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12期

正确处理语文教学中的小与大

作者:莫立刚




  首先,捕捉学生反馈时的闪光点,适时激励。课堂讨论时,对学生的准确回答或独到见解要给予充分肯定,教师不要吝啬自己的褒奖词:当学生迅速翻阅工具书解释了一个生僻的词语时,教师要立即告诉其他学生是谁最眼疾手快(这是因为有不少学生懒得动手);当两个学生的回答完全相同时,教师可幽默地评价“两位英雄所见相同”;当学生提出了自己对文章观点的质疑时,教师可以称赞他有“怀疑一切”的勇气;当学生见仁见智时,教师可夸张地惊叹“你们都太有才了”!
  其次,捕捉学生反馈时的小错误,及时医治。“错误是真理的邻居”,及时帮助学生纠正语文学习中的错误,能收到“举一反三”之效。例如,学生翻译文言文时对倒装句式、词语活用的知识很陌生,教师可乘机补充针对性练习,强化学生在句式、词语活用方面的知识掌握;如果发现学生仍然对诗歌的意境赏析无从下手,则可以重新归纳意境赏析的一般思路:描述画面——分析情意——概括意境特点。“三折肱为良医”,纠错是一个自我提升的好契机。
  另外,还要捕捉学生反馈时的小疑惑,随时点拨;捕捉小矛盾,顺势化解等。抓住了学生反馈时稍纵即逝的小契机,也就点燃了学生思维的火花,拓展了思维的空间,深化了探究的兴趣,还培养了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从而使教学成为完善并再度创造师生共在的精神生活的范本的过程。这就是教师“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的大智慧所在。
  
  四、整合备课小札记,体现课改大精神
  
  语文教师在工作中更要善于做个勤奋的反思型教师,因为自身的语言优势,应该比其他学科的教师更能得心应手地记录课前的多种预设和课后的多角度思考。笔者在整合自己的备课小札记时常常会惊喜地发现新课改的精神已经在教学中不知不觉地得到渗透。例如,下面几则小札记:
  (1)当我在家看完“道德的力量”颁奖晚会的直播之后,深受感动。于是,立即上网、搜索下载。第二天则暂停新课的学习,把所下载的晚会的实况转播给学生看。——这是在引导学生“关注当代文化生活”,“不断充实精神生活,完善自我人格”,“努力扩大阅读视野”。
  (2)教学《罗密欧与朱丽叶》时,我在课上指导学生激情朗诵,同时还把《长亭送别》的人物与台词融进来,让学生把中西、古今爱情合壁作即兴表演。这一杂糅不要紧,文白夹杂的语言,或热烈或含蓄的倾诉,使整个课堂沸腾起来。——这是在“探异求新”,“学习多角度多层次地阅读”,以“获得新的体验和发现”。
  (3)一次作文我没有及时批改完,索性把作文随机发给学生,让学生体验一下批改作文的苦与乐。学生先是静静地阅读、写批语,然后是热烈的讨论、交流;不但发现了别人之长,更映照了自己作文的不足。这节课的学习效果比以往教师一个人评讲还要好;当然,这样的做法不能常用,否则是在推卸教师自己批改作文的责任。——这其实是在指导学生“独立修改自己的文章”,“养成切磋交流的习惯”。
  这样的一些教学瞬间还有很多,细细琢磨就会发现,原来新课程的精神落实并不难。只要用心思考、努力实践、善于总结,我们完全可以在语文新课程改革的道路上大显身手!
  莫立刚,中学语文教师,现居江苏赣榆。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