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期

农村中学作文教学路在何方

作者:邵长新




  作文教学既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点,又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难点,历来为语文教师所重视,但作文难写,作文课难教,这也是绝大多数师生特别是农村中学师生共同的心声。作文教学效果不佳,大部分学生对写作兴趣不高,写作能力偏低,这是当前农村中学作文教学的普遍现象。我认为在农村中学作文教学中存在着以下弊端:
  一是目的性不强,要求不高。虽然《语文课程标准》对写作目标有总体要求,但对各个年级学段没有明确的作文教学要求,在具体的作文教学中也没有明确的要求。教师平时的作文教学缺少周密的安排,训练目的并不十分明确。
  二是作文教学随意性大,效果较差。目前,我们的作文教学是依附于阅读教学,阅读教学的课时紧,就大量挤占作文教学的时间,而教师为了完成作文的教学任务(直白地说是完成学校规定的作文篇数),就会很随意地布置一篇作文,让学生在课外完成。这样的作文教学,既没有合理的计划安排,也不会有认真的写作指导,也没有写作的针对性,更谈不上从学生的写作实际出发,照顾学生的生活和心理特征。作文的批改也不及时,批改的质量如何,作文怎样讲评或讲不讲评,这也是天知地知,你知我知的公开秘密。由于作文教学的随意性大,学生作文训练必然流于形式,学生对作文不感兴趣,写作能力难以提高。
  三是缺少检验作文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由于作文是学生形象思维活动的结果,对它的评判完全在于老师的感觉,其检验手段没有一个完整的系统,即使在中考或高考时,虽然有作文评分意见,但还是受到教师诸如情绪、心理、兴趣、爱好等主观影响,就是同一篇作文,老师在不同时间给出的分数也很难相同,甚至相差很大。中、高考的学生总希望自己的作文能与改卷老师对路,希望老师有一个好心情。作文缺少一个有效的检测手段,作文教学犹如雾里看花,为作文教学的“无为”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当然,造成作文教学这样现状的原因固然复杂,但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不容忽视。
  从学校层面来说,作文教学不受重视。语文教学在中学各科教学中是处在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这样比较尴尬的地位,语文不如数理化和英语那么容易出成绩,在社会普遍以升学率来衡量学校办校质量的情况下,语文教学的不被重视也就理所当然。作文课不上课表,泛化地存在于语文课程里,对作文教学的评价往往只从量方面来衡量,质方面难以操作,作文教学质量评估难以落到实处。教师也往往满足于写一写、改一改的现状,视阅读教学为当然重心所在,甚至占用作文时间以弥补课文讲读时的不足。
  从师生的层面来说,存在“轻写作,重阅读”的思想倾向。课文精讲细讲,阅读训练繁多,阅读教学大量占用作文教学的时间,阅读教学轻松,教学资源丰富,只要动动手,到处都有,作文教学比较累,既无现成的教案,还要花大量的时间去批改,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是两张皮,不能形成教学的一体化,作文教学成了阅读教学的点缀。教师的计划中,也是阅读教案多,作文教案寥寥无几,纵有也是极其简单,每次作文训练的具体内容,每次具体内容所应达到的具体要求,训练的先后步骤等,在教学实践中常常是并没有得到认真的思考与研究。作文课成了部分老师的偷懒课,作文指导乏力,作文批改不及时,甚至不批改,或用一个“阅”字加日期来打发学生的辛勤劳动,更不敢与学生共同作文。老师的这种教学态度,反过来又影响学生作文的积极性,学生写作时,处在一种应付、被动状态,加上生活面狭窄,写作素材匮乏,长此以往,学生对作文失去了兴趣,思维变得迟钝,语言表达生硬,写作能力停滞不前,综合素养当然难以提高。
  从教材编写的层面来说,作文教学缺少应有的系统性,缺乏完善科学的训练体系。新课标对作文教学虽有总的目标、要求,教材也有相应的综合性学习与写作,但是这些要求与内容过于笼统、宽泛,虽能给教师发挥的空间,但在作文教学实际中,大多教师完全凭感觉,很难操作,加大了教师处理教材的难度,有些内容也与农村的实际不符,如上网搜寻写作资料,这对城市学生要求而言很容易做到,但在大部分农村,有些学校教师都上不了网,更何谈学生上网。目前我们的语文一直没有专门的作文教材,各学年段的写作目标不明确,写作知识也是零星地穿杂在课文后面,写作是与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糅杂在一起的,且单元课文与作文教学的联系不大。大部分教师把综合性学习等同于作文训练,其实,两者有共性,但差别还是很大的,如作文是学生个人的思维训练,综合性学习多是群体活动,重在培养探究、合作的精神。教材对作文教学的“冷”处理,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作文教学。
