹息流泪;当跟着巴金去观看“海上日出”,会惊诧于大海的壮丽奇观;当随郦道元直下三峡七百里,又会着迷于长江古道的绮丽神秘;当读着《水浒》,会以为自己就是打抱不平的梁山好汉;当看了《聊斋》,睡梦中会出现传说中的女鬼……”说明了学生在阅读中心无旁逸,物我两忘,主客体契合,情感产生共振,沉浸在神妙的艺术体验之中。这时,欣赏者能超越时空的阻隔,看到了他们从未见过的人事物像和神奇的境界! 其实,他们是借作者的眼睛去看世界,作者的情感深深地打动了读者,作者的体验也成了读者的体验了。阅读支撑和引领着写作,“腹有诗书气自华”,学生如果饱读群书,还怕写出来的文章不透着灵气么?
  中国青少年写作研究会副会长李白坚教授认为,文章的形成总是“生活——感情——思维——文字”这样一个过程。其中作文之前“体验生活”十分重要,它不仅是摄取素材的过程,也是发展完善认知结构、思维品质以及个性情感的过程。本文试图扩张“体验生活”的外延,以比较宽展的视角分析本人在作文教学中的一些做法,恳请方家指正。
  
  许方雄,中学语文教师,现居浙江苍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