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9期
创建语文教学的绿色课堂
作者:顾继红
一、让课堂爱意无限
在绿色课堂中,“赏识”、“赞扬”是有效方式。上课时,教师多说几句赞美的话、表扬的词,学生会带给你意外的惊喜!教师还要舍得放下架子,走进学生的心灵,尊重学生的见解,“蹲下来和学生交流”。
课堂上有了“爱意”,课堂会由此变得轻松,教师才会游刃有余地教,学生才能自由自在地学;课堂上有了“爱意”,教师才不会将目光仅仅局限于知识的传授上,而是更多地关注学生作为一个生命体的存在。一位老师上了《泰戈尔诗三首》之一《金色花》,课堂上始终流淌着浓浓的爱意,让学生感同身受。这位老师是一位温情细致深刻的老师,她的双眼流露出母性的温柔,学生被深深地感染了,心与心交融了,师生情感交流、师生与泰戈尔的交流就自然而然了,老师真的做到了呵护学生的真心,让学生“悟读”出独特感受,学生争着表达自己的看法,对于学生的回答,老师总是能够报以会心的微笑,赞许的目光,或者直接表扬“你真有思想”“你读得真美”,学生的积极性大受鼓励。即使有的同学答案不够妥当,也要肯定他说我知道你认真思考了,不过你的想法还不够合适,你能再想想吗?诗歌的主题是爱与美,老师也把爱与美的精神贯穿在课堂中,让学生感受到课堂的和谐,这是一堂充满人文关怀的情意浓浓的绿色的课。
二、让课堂诗意浓浓
语文课堂应该富有“诗意”这就要求我们语文老师首先是一个诗意浓浓的老师,要有比较深厚的古诗文、古典文学功底。一位老师上的是一堂作文指导课:《在山水之间播撒诗情》。老师先从山水诗导入,请同学们说说自己知道的山水诗,学生一个接一个地说,佳句荟萃,让人目不暇接,老师一时兴起,接二连三地背诵出李白的《蜀道难》《梦游天姥吟留别》《西上莲花山》中的句子,课堂一下子就被带入了古典文化的殿堂。接下来她再请大家欣赏九寨沟的风景短片,学生陶醉在唯美的画面中。学生们自己表达的欲望已经被激发,老师再指导写作的方法,即捕捉画面中的美丽事物,采用形象化的语言,注意运用修辞手法,将情感融入到写作中。这里摘录两段学生写的语段:
微风悄悄走过,留下一地柳丝的絮语;燕子挥翅书写,蓝穹铺满心灵的独白;映山红幽幽地爬上山坡,山野传递动人的传说……万物需要聆听的耳,如果你的脑子已经满的装不下一首歌,不知道天地间多少美丽会被你错过。(学生习作1)
杨柳轻舒笔尖,小河饱蕴翠墨,一首春天的抒情诗就这样一气呵成了。桃花挥洒一串一串的排比句,绚丽的文采让燕子也收住了翅膀;小桥是一个意味深长的破折号,从此岸到彼岸,留下一路美丽的思索。(学生习作2)
这样美丽的语句,难得出自学生之手。如果说一节课就有这样的提高,我想那是夸大其词了。可是如果不是老师长期用诗意的语言感染熏陶,我想学生也不会有这么好的底子吧!
三、让课堂随意十分
随意不等于随便,一个好的教师应善于以自己的情感调动起学生的情感,使师生的情感与文章的情感相吻合,或喜或怒,师生一起激动、平静、愉快、悲哀,让整个课堂充满着个性的随意,充满和谐、合作的氛围。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让学生大胆提问,给学生的思维留有足够空间,点燃学生思维火花后任其燃烧,让他们自己去读、去思,进而去个性地领略文章的美妙。绿色课堂因为关爱而精彩。“春草年年绿”,学生的思想又何尝不是日日新呢?倾情于绿色课堂,关注绿芽生长,关爱学生的生命发展。
一位老师上《夏》这堂课,为学生创造了自由发挥的舞台,尊重学生个性的表达,尊重学生对文本的独特感悟,让课堂充满真诚的诗意和哲理的人文关怀。
这位老师优雅的语言,敏锐的思维,既给学生创设了一个轻松、舒适的氛围,又给了学生很大的思维创新、个性表达的空间。“你认为夏天是什么颜色的?”这一创意性的问题让学生敞开心扉,学生回答精彩纷呈:一个学生说:“我认为夏天的色彩是白色的,人们身上穿的衣服,小孩嘴里含着的冰淇淋,不都是白的吗?那天空中朵朵白云是白的,那夜晚的灯光是白的……夏天是白色的季节!”另一个学生说:“我认为夏天的色彩是黑色的,你看,原来天上还挂着一颗火球,一瞬间,天空变得灰蒙蒙,发出雷鸣般的轰鸣,就下起了瓢泼大雨,好像是天神拉开了天河的帷幕,天地间一片漆黑……”学生的个性充分得到体现,成为这堂课的高潮。