  作文教学如此不尽人意,要改变作文教学现状,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索和改进。
  首先,学校要重视语文教学,重视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一是时间保证,把语文分成阅读课与写作课,写作课在课表上单列,教师按课表上课,该上作文课,就必须上作文课,学校便于管理,也能解决作文课被挤占的弊端。二是加强作文教学的过程管理,规范作文教学行为,作文计划单独成册,计划要以课标为依据,对作文的批改,不仅有量的要求,更要有质的要求,加强作文的批改管理力度,重视作文教学的反馈,加强师生的沟通。三是充分利用学校文学社的作用,利用校报、校刊,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丰富学生的写作生活。
  其次,教师要端正态度,加强学习,提高认识,走出误区,认真对待作文教学。一是要重视作文教学,熟悉学情。教师不能把作文教学看成可有可无,也不能因学生的语文基础普遍较差,课外阅读少,书写习惯不好,表达能力不强而束手无策。在中学的起始阶段,我们老师面对这样的学情,就要以退为进,降低要求,先端正学生的写作态度,如有一个好的书写习惯,喜欢阅读课外书,勤做摘抄,然后循序渐进。二是总体安排,分步落实。依据课标、教材、学生的认知规律,对整个初中作文教学应有一个系统的规划,总体把握,认真处理好各年级阶段性的作文训练重点,如七年级以记叙为主,八年级以说明为主,九年级以议论为主。三是合理安排作文教学的各个环节。我把一次作文训练分为“命题、研究、指导、写作、评改、后记”六个环节,重点帮助学生解决“写什么”的问题。作文难写,主要是无材料,如果有了“米”,相信大部分学生是可以成为“巧妇”的。根据作文教学计划确定的写作范围,给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研究——搜集、整理材料,我认为这是写作的关键,在研究的过程中,既解决了“写什么”的问题,又培养了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学习的精神,变被动应付为主动参与。接着指导学生哪些材料为文所用,进入写作,之后是评改,最后是学生对本次作文训练的心得体会、经验总结。“后记”环节也很重要,这对学生发现问题,提高写作能力有很大的帮助。这样的作文训练时间虽是长了些,但效果很好。四是采用多种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利用班级黑板报和学习园地,张贴学生优秀习作,讲评时朗读好的作文,开展优秀作文评选,进行名篇名作的读书比赛,多种方式创设一个良好的作文教学氛围,可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再次是读写结合,关注生活。没有广泛的阅读,不去博览群书,不做生活的有心人,不愿积累,是不可能写好作文的。仅靠几本教材,仅靠课堂的几次作文训练,很难提高写作能力,只有多读,多写,以读带动写,以写促进读,读写结合,才有可能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老师要充分发挥学校图书室与阅览室的作用,带领学生走出课堂的“三味书屋”,扑向生活的“百草园”,拓宽教学的外延,让生活和作文教学紧密结合。一个学期除了完成教材要求的作文训练外,平时应要求学生经常练笔。
  最后是作文单编独立成册。把作文从语文教材中分离出来,独立成册,这有利于作文教学,彻底解决阅读挤压写作的矛盾,改变作文教学无教材的现状。现行的语文教材,在编排上是先阅读后写作,但写作的内容不厚实,相比阅读而言,显得十分单薄。原来江西省教研室编排的与教材相配套的作文教材,我认为对作文教学的帮助很大。
  农村中学的作文教学任重而道远,只要我们认真对待,不懈努力,作文教学一定会有喜人的丰收,它不应是一个遗忘的角落,而是一个柳暗花明的春天。
  
  邵长新,语文教师,现居江西乐平。本文编校:石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