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10期

语文教师当代文学素养初探

作者:高少芹




  新课标关于课外读物的建议指出:“当代文学作品,建议教师从近年来发表的各类中外优秀作品中选择推荐。”关于当代文学作品的选择,新课标不再推荐具体书目,给予了很大的自由选择的空间。这无疑对语文教师当代文学素养提出了很高要求。作为中学生课外当代文学作品阅读的“守门人”和“推动者”的语文老师,如何提高当代文学素养?笔者不揣冒昧,拟作探讨,以期抛砖引玉。
  
  一、语文教师应突破当代文学阅读瓶颈
  
  如果向中学生推荐文学作品,不少语文老师可能得心应手地回到古典文学,或者现代文学,或是回到鲁迅、沈从文、老舍、巴金。而不能胸有成竹,择优推荐当代文学作品。
  由于过于沉重的应试压力,我们的语文教师忙于上课、批改作业,注意力集中在怎么抓高考上,还要接受各种培训,平时更缺少时间阅读经典文学名著,遑论跟踪阅读当代文学作品了。
  新时期文学失却了轰动效应以后,使一些语文教师不怎么关注当代文学了。新时期文学给人们带来的那像火山爆发般释放出来的文学热情记忆犹新。从1978年伤痕文学引起轰动开始,文坛相继出现了改革文学、反思文学、寻根文学、先锋文学等创作潮流,使80年代成为一个激动人心的文学时代。记忆犹新而又恍如隔世。现在呢,不论当代作家写得比洋人还洋或是比沈从文先生还“沈”,都掀不起几个浪头来了。
  新世纪文学的不和谐音,也使部分语文教师在无意中拒绝阅读当代文学作品。德国汉学家顾彬的“中国当代文学都是垃圾”(顾彬的话后来有所澄清,但主要意思还是清楚的),网上流行的“中国文学已经死亡”等“垃圾论”和“死亡论”,虽然不是一种能就具体问题提出真知灼见的批评态度,是在未真正了解中国当代文学品性的基础上的“悼词性”的整体否定的结论,但这些激烈的言辞里不无合理的成分和某些严酷的现实。实际上,早在顾彬批评中国当代文学之前,很多人都在表达对当下文学创作中的重要阙失的不满,那些“裸诵”、“乞讨”、“梨花体”等花边新闻,那些“欲望写作”和“身体写作”,你说它离文学近还是离垃圾近?
  然而,真正关心和阅读当代文学的语文教师,不难看到在新世纪当代文学已经呈现出多元发展的态势,大部分作家还是心存神圣,大胆地探索着,辛勤地创作着,也取得了相当丰硕的成果,继续谱写着中华民族文学艺术的新篇章。比较一下新时期那些“热”过的作品与当今的一些代表性的作品,还是当今的一些作品写得更活泼、更富有艺术个性因而从总体上更给人以多样与开放的感觉。我们也应该看到一部(篇)作品“轰动”全国的文学现象毕竟是不正常的。当社会政治秩序走向正常,发展经济成为全国人民的核心任务时,文学的任务已经不是突破政治话语的禁忌,而是深层次地揭示人的尊严和精神时,它的大众关注度自然会降低。我们还要注意当代读者看当代作品时的审美感觉遮蔽现象。在文学的意义上,被许多研究者所津津乐道的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所谓经典,有多少在今天仍然是不可企及的?是否为当代许多优秀作家、优秀作品所不能比?如果我们语文教师在当代文学上是陌生人,就不能充分地估价它的进步与成熟,繁荣与收获,更难以对学生课外当代文学作品阅读进行正确的指导,我们的学生则成了优秀当代文学作品的过客。
  
