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10期

语文分层教学浅论

作者:何前飞




  在大力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应试教育的阴影仍笼罩在教学过程中。表现在语文教学上,就是很多老师往往重视了基础知识的训练,搞题海战术,忽视了写作能力的培养,认为教写作事倍功半,收效甚微,从而导致了学生作文水平的参差不齐。如何使学生作文水平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并具有创新的能力,不仅是一个重要的现实问题,也是一个需要从理论上深入研究的课题。
  党中央、国务院在《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要转变教育观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积极实行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切实提高教学质量。”教育是一门科学,科学的方法事半功倍;教育是一门艺术,艺术的魅力引人入胜。作为一种科学而艺术的教育方法,分层次教学是教育的良好形式,符合培养人才的根本要求;但面对活生生的人,还需要注意其心理感受,将不良影响降到最低。受家庭、社会环境的影响,学生的智力及非智力因素如个性、心理、爱好、特长、观察和认知能力存在差异。孔子的因材施教,对不同的学生同题异答,可以不顾心理效应,因为他培养的是“克己内省”的“君子”。对现代学生,那种态度和方法是不可行的。研究发现,明显的有意分层次也容易使尖子生固步自封,后进生自暴自弃,两者都失去了进取心。因而,分层次要充分考虑心理暗示效应,如何进行要看学生心理承受能力。
  分层次教学是根据目前学校教育班额大、家庭教育差异大、学生自身的智力差异等现状采取的全面提高学生能力的教学方式,使更多学生得到最有效的发展,使全体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而实施的一种教学策略。
  语文老师在作文辅导中,要面向全体,是没有疑义的,但如果一味地注重作文的程式化和常规化训练,要求学生写好符合“规范”的作文,这样就很难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之墨守成规,千人一面,从而使优秀学生的作文水平难以得到突破性的提高。在长期的语文教学中,我作了认真探索,认识到只有实行作文的分层教学,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使他们对事物进行多侧面、多角度、多层次、全方位的探索。分层教学有利于学生放开手脚,大胆地去写,朝着立意新、结构新、语言新的方向发展。
  如何进行语文分层次教学呢?我认为,就分层次的原则和标准,我们可以适当借鉴;就语文具体教学环节而言,则需一定的教改探索。分层教学离不开目标,这一目标必须根据语文教学大纲来制定。如对A组的学生就要根据大纲和其实际,来确定最初的目标,不能一味地降低要求,或放任自流。对C组的学生也不可要求过高,不能用范文的标准来衡量他们的习作。欲速则不达,求之过高,反而没有了信心。因为三个组在写作上尽管有差别,但毕竟不是很大的。另外,分层的目标不是固定不变的,要针对不同的文体,针对学生的进步情况,作适当的调整和补充。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斯基认为,教学创造着学生的发展。同时,我们的教学也在不断创造着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学生两种水平之间的差距是动态的,这也决定了我们的教学组织形式与实施方式也应当是动态的。只有动态的分层才能形成竞争机制,激发其上进心和创新精神。经过近几年的教学实践,我以为有如下几个方面值得注意。
  首先,注意采用研讨式的课堂教学方法。上课时,多启发,善提问,精讲多思,引导各层次的学生积极思考,各抒己见,互相讨论、评价,从而暴露他们在思维及学习过程中的薄弱环节,使老师心中有数,能对症下药。我曾经鼓励他们要敢于发表意见:“语文的很多东西没有标准答案,不少问题尚无定论,所以你一不小心就会说出一句名言,你的每一次尝试都可能接近真理。”而且“弟子不必不如师”,有时,他们的思考会让人耳目一新,他们的表达会令你惊叹后生可畏,即便有些幼稚,其独特的视角和新颖的方法,依然闪耀着智慧的灵光。
  其次,作业要分层次设计。无论考试还是作业,语文能力更多的体现为读和写。读的方面和我们的阅读教改结合起来,对优秀生鼓励读自己喜欢的书,适当开展专题阅读,学会撰写论文,进行研究性学习;对中间生鼓励读自己需要的书,联系高考实际,把握各种文体的特点,有计划地提高能力;对后进生要求写摘抄札记,培养语感,梳理思路,强化相应的知识积累。对其成果,以读书报告会的形式进行“检阅”。写的方面,注意在坚持作文系列性训练的基础上,提倡一文多裁、巧材,对文题多角度思维,在各种途径中寻求最佳方案,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我曾拿2000年高考作文题来开导他们:“‘答案是丰富多彩的’。横看成岭侧成峰,角度不同,认识各异,要敢于说‘不’,进行求异思维,求异就是发现,发现带来创新,创新才能超越。”平时日记注重真情实感,强调观察生活积累素材,善于捕捉稍纵即逝的灵感火花。
  再次,在分层次教学中要加强学法指导,提高能力。可以和同语文关系密切的历史、哲学适当结合,引导学生经常比较、整理所学内容,学会分析综合、归纳演绎,透过复杂的现象找出本质,抓住关键;与音乐、美术等艺术教育相结合,培养学生的想象、创造能力,训练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并注意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养成在生活中学习的“大语文”学法,并能由得“鱼”上升到得“渔”。
  另外,语文教学中,要注意采用“隐形分层”,层次不同,辅导不同。对尖子学生深化、扩展知识面,对后进生则采用深入浅出,通俗化、兴趣化的教法。这样,就可以解决有意分层次可能带来的不良效应,保护学生的自尊心,激发主动性,会更受欢迎。“层次”不能固定不变,而是动态的,每学期末,学生可根据自己情况作出新的选择。另外,无论对哪个层次的学生,都要多关心,多鼓励,多肯定,让学生有正确的学习动机、锲而不舍的进取热情、高度的注意力和稳定的学习情绪,身心都能健康成长。虽然每个层次的标准不同,但教学过程要固守一个原则,那就是要唤醒、激励学生的主体意识。
  
  何前飞,中学语文教师,现居贵州湄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