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11期

散文写作中的虚构与伪虚构

作者:周景雨




  假情节、假感情,宿构、抄袭……作文特别是考场作文中的种种虚假现象让人深恶痛绝。“作文打假”成为平时作文教学与考场作文评卷的重要任务之一。此种情形之下,当防矫枉过正,谨慎学生在高压之下因辨别不清真假而无所适从,把虚构错解为虚假(伪虚构),步入作文误区,阻滞文学素养的提升乃至影响将来的发展。
  虚构不是虚假。虚构是文学创作的基本技法,也是文学作品活力之所在,灵动之所在。
  在记叙类作文中,虚构是一种普遍而又普通的技巧。诸如小小说、戏剧等等,虚构成分及倾向很明显,这里不赘述。当然,有些文体是不能有虚构的,比如议论文,比如说明文,比如新闻稿件,等等。
  下面着重谈谈散文写作中的虚构问题。
  散文是广大中学生钟情的文体之一。无论是平时作文还是考场作文,散文都占有半壁江山。指导学生写好散文是中学作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也是各种备考的必要条件。
  在我们的印象中,散文的首要特征就是描述真人真事,似乎与虚构无关。其实这只是一种表征性认识。可以这么说,生活有多广阔,散文写作的空间就有多广阔。宏观微观、政治经济、科学文化、生活艺术、山川草木、花鸟虫鱼、三教九流、五行八作均可作为散文的题材。真可谓“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散文的这种特点决定了散文写作具有很大的虚构空间。
  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是一篇从古至今为人们所推崇的散文,那其中的人和事都是虚构的。还有《五柳先生》一文,虽然陶渊明写的是自己或者说在隐喻自己,但五柳先生这个人却明显是假托的。
  著名作家冰心在《漫谈〈小桔灯〉的写作经过》一文中说:“‘我的朋友’是个虚构的人物,因为我只取了这故事的中间一小段,所以我只‘在一个春节前一天的下午’去看了这个朋友,而在‘当夜,我就离开那山村’。我可以‘不闻不问’这个故事的前因后果,而只用最简朴的,便于儿童接受的文字,来描述在这一个和当时重庆政治环境、气候,同样黑暗阴沉的下午到黑夜的一件偶然遇到的事,而一切黑暗阴沉只为了烘托那一盏小小的‘朦胧的桔红的光……’”
  散文家韩少华在《散文散论》中提出:“作为当代文学创作领域中非虚构文学样式的散文,在它与传记文学、报告文学相对照的时候,是有两点应予注意的:一是它在题材的纪实性质上同其它非虚构文学作品的原则上的一致性,或共性;二是在一致性或共同性之中,又保持着自己的一定限度内的灵活性,或差异性——即细节或细部上的虚构。”
  两位大家的论述告诉我们,散文写作是容许一定程度与范围的虚构的,并不是生活的纯粹照抄与原样翻版。
  既然如此,我们必须从本质上区辨虚构与伪虚构的关系,方可对症下药、有的放矢地指导学生写作。
  其一,虚构有原则。容许虚构不等于可以随便虚构或可以伪虚构。比如写真人真事类散文,像纪念散文或回忆散文,不仅大的事件不能虚构,就连细枝末节也不能虚构。再如描写名胜古迹的文章,也应该是真实的可信的,不能有虚构成分。当然,与名胜古迹相关的传说除外,因为传说本身就不一定是真实的,尤其是神话传说,那本身就是虚构出来的。
  虚构不是弄虚作假。也就是说散文容许虚构,但它必须符合生活的真实,要写真情实感。
  其二,虚构有范围。散文的虚构区域侧重于情节方面。散文所蕴涵的感情是不能虚构的,散文必须追求情感的真实。庄周梦见自己变成蝴蝶,这是情节的虚构;醒来后不知是自己变成蝴蝶,还是蝴蝶变成庄周,这是一种真实而并非虚构的感觉。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庄周梦蝶是一篇具有现代意义的好散文。
  打个比方:散文之“真”与新闻类作品之“真”的区别在于,前者追求的是本质的真实,即要本质地再现或表现生活,后者追求的是事实的真实。
  其三,虚构有技巧。散文必须符合生活的真实,必须有真情实感,但真实不等于是真人真事,这是两码事情,就像小说也讲真实性,但不是真人真事一样。如果把所有的散文都理解为必须写真人真事,那么题材就会很狭窄,就会觉得没有什么好写的,写起来也放不开笔,干枯生涩,散文的美感也就没有了。
  虚构是一门艺术,其中大有奥妙,要想使其光彩四射,必须学习并掌握一定的技巧。我们平常所说的“移花接木”、“点石成金”等技法均是虚构艺术的经典概括。
