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12期
抓住细节鉴赏人物形象
作者:李俏枝
赏析过程
(一)找出“三笑”:①“.......自飞马远远望去,果见孔明坐于城楼之上,笑容可掬,焚香操琴。”②“孔明见魏军远去,抚掌而笑。”③“言讫,拍手大笑。”
(二)品析“三笑”的不同内涵
第一次笑:
生1:这次笑表现形式是“笑容可掬”,实际上诸葛亮内心很紧张,因为当时他所处的是一座空城。
生2:这一笑应该是假笑,装出来的笑。
师:借用文中的话来说是什么?
生2:故作此态。
师:那他笑的目的是什么?效果如何?
生3:这一笑是为迷惑司马懿,吓退司马大军,结果司马退兵。
师:这一处描写有什么表达效果?
生4:表现了孔明的临危不乱,干练从容。
第二次笑:
生1:这一笑可能是孔明狡黠的笑。
师:狡黠一词有意味,怎么解释?
生1:因为诸葛亮见司马中计,心中暗自得意。
生2:那就是得意的笑。
生3:我觉得应是苦笑,因为这次也只是侥幸成功,他心里也是捏着一把汗的。
师:何以见得?
生3:孔明在向众官解疑时,说“吾非行险,盖因不得已而用之......”
可见当时他也没有十足把握,是冒险用的此计。
师:有多少把握,从文中看出吗?
生4:有一半的把握,下文写孔明分析当时的形势时说了如果弃城而走,是一定会被擒的,可以推测留下来还有一半机会。
师:有道理,既然如此,把此处的“抚掌而笑”改为:“长叹一声”好不好?电视剧在处理这一段时就是孔明摸着断了的琴长叹一声。
一石激起千层浪,讨论马上热烈起来。
生5:“叹”好,更真实些。
生6:还是“笑”好,更能表现孔明的神机妙算,才智过人。
生7:还是“叹”好,更能表现孔明的谨慎小心,况且孔明也是人,不可能事事都料得准,街亭不就失守了吗?……
师:其实无论是“叹”,还是“笑”,当时孔明的内心都是十分复杂的,既有侥幸成功的窃喜,又有孤注一掷的余悸。即使是笑,也是饱含辛酸和无奈的。
第三次笑:
生1:这次是大笑,我认为是嘲笑。
师:为什么?
生1:嘲笑司马懿多疑而中计。
生2:我认为他是胜利的笑,得意的笑。
师:此时孔明的心情放松了吗?
生3:放松了,不然他不会大笑,而且是拍手大笑。
师:为什么呢?在文本中找依据。
生4:接下来写孔明下令教西城百姓随军入汉中。后面事态的发展也都按孔明所预料的那样发展了,一切都在自己的掌控之中了。
师:大家比较一下孔明此处的“大笑”与课文中所写马谡的“大笑”有什么不同?
学生纷纷发言,之后教师小结:虽然都写“大笑”,但表现了人物不同的性格,诸葛亮的大笑是表现他的胸有成竹,深谋远虑;而马谡的大笑则是他狂妄自大、刚愎自用的最好反映。
(三)小结“三笑”的艺术效果。
“三笑”的描写不仅真实生动地表现了主要人物心理变化的全过程,同时也突出故事情节的扣人心弦,让读者在叹服诸葛亮大智大勇、超凡胆识的同时也领略了作品经久不衰的艺术魅力。
教后记
“空城记”的故事历来为人传诵,学生也很感兴趣,我抓住这个契机,进行拓展阅读,并把细节描写的赏析作为鉴赏人物形象的突破口来指导阅读,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启发了学生寻找细读文本的方法,为学生的后续学习提供了动力支持。
李俏枝,中学语文教师,现居湖北襄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