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7期
小说教学目标的确立与高效课堂的构建
作者:郑燕芝
在小说教学中要实现高效课堂,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必须要处理好三个关系:
第一,重点突破与全面开花的关系——以点带面
小说包括人物、情节、环境三要素,任何一部经典小说的内涵和外延都是很广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要在一个课堂上解决这几乎是不可能的,这里就提出了“重点突破”还是“全面开花”的问题。很明显,面面俱到很容易流于形式,抓住一点,通过一个或一串问题的深入研究之后,让学生以同样的方法理解该小说中的其他人物甚至是其他同类型的小说收效更大,一针见血,更让人刻骨铭心,小说的学习也是如此。鉴于小说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我认为小说教学目标的确立要实现“三化”才能实现“以点带面”。
①人性化。小说教学,应该以人为本,人都是丰富多彩的,所以,最忌讳的是教师按照经典品评给小说人物贴上标签,这样会造成学生的质疑和反感,不能引发他们深入学习的积极性,而应该从更人性化的角度出发,给与小说中的形象以更为客观的评判。
如在《鸿门宴》中,我们看到了悲剧英雄项羽和“真命天子”刘邦惊险的对峙,对于项羽,很多时候我们是把他当成“英雄”来膜拜的,但是在《鸿门宴》中,读者却看到了一个自傲轻敌、简单猜疑的“西楚霸王”,面对项羽,我们应该结合其他的史料和文学作品,对其有一个全面而客观的评判。对《项链》中的玛蒂尔德也不应只因其“虚荣心”而简单地将其一棒子打死,在她的身上,我们依然可以看到诸如善良、诚信、执著等可贵品质。《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中,也不应因为杜十娘的妓女身份而先入为主地品评这个女性,她也是一个聪慧而充满了理想的女子;也不应将其悲剧简单甚至死板地归为“封建礼教”,十娘的问题是至今为止很多女性一直悬而未决的问题,十娘的悲剧到现在依然存在,并且不在少数。
“人性化”的评价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对于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把握小说的情感态度和作者的价值取向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学生的兴趣提升了,理解也更深刻全面了。
②线索化。由于小说的体裁特点决定了其篇幅长、人物多、情节复杂,所涉及的知识面广,给课堂的教和学带来诸多困难。如何化繁为简,提高课堂效率,优化教学结构,是一个亟待研讨的问题。“线索法”让原本复杂繁琐的文本变得“条分缕析”,一下“纲举目张”了。
如在《药》中,小说的线索可以用“卖药”——“吃药”——“谈药”——“药无效”(上坟)联系起来,华老栓一家的遭遇一下就清楚了,在目标的确立中引导学生找线索,更有利于文章主题的揭示和理解。在《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中,引导学生沿题质疑找线索,提出:杜十娘为什么“怒”?“怒”的过程是怎样的?“怒”的结果又如何?让学生在问题串中不断的思考和探究造成杜十娘悲剧的真正原因。
“线索化”是紧紧抓住全文关键之处来展开教学活动的,有利于全面调动学生的主动思维的积极性,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独立阅读,实现三维目标;有利于提高课堂效率和优化教学结构。
③现实化。优秀的文学作品,尤其是小说,都应该是具有永恒的文学和社会价值的,应该也能够给历代的读者以全新的阅读感受。因此,在小说教学的目标确立中,要注意现实性,联系现实更能提升学生对于文本的理解。
如在《鸿门宴》的学习中,可以让学生探讨关于“英雄”的话题,在新的时代,我们可以结合“感动中国”中的任长霞、魏青刚、丛飞,重新判定: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怎样的人才是真正的英雄。在《家庭女教师》中,从两个女孩子对家庭女教师和对父母感情的不同及转变,联系自身成长经历,探究成长问题;从《孔雀东南飞》中刘兰芝和焦仲卿的爱情悲剧中,看爱情问题、女性问题、人权问题和婆媳关系问题;在《狂人日记》中探讨先行者的悲剧问题……
