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12期
湖北省语文高考试题地方特色分析
作者:张 波
一、湖北语文高考试题地方特色出现的背景
重在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已经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大面积的试验和推广。但由于各省课程改革的推进速度各异,校本课程的实施使基础教育具有了更多的地方特色,因此全国统一的高考卷已不能完全适应各地教学和课程改革的需求,局限日渐突出。1993年全国高考散文阅读文本《青菜》中,作者所说的“青菜”是特指一种名为“青菜”的蔬菜,不是泛指所有的蔬菜,所以北方的一些考生对文中“青菜”与“黄瓜”的差别不大理解,从而导致由于生活经验的不同而造成理解上的差异。
实行分省自主命题,各省市可以针对当地的教育教学实际和学生的能力水平,在考试命题上具有更强的指向性,使各省更好地根据省情和教育发展的实际,在考试科目、内容、形式、难度等方面进行改革和探索,有利于推进地方基础教育改革尤其是新课程改革,有利于扎实地推进素质教育。
毋庸置疑,在命题指向上突出地方性还可以推动高中教材的地方化,引领教材改革和课程改革。目前高中教材实行“一纲多本”,各省市可以根据《教学大纲》编写和选择使用自己的教材,开设更多的选修课程,在强调基础性的同时,注重多样性、选择性和地方性。新课程改革的这些特点与自主命题所进行的考试内容改革方向一致,可以统筹进行,实现良性互动。
二、高考语文试卷地方特色的含义
1.立意上,地方卷应通过命题反映出该地区对语文教学的深刻理解,要对深化素质教育改革,构建具有地方特色的教育体制,有引领和指导的作用,要体现该地区教育教学改革和考生群体的实际水平。
2.试卷结构、题型设计与全国卷有不同之处。
各省在试卷考查的知识点、考点赋分、题型均可有自己的安排。
上海卷自1998年至今试卷结构为阅读和写作两大部分,所占分值为80分和70分,形成了检测语文认知和能力结构为指向的集认读与理解,分析与综合,鉴赏与评价为一体“注重文化内涵,考查综合素养,读写两壁,古今阅读等分,力求鲜活大气”的上海特色。
3.试卷选材要彰显地方特色。要反映该地区人民的精神风貌,反映该地区社会、经济、科技文化的传承和进步。
三、四年来湖北省语文高考试题地方特色命题分析
1.选材上注重地域特点
为注重人文性和审美性,激起学生的文化认同感,湖北高考语文题就把湖北的自然、社会、人文资源纳入选材视野。在文言文、现代文阅读材料中,注重了材料本身的人文性,凸显中华文化精神与当代现实生活的结合,关注材料的湖北特色。或为湖北名人名作,或内容涉及湖北的名山大川,或关涉湖北的政治、经济、历史、文化等。2004年湖北卷采用湖北籍作家骆文先生的散文作为现代文阅读题;2005年选用的语料是一篇涉及湖北出土的曾侯乙墓编钟的音乐史考据论文;2005年第16题要求鉴赏的是《汉宫秋》第三折里汉元帝在灞桥送别王昭君和亲时的一段曲词,王昭君是湖北兴山人。2007年第3题中,就涉及了武汉风景名胜的材料:“中国女足姑娘昨日到达武汉,游东湖,爬磨山、逛江城闹市,赏江滩夜景,难得在大赛前奢侈地偷得一日闲情。”
这些都引起了考生对湖北地方特色的关注,它既考查了学生的知识水平,又考查了学生对湖北人文地理的了解程度,还考查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很好地体现了湖北卷的地方特色。
2.知识点结合湖北地方特点进行考查
如语音题的考核,就可考虑地方语言面貌,设题以起纠偏和引导教学的作用。如湖北许多地方不分N、L;在韵母方面,前鼻音in、en和后鼻音ing、eng不分;舌尖前音z、c、s和舌尖后音zh,ch,sh不分等,考查这些内容对纠正该地人的语音发音能起到很好的指向作用。如2005年第一大题第一小题就选择了这样的字词:“羚羊、邻居、可怜、孤苦伶仃;质问、桎梏、幼稚、炙手可热”;第一组加点字分别读líng ,lín ,lián ,líng ;第二组加点字均读zhì ;2006年第一题选择了“晨曦、妊娠、赈灾、海市蜃楼、振奋人心”;2007年第一题选择了“应接不暇、应有尽有、点头应允、应答如流”就是区分前后鼻音的发音。
语用题的设置,也可结合地方语言特点出题。
2005年湖北卷在语言表达方面选择了拟广告词来彰显自己的区域文化,试题是这样的:
湖北省旅游局即将组团赴香港宣传湖北。请结合湖北人文、地理、特点,为该团拟写一则推介湖北旅游资源的广告词,内容中包含三峡,武当山和黄鹤楼。(不超过40个字)
这是一道出新的好题。首先,它新在要求考生熟悉湖北的人文、地理、特点,能考查出学生对生活、对社会的关心程度。其次,广告要面对的是香港人,这就要求学生对三峡、武当山和黄鹤楼的文化有相当的了解,否则写出来的广告词就会空洞无物,充其量也就是华丽辞藻的堆砌。第三,在规定40字内表达,对学生语文应用能力是一种深入考查。
2006年第22题,“《三楚中学报》设有四个版面,请在版面名称之后填写体现版面宗旨的句子。要求第二版与第一版、第四版与第三版字数相同,结构一致。”这一题也具有浓郁的楚地色彩。
四、新课标下的湖北语文高考命题趋势及对策
随着高考命题权限的下放,命题组织走向区域化,命题形式趋于多样化,高考分省命题必然出现多元化、多样化和地方化的趋势。这就为湖北高考自主命题带来了丰富的创新元素和创意空间,可以充分发挥湖北地方资源优势,彰显湖北地方特色。
1.今后,湖北语文高考题在总体体现《考试说明》基本精神的基础上,将继续融入本省的一些个性化要求,不断体现区域自主创新色彩,在一定程度上体现湖北在推行语文新课程改革和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结合地方特色所提出的一些具体要求和实现途径。在试卷的具体呈现形式上继续结合地方特点进行渐进式自主创新,融入适当的湖北区域文化特色。这样既可保证全国统一高考的基本要求和价值取向,又可适当顾及和适应湖北地方教育发展的实际要求。
2.在考试内容上湖北语文高考试题将继续彰显地方特色。今后湖北高考命题,在考试内容上还将顾及本省的乡土风情,并直接反映到高考试题中来。这些考试内容,贴近考生生活实际,在热爱家乡,热爱自然,保护世界遗产等方面都有积极意义,既符合高考要求,又彰显了地方特色,在强调全球意识的同时,也将越来越注重考查具有地方特色的历史文化。
3.语文教师要深入研究课标教材,并结合新版教材进行研究,关注湖北特色的鲜活素材,只有这样,才能准确地把握新课标的精神实质,抓住重点和难点进行复习备考,才能有的放矢,事半功倍。
4.高考的趋势要求教学改革要贴近生活,因此教学过程要重视语文与现实的联系,要重视语文与湖北人文、历史的联系。在教学过程中,适当运用多媒体教学技术,多设置生动活泼的与湖北有关的教学情景,能起到增加容量、激发思维,活跃气氛、推动探究的良好效果。课堂上,教师不妨多提一些与楚文化有关的问题,让学生课外多开展一些研究性学习。
总之,把学生从应试教育的泥潭引导到素质教育的轨道上来,从而实现培养新型创新人才,适应知识经济时代发展以及本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目标,这才是高考试卷地方特色的要旨。
张波,中学语文教师,现居湖北襄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