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9期

高中作文教学的现状及对策

作者:胡怀强 杨 璞




  反思我们的作文教学,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我们作文教学没有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缺乏系统性。许多学校的作文教学没有明确的目的和明确的重难点,不是循序渐进,而是随心所欲,一学期下来,只满足于作文的次数,根本不去考虑教学效果。这样进行作文教学只能使学生机械的完成作文任务,很难搞清自己作文的优势和弱点,很难有针对性地进行作文训练,从而使自己的写作能力有所提高。
  要使中学作文教学进入一个良性发展的空间,就必须针对我们的作文教学现状有的放矢的加以纠正和引导,使之“迷途知返”。
  现状一:作文文体意识淡薄,写作随意性很大,结果是往往写出一些非驴非马的四不象文章。
  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对话题作文写作要求理解不透,把“文体不限”的考试要求理解为“没有文体”,结果写出文章文体特征模糊。
  我们的对策是强化学生对各种常见文体特征的认识理解,加强常见文体的写作训练。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是中学语言教学中作文训练的三种基本文体,是其他各种文体的基础,文学体裁小说、散文、童话、寓言故事、游记等均属于记叙文的写作范围,杂文则属于议论文的写作范围。因此,写作要符合文体,就必须了解记叙、议论、说明这几种文体的特点,掌握并准确运用几种语言表达方式。下面重点谈以上三种文体的特点:
  
  一、记叙文的写作
  
  记叙是以叙述、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通过社会现实中的人物事迹、事件、过程和景物性状来表达思想感情的文章。
  记叙的基本特征是陈述过程,事发时间、地点、人物,叙述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比较复杂的记叙文则要求综合运用记叙、议论、抒情、描写等多种表达方式,但应以叙述、描写为主。叙述的顺序主要包括顺叙、倒叙、插叙。
  写作记叙文,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必须明确记叙的六个要素。对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要交代清楚。
  2、选材、剪材得当,材料必须具有真实性。无论来自现实生活还是杜撰虚构,都必须是实际生活中可能发生的,叫人信服的。要选择自己最熟悉、亲自经历,最真实可靠,最典型,最能表现中心的材料。概括来说就是“写身边之事,抒胸中之情”。材料的详略处理要依据中心的需要,最能表现中心的材料要详写;与中心无关的材料,舍弃;与中心关系小一些的,可略写。
  3、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要求记叙描写具体,辅之以抒情、议论。描写尤其是细节描绘是记叙文的灵魂,记叙文的形象性生动性就具体的体现在这些细节描写上。议论要简洁明了,画龙点睛,揭示文章的中心。
  
  二、议论文的写作
  
  议论文是以议论作为主要表达方式,对客观事物进行分析评论用以表明自己的观点和态度的一种文体。作者主要是通过摆事实、讲道理或逻辑论证等手段,运用概念、判断、推理等逻辑方式,直接阐明自己的观点,表示自己的态度、意见和感情,达到以理服人的目的。议论文由论点、论据、论证三要素组成。它的结构一般分为三部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或为“引论——本论——结论”。
  写作议论文必须树立正确的思维习惯与结构意识。议论文是由“引论——本论——结论”构成的有机整体。在思维顺序上遵循“是什么——为什么——怎样做”的思维习惯。
  论点是作者对某一问题的见解和主张,论点明确是以正确为前提的。写议论文时,首先要明确自己想表达什么观点,中心论点明确后,再确立分论点,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进行论证。议论文的写作重点放在谈“为什么”上,即要善于进行事理分析,说理辩证透彻;表述自己的观点一定要有根据,要善于从古今中外选取有说服力的事例来摆事实,讲道理。说理、举例要与时俱进,要有新鲜感。要善于联系社会和生活实际,加强针对性。
  应特别注意的几点:
  1、开门见山,开篇迅速入题
  议论文的开头应如“凤头”,小而好看,即三言两语,摆出观点,以引发读者思考。
  2、选材要新颖、典型
  选举的事例要有时代性,如果是旧材料则要“挖”出新意。举例要准确无误,有代表性,能充分证明自己要表达的观点。
  3、分析、举例相结合
  议论文是理性的,表现在严密的逻辑与推论,所以议论文写作必须展示学生自己的思维过程。一般初学议论文的学生总是举大段事例来证明自己的观点,缺乏分析,成了事实论据的堆砌。
  4、合理使用结构形式
  议论文一般使用并列式、递进式、对比式、总分式几种结构形式进行论证。考生应根据论点的特点及自己的写作需要选取论证结构形式,也可以综合运用两种以上的结构形式。
  5、注意结尾回应题目,总结全文
  好的结尾应短而有力,既照应中心,回应题目,使全文浑然一体,又能给人以深深的思考,留下回味的空间。
  
