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9期

《长亭送别》探究型课例

作者:孙 跃




  [教学设想]
  
  本节课以课堂探究性学习为主要策略,以体验莺莺的心情为突破口,以鉴赏景物描写为桥梁,我重点设计了“试与莺莺共悲愁”和“一枝一叶总关情”两个话题进行探究。
  课的价值是在过程中实现的。本节课在诵读中,以话题探究代替教师的讲解和零碎的提问,给学生提供了更大的自主学习空间和问题生成空间。预设的问题又能增加探究的有效性。“改写创作”既能调动学习兴趣,又可增强课堂的文化氛围。
  
  [过程设计]
  
  一、导入课文
  课前播放电影《泰坦尼克号》的主题音乐,创设情境氛围。
  导语:“门外若无南北路,人间始免别离愁”,唐代大诗人杜牧千年之前的一声喟叹又在耳边回响。“离别”,一直是古今中外的一个恒久的话题。我们再一同走近王实甫,去体验莺莺和张生的刻骨铭心的别离。
  
  二、切入文本
  1、通过简单问题,预热课堂。
  本折戏中特定的空间?(长亭)特定的时间?(秋天)特定的时刻?(送别)
  2、课文演绎一个缠绵悱恻的“秋天的离别”,请围绕话题,品读曲词,走近莺莺的内心世界,并探究景物的特征。
  
  三、话题探究
  展示探究话题一:试与莺莺共悲愁
  请同学品读课文中的曲词,讨论在这特定的时空交织之处,莺莺有哪些复杂的心情?
  教学预设:
  1、离愁别恨
  ([上小楼]中“昨日成亲,今日别离”,“成亲时难别亦难”依依惜别贯穿全篇。)
  2、埋怨不满
  ①从哪可看出莺莺的埋怨、不满?
  ([朝天子]中“蜗角虚名,蝇头微利,拆莺莺在两下里”表现得尤为强烈。)
  ②莺莺愿不愿张生去考状元?埋怨什么?假如张生出身名门,家有上亿资产呢?
  (不愿意,莺莺有两重恨,对母亲的怨恨,对世俗观念的怨恨。)
  ③指导学生以“恨”的感情读《朝天子》,体会她对功名的蔑视。
  3、轻功名 重爱情
  ①文中还有哪些曲词体现了莺莺对功名的蔑视?
  ([幺篇]中“但得一个并头莲,煞强如状元及第”表现了她对功名的蔑视和对爱情的珍惜。[二煞]中“你休忧‘文齐福不齐’,我只怕你‘停妻再娶妻’。休要‘一春鱼雁无消息’!我这里‘青鸾有信终须寄’,你却休‘金榜无名誓不归’。”莺莺的担心也表现了这一点。)
  ②为什么担忧?张生考中状元会怎样?张生考不中状元又会怎样?
  (考中:理想的是“有情人终成眷属”,也有其他可能,如“铡美案”中始乱终弃的陈世美。考不中:则婚姻无望,母亲不会答应,张生也可能“金榜无名誓不归”。莺莺是“中也忧,不中也忧”,真是内心忧愁,“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③自由朗读这几支曲词,体会莺莺这种感情。再推荐同学作示范性诵读。
  4、总结刚才的探究结论:“莺莺的内心世界”。
  (两方面:一是惜别时的离愁别恨;二是轻视功名,追求爱情。)
  展示探究话题二:一枝一叶总关情
  教学预设:
  1、过渡:王实甫用了多种手法表现离愁别恨,尤其是景物描写成功地表现了莺莺此时的心情,真是“一枝一叶总关情”。
  2、文中哪些曲词景物描写比较集中?(开头两个曲词,结尾两个曲词。)
  3、先做一次感受性朗读,进入作品的情境之中。(老师读曲牌,学生读曲词)
  4、以鉴赏[端正好]为例,学习鉴赏曲词的一般方法。(师生共同完成)
  ①选取哪些意象?——主要意象有碧天白云,黄花满地,西风阵阵,北雁南飞,霜林染红。
  ②景物有什么特征?——深秋时节,有萧瑟、悲凉、凄苦的特征。
  ③这些景物衬托了什么心情?——衬托出莺莺为离别的痛苦压抑的心情。
  ④你认为曲词中哪个字最传神?
  (“染”字,沟通了景与情的联系,使大自然的景物融入了凝重的离愁和浓郁忧伤的感情色彩,萧瑟的秋景与悲凉凄苦的心境化二为一。)
  归纳:曲词鉴赏一般从意象、意境、人物心境、炼字等几方面进行。
  5、提出要求,让同学们从意象、意境、心境、炼字等几方面分组合作鉴赏其他几支曲子,并注意运用的手法及艺术效果,在课堂上交流。
  6、小结:这些曲词或由景及情或由情及景,达到了一种极高的“情景交融”的境界。见树木,则生“晓来谁染霜林醉”的感慨,见太阳则“恨不能倩疏林挂住斜晖”。选取的如“柳丝、长亭、北雁、霜林、暮霭”等意象有力地表现了莺莺的离愁别恨。
  
  四、改写创作
  
  1、王实甫是元曲中“文采派”的代表作家,选文《长亭送别》更是突出地体现了这一特点。请同学们自选一支曲词把它改写成现代诗或散文的形式,和其他同学交流。(注意改写不是翻译,是激发学生想象、再创造的过程,可大胆取舍,再造语言,要有文采。)
  2、师提供[一煞]的改写。
  连绵的青山啊,你为何阻挡我送行的目光/憔悴的树木啊,你为何击碎我望穿的秋水/林间的烟霭,你掩埋了我苦闷的心灵/如血的夕阳,你沉寂了最后一句窃语/无情的秋风又将悲凉的马嘶送到耳畔/归去的马车怎么这么苍老呢?/——原来,我的心已碎!
  
  五、结束语,放音乐:李叔同的《送别》。(用低沉、沙哑的音乐再次去感染学生)
  
  “经典不厌百回读”,《长亭送别》是一首真挚的抒情诗,是一幅淡雅的水墨画,是一支动人心弦的离别之歌。让我们用歌声为莺莺和张生送别吧,并发出真诚的祝福——“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
  
  孙跃,中学语文教师,现居江苏灌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