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11期

创设无法预约的课堂之美

作者:王碧峰




  课堂上的生成,也要有个“度”的问题。否则,就会从过去的老师牵着学生的鼻子走转换为学生牵着老师的鼻子走。
  四、让生成逢源,多多给自己加钙
  与父辈们相比,今天的学生们生活的时代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电视、电台、报纸、刊物、互联网等信息渠道的多样化,学生的视野大大地拓宽了,上课时一不小心,学生随意说出的一个新名词,就让你捉襟见肘。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老师的一本著作叫《给语文教学加点钙》,确实老师如果想要在自己的课堂上左右逢源,就必须不断地给自己加钙。为了让课堂精彩纷呈,我以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1.锲而不舍,博览群书
  叶澜教授说:“只有当教师的知识视野比学校教学大纲宽广得无可比拟的时候,教师才能成为教育过程的真正的能手、艺术家和诗人。”当学生从其他渠道获取的知识远远超出了教师的知识范畴时,教师怎么完成“授业解惑”的任务?当我们与学生相距十万八千里时,我们又拿什么来指导并完善学生的人格呢?
  一个字:读!牛顿曾说过,伟人之所以成为伟人,是因为站在历史巨人的肩膀上。只有阅读才能让你爬上历史巨人的肩膀。不断地阅读,不断地思考,能使人逐步感到自身的渺小和微薄,也使人不再盲目地相信别人和相信书本。只有阅读,我们才能满足学生的越来越广泛的知识需求。只有阅读,我们才能从容地面对学生在课堂上生成的千变万化的内容。
  2.不耻下问,拜生为师
  韩愈在《师说》里就说过:“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对课堂上学生提出的问题我们全部能迎刃而解当然最好不过,但如果有解决不了的问题,我们也不要觉得丢尽面子,以至于平时上课不敢贸然留出让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其实我们完全可以坦然面对,承认自己的不足,热情洋溢地表扬学生。至于问题,可以组织学生讨论,学生有独到的见解,完全可以真诚地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在这个问题上,你比我想得还周到,还深刻,你是我的老师。”你并不会这样在学生心目中失去威信,学生反而因你的坦诚而折服。当然,你不能常常是一问三不知,一次的不知就要成为你不断地充电的动力,否则学生无法从心底里佩服你。
  3.随机应变,演绎精彩
  叶澜教授指出:“课堂应是向未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园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课堂教学具有极强的现场性,不同的班级,不同的时间,随时会发生“瞬间不同的声音”、你无法预料的突发事件,教师面对这种“意外”要迅速进行反思:“这个想法是否更有价值?”“这个事件是否可以为我所用?”“顺着这个思考将会有什么样的情况出现?”等等。及时对这些“意外”迅速进行“过滤”“整合”,从中发现可以把教学进一步引向深入,拓展延伸的新“契机”。
  
  王碧峰,中学语文教师,现居浙江青田。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