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11期

追求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发展

作者:杨舜山




  (2)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到学习方式在变化。
  在“小小摄影师”活动开始之前,谭绍斌老师借央视王小丫主持的《开心辞典》的方法提示说,如果哪位同学在答题时遇到困难,有三条求助方式。第一条:链接资料。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课后附录《追求美好理想的心声(节选)》,从文中勾画关键性语句,掌握为我所用的相关信息。第二条:请大家看屏幕上的一些相关图片,看对你分析课文有没有帮助。第三条:还有困难,请拨打“电话”——举手,我同你们一起来解决困难。活动中老师巡视,相机指导。
  这三条求助方式,与生活相连,与学习相关,学生觉得轻松好玩,调动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扩大了参与范围。这三种求助方式,也是教师教给学生读书的三种方法。阅读课后附录,是教给学生善于分析、处理、运用资料,更好的解读文本。雪的图片,是为了增强直观感受,帮助学生体味文本情境。遇到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向老师求助,是教师教给学生的第三种读书方法。在这个环节上,教师给足了学生分析、交流的时间,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在“小小摄影师”活动中真实地感受到了学习方式的变化。
  (3)让学生在活动中共享探究成果。
  就课堂教学而言,展示学生的探究成果往往是最大的一个看点。当然这个看点不是为看而创,而是水到渠成。通过活动“小小摄影师”,学生抓住课文中对江南雪和朔方雪特点的词句进行体会并加以提炼,这样做,实际上就是从整体上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请看下面一个教学片断:
  师:大家的镜头拍好了吗?谁第一个亮出来?
  生1:我们这个小组拍摄的是江南雪,我们定名为“美艳篇”。在第1自然段中,作者把江南雪置身于“血红、白中隐青、深黄、冷绿”各种颜色之中,显得五彩缤纷,美艳之至。
  生2:我们这个小组拍摄的是朔方雪,我们定名为“独立篇”。在第4段中,作者写朔方雪“如粉,如沙,它们决不粘连”,粉、沙写出了雪的质地和形态,表现了朔方雪的独立。
  生3:江南的雪是快乐的,我们拍的是“快乐篇”。塑雪罗汉一段,作者写得充满乐趣。
  生4:我们拍的是“张扬篇”。作者写朔方雪在晴天之下,旋风忽来,便蓬勃地奋飞,在日光中旋转、升腾。“奋飞、旋转、升腾”,写出了雪的动态之美,似有撼天动地的力量和锐不可当的气势,张扬豪迈。
  生5:我们这一小组拍的是“遗憾篇”。江南雪虽然滋润美艳。但它的美不能持久,“连续的晴天又使它成为不知道算什么,而嘴上的胭脂也褪尽了”。
  生6:我们把镜头定名为“挑战篇”。朔方雪“在无边的旷野上,在凛冽的天宇下”,依然在“闪闪地旋转升腾”,并没有妥协,它是个顽强的斗士。
  生7:我们的镜头定名为“想象篇”。江南雪让人“仿佛看见冬花开在雪野中,有许多蜜蜂们忙碌地飞着,也听得他们嗡嗡地闹着”,好像不是在写冬,而是在写春,让人联想无穷,有“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之感。
  ……
  学生在展示交流读书卡片时,一一上台把读书卡贴在黑板上。老师接着就引领学生直逼文本的主题。老师问学生作者写这些景是为了什么?学生说是为了“抒情”。老师又问“鲁迅先生借江南雪和朔方雪是为了抒什么情呢?”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同时,老师又提示“如果有困难,可以查阅手中的资料”。学生再看课后附录。一名学生说:“鲁迅先生在江南雪的描写中,倾注了自己多少向往、景慕的深情,表现了一番山花烂漫、生机盎然的景象。美好的图景,寄寓了先生追求美好理想的心境。”另一学生说:“朔方雪其实就是鲁迅先生自己的写照。在凛冽的严冬决不妥协,依然在旋转飞腾,这独立张扬的个性就是鲁迅先生反抗冷酷现实社会的斗争品格的写照。”两名学生的发言引来了同学和听课老师的热烈掌声。这一回合的对话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空间内实现最大的激活和最大的交流,教师把课堂还给了学生。
  (4)让学生在活动中过把瘾——咱也当回小老师。
  在同学们交流读书卡的基础上,鼓励学生总结归纳江南雪、朔方雪的特点,了解作品中所渗透的情感。小活动:创意设想——“过把瘾——咱也当回小老师”。让两名学生走上讲台,学生1板书:江南的雪滋润美艳追求美好理想;学生2板书:朔方的雪独立张扬反抗冷酷现实
  学生的板书取代了老师的板书,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真实的反馈了学习效果,更主要的是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三)体验感悟,链接生活
  学要有所悟。师生互相敞开心扉,平等的学习氛围,更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歌声中结束本课,让人回味无穷。老师说:雪花飘飘撒撒,宛如天使,传递着每个人的情思。鲁迅先生借雪花寄托了他的情思,每个人都有他心中的雪花,老师抛砖引玉,先谈谈我心中的雪。配乐朗诵:
  冬天有雪。雪是冬天的最精彩表现。北风呼啸时,雪花就开始在高空孕育、绽放。她不愿一花独放地在高空招展,而愿千朵万朵地飘落大地开放。它的飘荡是前赴后继的,可歌可泣的,其生命的起点就是生命的制高点。雪花的飘落不看方向,不择地势,入山则突出山的高大,入水则成就水的阔远。正是由于雪花有了千朵万朵的活力,有了前赴后继的精神,它才覆盖了高山,覆盖了大地,覆盖了森林,覆盖了草原。
  同学们,你们心中的雪又是怎样的呢?学生在独立思考后,一学生说:雪晶莹透明,洁白无暇,我心中的雪是纯洁的。另一学生说:我心中的雪是宽容的。正如老师你所说的它能覆盖高山,覆盖大地,覆盖森林,覆盖草原。还有一学生说:瑞雪兆丰年,我心中的雪代表着丰收,代表着成功的希望……
  最后老师总结说:每一片雪花都是一个希望,让我们为心中的那一片雪高歌吧!播放歌曲《我爱你,塞北的雪》。师生齐唱。
  