  三、说明文的写作
  
  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章,它的目的是传播知识,把事物的特征、本质及规律解说明白,把事物的成因、功用或发生发展过程告诉别人。此类作文高考中较少出现,但仍不可小视。平时训练时注意抓住事物的特征,注意其语言方面的训练。
  现状二:写作素材匮乏,内容空洞。
  由于绝大部分高中生阅读面狭窄,整天被困于数理化的题海之中,无暇顾及文学作品。所以写起文章来总是重复小学、初中用过的一些陈谷子烂芝麻,毫无新鲜感,且思维的层次停滞于相当肤浅的阶段,对一些现象、观点不能进行深刻透彻的分析,没有自己独特的见解。文章语言干巴,内容空洞是情理中事,这是作文教学中的一个瓶颈。
  解决的办法就是把阅读的时间和主动权交给学生,走作文的正道——广泛阅读,增强语感,丰富文化底蕴,积累素材,建立知识储备的仓库,同时认识客观世界,感悟生活,引作文之活水。
  一是阅读《语文读本》。阅读《语文读本》可实行点读法:延伸性的文章在学习课文之后马上读,趁热打铁,与课文挂钩,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拓宽知识面;知识性的文章要求学生写出阅读提纲,归纳出知识要点,默记数遍即可;鉴赏性的文章要求学生自由快速阅读,根据老师指出的鉴赏要点,学生自己去领悟。
  二是广泛进行课外阅读。为了让学生吸收多元文化,培养学生的现代意识,可以从各种报刊杂志上精选一些文章编发,学生兴趣浓厚,阅读效果会很好。
  三是坚持每节语文课前记几个成语俗语,背一首古代诗词。只有多读多吟,才能获得写作必备的起码的文字功底。
  四是利用寒暑假,落实每个学生至少读两部长篇小说的任务。只有读那些世界文学宝库里的真正意义上的书,写起文章来才能信手拈来。
  五是规定学生每周摘抄一定数量的美文美句,以便写作时能够借鉴运用。
  现状三:学生作文语言干瘪,缺乏表现力。
  教师教学上重知识内容轻语言,评价上过多批评,少鼓励,思想上缺少引导,从而使得学生缺少推敲锤炼的意识,缺少感情的融入,缺少语言素材的收集整理。另外社会大环境对母语的冷落对学生语文学习影响巨大。在外语热的同时,学生对自己的母语——汉语却表现出一种令人痛心的冷漠。学生会为能说一口流利的英语而自鸣得意,对母语作文中的错别字连篇却视而不见。
  我们的对策:
  一、加强课文语言的咀嚼和品味,培养言语意识
  学习语文不仅仅是学习语文知识,更应侧重对语言本身的咀嚼和品味,培养言语意识。教材中不同的语言风格是学生学习语言的范例,教师要带领学生仔细品味戏剧、小说中人物的个性化语言,品味凝练含蓄的诗歌、散文语言。在课堂上不能一味地在理解、概括上组织活动,更要组织丰富多彩的语言学习活动,引导学生鉴赏、品味好的语言,揣摩各种具有魅力的句子,让学生在形式灵活多样的言语实践活动中感悟语言、理解语言,内化、积累和尝试运用语言,进而更好地培养语用意识。
  二、加强阅读、思维与语言表达训练的统一
  阅读教材时,要注意思维层面的训练,引导学生进行有序思维。以教材为本,进行语言条理性、具体性、准确性和文采性等表达训练。以课文中的句子句群为主进行训练,既可让学生在新情境中运用课文语言说话,又能让学生把阅读转化为表达,读写结合在一起。但必须把思维训练与语言表达训练统一起来,而且要扎扎实实地落实每一项训练。进行训练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比如,①仿写。学完《滕王阁序》,我让同学仿写第一自然段。当然模仿只是起步,创新才是终点。②改写。比如把《触龙说赵太后》中的对话改为现代文,再与原作比较,看看谁更得体、准确。③对对联、作扩展、成语接龙、诗句联对等。
  
  三、加强文学化语言的训练
  
  学生的语言本应具备一定的文学色彩,但现状是模式化的语言占了主导。比如,描写校园的,总是“两旁的大树仿佛两排哨兵”之类。个性化语言日益萎缩,离高考“发展等级”中的要求越来越远。
  那么,用语生动、句式灵活、善用修辞、多样引用等如何生成呢?①用语生动。可以通过一个场景、一次对话、一个动作的创作展开训练,也可以把课文上运用得绝妙传神的词归纳整理出来点评鉴赏,比如,古诗词的炼字比较,小说中的动作描写,散文中的景物描写等,以此锻炼“推敲”之功。②句式灵活、善用修辞。可把语言运用题与作文文采训练综合起来,利用仿写、改写等题型,强化训练,提高修辞运用能力。③多样引用。除了课外的名人名言、格言警句,还可以引课文中的名句、语句、典故等入作文,仿课文的典型句式等进入作文。
  
  四、适当开一些有关中国文化的课程
  
  中国的文化博大精深,它不仅哺育了我们的民族,甚至泽被整个东南亚。当别的国家在深入研究从中汲取营养的同时,它的嫡系子孙却弃之如敝履,这是很让人痛心的。我们的学生对西方的圣诞节愚人节津津乐道而对中秋七夕却毫无兴趣。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继承人如果对自己的传统文化缺乏认同感缺乏自豪感,试问他将如何举起传承中华文明的大旗呢?我们的语文教学应当少一些急功近利,多一些理性思考,多一点责任感,要以培养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同为己任。
  总之,建立系统的行之有效的写作训练教学计划,定会为作文教学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作文教学才会走上良性发展的道路。唯其如此,才可在高考作文中一举夺魁。
  
  胡怀强,杨璞,中学语文教师,现居湖北枣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