一篇小说展现的其实就是一个社会,种种的现实问题、社会问题都会在其中以各种方式呈现出来,学生需要学习的是,揭开罩在小说外表琳琅满目的神秘面纱,探究其深层的时代内涵和社会内涵,所以教师在设定教学目标时应尤为注意目标的现实性。
第二,情与知的关系
长期以来,在小说教学中出现了两种怪现象:一方面,学生对小说喜“看”而恶“学”;另一方面,教师对小说“析”多而“品”少。导致上小说之前,学生多会饶有兴致地将文章看完,但是在课堂上,却经常出现教师唱“独角戏”的尴尬情形。
这其中其实是没有解决好“情”与“知”的关系,学生更易接受的是小说中的情感体验,而老师们却拼命地要将所谓“经典”的“门道”授予学生,对知识和能力的关注太多,生硬地把小说肢解为“人物”、“情节”、“环境”等小块,而忽略了通过更合适的过程和方法启迪学生,将“知识与方法”有机地融入到“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品评”中,让学生既能“看热闹”,更能看点“门道”。可以采用如下方法:
①情境代入法。如小说《荷花淀》中简简单单的几句话,生动地将女人们不同的性格特征刻画出来,作者的情感态度也可见一斑:“听说他们还在这里没走。我不拖尾巴,可是忘下了一件衣裳”描述的是一个机智伶俐的妇女;“我有句要紧的话,得和他说说”更是一个直率可爱女子的真实写照。可以让学生采用代入法自己品读,更可以几个女生、甚至男生反串朗读,让学生在语言的运用和语气的把握中解读不同人物的性格,从而明晰作者的价值评判,形成自己更为全新而深刻的理解,有助于对小说主题的把握。在此过程中,学生既明白语言描写在刻画人物性格和表达主题中的作用,同时也对根据地军民纯洁和坚持更有了解。“情”与“知”的目的均达到。
②想象联想法。如鲁迅《药》中有一段描写:“一个浑身黑色的人,站在老栓面前,眼光正像两把刀,刺得老栓缩小了一半。”让学生思考:“老栓为什么缩小了一半?”对于有一定挑战意味的题目学生都是比较喜欢的,启发他们联系现实进行想象和联想。在现实世界中,一个人是不可能缩成一半的,这分明违反了现实逻辑。然而,在小说所创造的艺术世界中,它又符合逻辑,作者运用夸张的写法,把刽子手贪婪凶狠的形象展现在读者面前,从而表达了作者对刽子手的憎恨,对华老栓的同情。在此,学生明晰了“艺术源于生活但又高于生活”的道理,艺术家可以对艺术形象进行一定的加工,工具就是各种手法的运用,这其中其实就是作者情感态度和价值评判的体现,“情”与“知”又得到了统一。
第三,兴趣与积累的关系
看一部小说,就如读一个故事,学生都是很感兴趣的,但是,小说并不只是学生“看热闹”的地方,任何的学习、任何的课堂再热闹,但是最终不能够落实,不能转化为学生的积累,这都是失败的课堂,是低效甚至无效的课堂。因此,将兴趣和积累结合起来就显得尤为重要。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在教授小说过程中,对于学生感兴趣、有触动的地方要适时适当适量地做出积累的提示,让学生在保持兴趣的同时也能够真正得到最切实有效的提升而不觉厌烦甚至兴味索然。至于积累的内容需要在教学目标中的“过程与方法”、“知识与能力”中确立。
在《热爱生命》中,学生深深地为杰克·伦敦所创造的生命之歌所感染,他们为主人公的勇敢、坚强、执著所打动,为主人公和狼身上所体现出来的生命的力量所震撼。这个时候,教师可以适当的加以拓展和巩固,介绍其他相关的人物例子:“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可以让学生进行记录并背诵,这是很好的作文素材;还可以联系史铁生、霍金等例子;以及食指的诗歌《热爱生命》;甚至是《老人与海》中圣地亚哥的“硬汉子”精神……学生在受到生命触动的同时,更加深了对生命意识的理解,兴趣得到了维持和提升,知识也得到了积累和落实。
既抓住学生学习的兴趣,并让其持续,又让他们能有所积累,两条腿走路,才能走得稳,走得远,最终实现课堂的高效。
综上所述,小说教学目标的确立在课堂教学中起纲领性的作用。教学目标是教学的起始和归宿,语文课程目标,尤其是小说教学目标的核心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因此,应该也必须依据三个维度认真制定,才有利于构建高效课堂,才能有利于学生全面素质的提升。
郑燕芝,中学语文教师,现居广东佛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