  四、关于课程资源
  
  在这次参赛课上,谭绍斌老师十分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在把教材作为重要的课程资源的前提下,把开发和利用的重点放在研究和处理教材上。在谭绍斌老师的课里,教材不仅仅是学生学习语文知识、提高语文能力的文本,还承担着丰富学生生活经验、提高人文素养、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等诸多任务。在课堂教学中,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借助教材这个例子,主动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获得情感熏陶和思想启迪,通过对教材的学习领悟到教材以外的东西,从而获得学习方法,形成正确的学习态度和习惯,综合提高语文素养。因此,谭绍斌老师在教学中对文本资源的开掘,对文后附录的使用,对影视、音乐和图片资料的引入,都充分地说明了这一点。
  
  五、关于多媒体课件
  
  谭绍斌老师《雪》一课的多媒体课件制作是非常精美的,语文素养是贯穿整个课件的一根主线并作用于课堂教学的始终,不见有画蛇添足的痕迹。在多媒体课件的使用上,常常存在着一些误区。有的把多媒体课件作为课的饰品,有的与文本内容以及学生的学习活动毫不相干。而谭绍斌老师《雪》一课的多媒体课件却显得流畅自然,与课浑然一体。这次课的课件有这样几个特点:
  一是音乐美。《我爱你,塞北的雪》这首歌悠然动听,再配以FIASH的雪的图片,能很快把学生带进“雪”的氛围之中。配乐朗读选取的是一首题为《冬雪》的古筝曲。
  二是画面美。配乐朗读课件展示的两组画面前半部分雪的图片以暖色调为主,配以舒缓、平和的音乐,来突出江南雪的优美;后半部分雪的图片以冷色调为主,配以铿锵有力、富有变化的音乐,来突出朔方雪的壮美。帮助学生们在两次不同形式的配乐朗读中,充分理解两幅画面的不同特点。《三顾茅庐》片断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引起学生感情上的共鸣。并排列江南雪和朔方雪两幅图片,帮助学生直观两个区域雪的不同之处。
  三是语言美。在《我爱你,塞北的雪》的背景音乐中,课件《冬天有雪》的散文字幕以滚动、变色的方式逐字显现,老师在学生的关注中深情朗诵,以自身的感情感悟学生,让他们敞开心扉谈谈自己对雪的情怀。
  四是设计美。整个课件设计了三个“小活动”。一是“我读得最好”,让学生朗读课文中最能体现江南雪和朔方雪特点的语句。二是“小小摄影师”,给学生提供四张幻灯片①字幕“小小摄影师”;②读书卡示例;③链接资料(1)《追求美好理想的心声(节选)》;④链接资料(2)根据课文内容设计的八张有关雪的图片。三是“咱也当回小老师”,课文板书由学生在黑板上自己完成。
  
  杨舜山,湖北省语文特级教师,现居湖北恩施。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