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11期

强化整体感知的几种方法

作者:何风波




  指导学生阅读,教师力求帮助他们从粗浅模糊的主要直观感知,进入到有理、有据、有序的理性思考,以获取对文本主要内容、立意、行文思路的准确、全面的理解和判断。下面介绍几种阅读方法。
  
  一、揣测文题法
  
  也就是对文题所提供的信息进行理解,分析,联系,联想,推理等思维活动,以获知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例如学习《罗布泊消逝的仙湖》(严春友,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11课),从文题可获得以下信息:写作对象是罗布泊;消逝,说明这仙湖已经干涸了;仙湖,说明这曾经是一座美丽的湖。所以文章要描写罗布泊干涸和曾经湖光秀丽的景象。这时就要引导学生思考,作者仅仅是把笔触停留在写景这样的层面上吗?比较“消逝”和“仙”自然会提出这样的疑问:“仙湖”怎么会“消逝”呢?所以文章应该交待的是罗布泊消逝的原因。这样我们的分析就进入到第二个层面,再引导学生思考:作者仅仅告诉大家罗布泊消逝的原因吗?结合现实生活和学生自己体验,带给我们的思考是:生态环境遭到破坏,而人类应该如何去保护赖以生存的环境。这是作者的真正的写作目的。我们的阅读又进入到了第三个层面。
  然后把这一系列对文题的揣测分析、推理与文本材料进行对比,以验证上述思维过程的合理性。
  接着进行总结和反思:1.文章内容及作者行文思路是:对比描写罗布泊现在干涸的和过去湖光秀丽的景象,紧接着揭示其消逝的原因,至此提出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2.文章内容之间联系紧密,三个层面层层深入。
  
  二、链接法
  
  主要采用以核心事件为轴,前后链接从而获得对整体内容感知的方法。例如学习鲁迅的小说《社戏》可采用如下方法进行链接。
  1.捕捉核心事件:看社戏。
  2.前后链接。向前链接的内容:①去看社戏途中的见闻和感受;②看社戏前的波折;③我在平桥村受到的优待。向后链接:①月下归航;②偷豆和船上烧豆;③六一公公送豆;④“我”回顾看戏吃豆的感受。
  3.排列内容并理清行文思路
  首先用关键词概括文章的内容:受到优待——平息波折——月夜行船——船头看戏——月下归航——偷豆烧豆——公公送豆——难忘感受。然后分析这些环节的联系是:我在平桥村受到的优待,才促使我产生更大的盼望——到赵庄去看戏,可母亲不放心,又没有船,是聪明的双喜等几个少年解决了没船的因难和消除了母亲的顾虑,接着写我在月下行船途中见到美丽的景色和急切喜悦的心情,再写到赵庄看社戏的过程,之后写出归航途中的所见所感及伙伴们偷豆烧豆吃的欢乐,由于偷了六一公公家的豆,又是为了招待我这位合村的客人,于是又写出慷慨大方、不甘落后的六一公公热情送豆给我,最后写平桥村这段看戏、吃豆生活给我难忘的感受,篇末点题。
  
  三、品析中心句法
  
  学习吴均的《与朱元思书》(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21课)可以抓住这篇文章的中心句:“奇山异水,天下独绝。”中的“奇”和“异”两个字来品析。水之异是因为水清,急;山奇是从山势,山树,山音,山意这四方面来写的。通过对这个中心句的理解,自然可以把握文章整体的内容。从而达到准确深刻感知文本的目的。
  
  何风波,中学语文教师,现居内蒙古通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