  综上所述,我们在指导学生写作文的同时还要指导学生正确区分清楚虚构与伪虚构的关系。其实,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我们提倡“为情造文”,实际上就是主张适当虚构;我们反对“为文造情”,很明显就是反对作文中情感的伪虚构。伪虚构是闭门造车,是胡编滥造,是对作文精神与生活规律的背叛。
  虚构与伪虚构是作文的两重天地,两重境界。虚构是鲜花,伪虚构则是毒草。虚构是思想的浆果,伪虚构则是思维的毒瘤。
  下面举正反两例,以佐证上述观点并供教学时作实际参考:
  【例一】
  1998年全国高考作文考了一大一小两篇作文,其中小作文题是:
  补写《妈妈只洗了一只鞋》。
  要求:①根据所提供的开头和结尾,补写中间的内容。
  ②补写内容要与所提供的开头结尾衔接得上。
  ③补写200字左右。
  妈妈只洗了一只鞋
  小乐回到家,看见自己的一只鞋已洗得干干净净地晾在门口,但另一只鞋妈妈没有洗。
  ……
  小乐穿着一双干干净净的鞋上学去了。
  那年的高考作文试卷真是热闹。有许多考生写妈妈之所以没有洗另一只鞋,是因为家里有人发生车祸,或发生了其他意外事故,妈妈赶去医院了。这种情节很明显是虚假的,是伪造的,与虚构精神相背。所以有人戏称那年是高等学校的贫困生年,因为许多考生家里发生了人生悲剧。
  看来,制止作文中的伪虚构,不只是作文教学存在的本位问题,它还关涉到如何培养学生的品德、人格、价值观、人生观,关涉到教育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才。
  【例二】
  打往天堂的电话
  我有一个小小的报刊亭,上午的生意总是比较清淡。那天,我正在百无聊赖地翻看杂志打发时间。“先生,我想打电话。”突然听到一个轻柔的声音,我抬起头。是个瘦小的女孩,不高,十六七岁光景。
  我指指电话机:“你自己打吧,长途用左边电话打……”
  女孩先左顾右盼一阵,又焦急地望望我,似乎有些紧张,犹豫一下后终于用颤抖的手拿起话筒。我一看就明白了,这个女孩有可能是第一次打电话,担心自己闹笑话而遭他人嘲笑呢。我赶紧知趣地一转头,装着认真看杂志的样子,不再去留意她。
  女孩把号码按了一通,又手忙脚乱地放下话筒,可马上又拿起话筒,又一阵惊慌失措地按号码……我自始至终没有去理会她,而是低头阅读杂志,我想我若一抬头,一定会加重她的慌乱。
  “妈妈,妈妈,我跟玲子姐姐到了深圳,我现在进了一家电子厂,工资好高,经常加班,加班费可多了,我这个月发了716元钱,我寄回去给弟弟做学费,还有给阿爹买化肥,还给姥姥买药;我们工厂伙食可好了,每天都有大肉吃,有时还有鸡哩;我给自己买了条裙子,红色的,很好看……”女孩越说越快,但接下来她开始擦眼睛和鼻子,声调也嘶哑起来。“妈妈,我想弟弟,想阿爹,我想回家,我想你,妈妈,我想你,呜……我想……”就像放连珠炮一样,女孩把话说完,然后放下话筒。大约由于紧张,话筒放了3次才完全放回到电话机上。
  她按住自己的胸脯,急急地喘气。待了好一阵,才用红红的眼睛望我,低声问我:“先生,请问多少钱?"看着她那副紧张的模样,我心中一酸。犹豫了一下,我说:“小妹,别紧张,缓缓气,其实你再多说一会儿也无所谓……”
  女孩重重地点头:“谢谢。多少钱?”
  我低头往柜台下望去——天哪,我发觉电子显示器上没有收费显示,女孩的电话竟然根本没有打通!我张口结舌地抬起头来:“对不起,重新打吧,刚才的电话没有打通……”
  女孩不好意思地擦擦眼睛,说:“我晓得,我们家乡没通电话,我妈妈也去世了……但我真的好想好想像别人一样跟妈妈打打电话说说话……”
  这是一篇极为成功的散文,曾风靡全国,读过它的人没有不被感动的。
  我们不妨分析一下它成功的主要原因。其一,情节安排出人意料。文章末尾,当我们得知女孩的电话是打往天堂,打给已经去世的妈妈时,我们的心灵受到巨大震撼。其二,这篇文章所反映的思想感情是符合生活真实的,但情节包括部分细节描写却具有明显的虚构成分。也就是说,如果作者只是按事情发生的原来的样子去写,不加一点虚构地去写,没有一番加工、整合、创造的功夫,必然收不到如此感人的效果。
  适当的情节虚构与真挚感情的完美结合,是这篇文章成功的主要原因。
  莫把虚构当虚假。正确指导学生区分记叙类特别是散文写作中的虚构与伪虚构的关系,与新课程标准相符,与文学写作的实质相符,与激发学生的创造力相符,是语文教学特别是作文教学由工具性迈向人文性重要的一环,应该引起大家足够的重视。
  
  周景雨,中学语文教师,现居江苏东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