  二、语文教师应提高遴选当代文学佳作能力
  
  提高语文教师遴选当代文学佳作能力,其前提乃是语文教师要有深厚的阅读积累。正如赫尔岑所说:“不去读书的人,不可能有什么真正的教养,同时也不可能有什么鉴别力。”然而,语文教师对当代优秀文学作品阅读甚少,面对林林总总的当代文学作品,不免陷入遴选阅读的尴尬,选择推荐的困惑。如何披沙拣金,采撷精华,真正能让学生读到具有审美价值和绰约风姿的佳作呢?
  1、重新审视当代文学发展格局
  中学语文教师读大学时心目中的当代文学“经典”,以今天的观念来看不少代表性作品其在思想、艺术方面有明显欠缺和不足。文学作品的意义在历代读者和社会阅读中产生,我们今日对某部作品意义和美学的认识正是历代读者与研究者接受作品、理解其意义的累积与筛选。
  因此,我们应以新的文学观重新审视当代文学从“朦胧诗”到“现代派”;从“寻根文学”到“先锋文学”;从“新写实”到“新生代”;到九十年代以后无名状态的代表性作家作品;遴选坚持“纯文学”的标准,推重“好的文学”,以对抗时下流行的以商业标准为内在原则的“好看文学”;同时拓宽“纯文学”的概念,在新形式的探索之外,同样注重新经验、新体验的发掘,并且强调作品的社会关怀和作家的知识分子立场。
  (1)小说。张洁《爱,是不能忘记的》,陈映真《将军族》,白先勇《永远的尹雪艳》《游园惊梦》,高晓声《陈奂生上城》,汪曾祺《受戒》,铁凝《哦,香雪》,史铁生《我的遥远的清平湾》,余华《十八岁出门远行》,残雪《山上的小屋》,扎西达娃《系在皮绳扣上的魂》,刘恒《狗日的粮食》,刘震云《塔铺》,毕淑敏《翻浆》,毕飞宇《蛐蛐 蛐蛐》等(以上短篇小说);路遥《人生》,张承志《黑骏马》《北方的河》,陆文夫《美食家》,张贤亮《绿化树》,阿城《棋王》,马原《冈底斯的诱惑》,贾平凹《天狗》,莫言《红高粱》,刘恒《伏羲伏羲》,池莉《烦恼人生》,《生活秀》,方方《风景》、《桃花灿烂》、《树树皆秋色》,铁凝《对面》,史铁生《命若琴弦》,刘震云《一地鸡毛》,王安忆《叔叔的故事》、《小城之恋》,王朔《动物凶猛》,毕飞宇《青衣》等(以上中篇小说)。
  (2)散文。巴金、孙犁、汪曾祺、张承志、史铁生、余秋雨、贾平凹、张炜、苇岸、余光中、冯骥才、周涛、张洁等作家的作品。如名篇《清洁精神》《撕破了心歌唱》《心呼喊儿子》(张承志)、《我与地坛》(史铁生)《信客》《酒公墓》《庙宇》《风雨天一阁》《一个王朝的背影》(余秋雨)《秦腔》(贾平凹)、《融入野地》(张炜)《听听那冷雨》《我的四个假想敌人》(余光中)、《巩乃斯的马》(周涛)等,不胜枚举。
  以上小说、散文作家作品是为我们师生选择阅读提供。
  2、关注全国性文学奖评奖篇目
  由中国作家协会主办的茅盾文学奖、鲁迅文学奖等全国性文学奖项分别奖励长篇小说、中短篇小说等各文学体裁的创作。其获奖作品无疑是语文教师首选阅读和向学生课外推荐阅读的优秀当代文学作品。
  茅盾文学奖是中国作家协会主办的国家级文学大奖之一,专门褒奖和鼓励我国优秀长篇小说作家作品。该奖项于1981年10月正式启动,每4年评选一次,迄今为止已评出六届。累计评出29部长篇小说。如陈忠实的《白鹿原》(修订本)、阿来的《尘埃落定》、王安忆的《长恨歌》、熊召政的《张居正》、张洁的《无字》等作品先后获此殊荣。其中陈忠实的《白鹿原》,作为当代文学中的惟一作品,入选教育部全国高等学校中文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指定的大学必读文学书目。张洁曾以长篇小说《沉重的翅膀》获得第二届茅盾文学奖,也是至今惟一一位两次获得茅盾文学奖的作家。这在中国文坛上尚属首次。
  鲁迅文学奖,是由中国作家协会主办的全国性的文学奖项。它是以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先驱鲁迅先生命名,为鼓励优秀的中短篇小说、报告文学、诗歌、散文、杂文、文学理论和评论、中外文学作品的翻译作品而设立的。它与茅盾文学奖,共同构成中国具有最高荣誉的文学大奖。该奖项于1997年正式启动,迄今为止已评出三届。短篇小说,如刘庆邦《鞋》、迟子建《清水洗尘》、温亚军《驮水的日子》等,中篇小说,如叶广芩《梦也何曾到谢桥》、毕飞宇《玉米》、陈应松《松鸦为什么鸣叫》等。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