尤其是质疑探究环节让学生充分感受到了自我积极思考的乐趣,如“麦浪翻滚着,扑打着远处山、天边的云,扑打着公路上的汽车……”中“扑打”一词的质疑探究,在学生提出这一问题后,气氛一下活跃起来,有学生抢着说:“我以为这是夸张,而且把‘麦田’比作‘大海’,把‘汽车’比作‘海上的一艘艘舰船’还用了比喻!”还有学生说:“我认为,这片麦田一望无垠,麦田一直延伸到远处的山、天上的云、公路上的汽车,作者把‘麦田’比作‘大海’,所以它能拍打!”老师适时补充道:“有一句诗叫‘秋水共长天一色’,这里应是‘麦田与山、云相接’,所以有这样的效果。”老师抓住意料之外的课堂生成引领学生思维走向更远处,体现了灵活随意驾驭课堂的能力,使整个课堂气氛活跃。这样的探究点燃了学生思维的火花,让学生个性地领略到文章的美妙。
四、让课堂哲理深沉
有的老师的个性风格是睿智、深沉。听过这样一堂课,执教者教的是《孔乙己》这一课。其中有一个环节让我印象深刻,他设置了一个自由探究的环节,让学生自主质疑。学生提的一些问题都基本上得到了解决。可是有一个学生却抛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孔乙己为什么认为“窃书不算偷”,这仅仅说明他迂腐吗?学生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生:我觉得孔乙己不是在狡辩,他确实觉得“窃书”不算偷的,“偷书”当然不光荣,但是也算是一种精神追求吧,他对读书的渴求只有通过偷来实现,我觉得他偷书是可以原谅的,偷书至少说明他还有追求。
生:他“偷书”真的是精神追求吗?我觉得不是,他醉心功名,没有捞到半个秀才是他最大的伤疤,所以,他偷书是为了从别人那里得到向科举考试进攻的工具,所以他的目的仍然是功利的。
生:他想读书其实可以不用偷的啊,他不是写得一笔好字,可以替人家抄抄书的吗?在抄书的过程中何尝不是一种学习呢?再说他如果赢得了主人的好感,还可以向主人借书的啊!
生:主人哪里有你想象的那么仁慈啊,我们可以看看掌柜的和丁举人对待孔乙己的态度就知道了,他们的眼里只有金钱和等级,对孔乙己连最起码的同情心都没有,你还能奢望别人给他什么帮助吗?
生:其实他也可以去做私塾先生的啊,范进的岳父不是也提议范进去做的吗?糊口总是不成问题。
生:他做教书先生,也不一定有生源,他连半个秀才都没有捞到,谁会信任他呢?不是有人质疑他“你当真认识字”了吗?(大家笑)
生:我觉得还是他自己不好,蒲松龄、曹雪芹都没有中什么举人,但是他们用自己的文字为后世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而孔乙己却在穷困潦倒中一事无成,只作了别人的笑料。(大家鼓掌)
生:其实蒲松龄、曹雪芹何尝不是饱尝人情冷暖世态炎凉,我觉得这还是那个时代的责任,那个时代是功利的、冷漠的,是扼杀人性的,是摧残知识分子的!……
可以说,一个有价值的问题把整节课推向了高潮,也告诉了我们一节好的语文课应该引起学生深层次的思索。
五、让课堂动感多样
朗诵课让学生充分挖掘阅读潜能,学会读出自己的体验和感悟,如上《蔚蓝的王国》时,学生自己配上背景音乐,读得声情并茂,从中得到美的愉悦;研究课重在训练学生的思维品质,点燃学生思维的火炬,让课堂张扬个性,充满灵性,引导学生质疑课文,专题讨论,在无限的思维空间快乐自由地驰骋,如讨论《皇帝的新装》中两个骗子时众说纷纭,体现出学生的创新意识;表现课则给学生提供展示才艺、张扬个性的舞台,学生组成备课小组,体验换位换角色的讲课,如上《冰心诗三首》时,让学生给学生当小老师,学生情绪高昂,而学生自导自演的课本剧《丑陋的皇帝》让人捧腹之余又有许多的感悟。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老师要像春风一样对待学生”,用真挚深厚的爱去换取学生心灵的钥匙,课堂生态和谐的基础是师生的和谐,而张扬师生个性的课堂才是真正和谐的课堂。“顺木之天,以致其性”,这样的课堂才是绿色生态化的,这样的课堂,才会是一片呈现纯净透明的天空、一块滋生美好和平的土壤、一泓产生宽容博爱的清泉。
顾继红,中学语文教师,现居江苏张家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