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期

成语与名人

作者:黄海宾 胡国平




  成语是我们汉语中特有的一种语言形式,是人们长期以来习用的、简洁精辟的定型短语或短句。大多数成语都有出处,有些成语必须知道来源或典故才能懂得其意。怪不得老外学汉语最怕的就是成语。其实成语也很有趣。成语也造就了很多名人,有些名人也与成语息息相关,有些人因成语而流传千古。比如孙山(名落孙山)、墨子(墨守成规)、叶公(叶公好龙)。下面就与成语息息相关的一些名人略作分析。
  
  一、成语中的名人
  
  1、受人尊重的“名人”。如:
  愚公(愚公移山)。愚公因为每天挖山不止,做事有恒心并且有克服困难的决心和坚定不移的毅力,最终感动了天帝,获得了成功。因此成了文学作品中的一位名人。
  2、让人鄙弃的“名人”。如:
  东施(东施效颦)。西施美吧,但她的名字未在成语中出现。东施这位丑陋的女子,因为模仿西施(虽模仿时愈加丑陋)却声名鹊起,亦成为了历史上一位名气很大的人物。
  3、叫人不忘的“名人”。如:
  孙山(名落孙山)。家喻户晓的孙山,那次考试成绩并不怎么样,成为被录取的人当中最末的一个。按现在的话说,他只不过是运气好点罢了,搭上了最后一班车。但由于他的成绩处于特殊的位置,加上他所说的“解名尽处是孙山,贤郎更在孙山外”这两句话,倒使他成了最出名的举人之一。
  
  二、与成语有关的名人
  
  1、名垂千古类。如:
  “不耻下问”的孙文子。他能放下架子,勇于向地位比自己低、学识比自己差的人请教,是个勤学好问的典范。
  “卧薪尝胆”的勾践。作为国王,睡柴草尝苦胆,能那样励志报仇,何愁打不败对手。
  “负荆请罪”的廉颇。老将军廉颇发现自己做得不对时,就主动背着荆条去向蔺相如赔礼请罪,这需要有何等的勇气,何等的胸襟!
  此类成语中的“名人”还有很多,比如:“百步穿杨”的养由基,“程门立雪”的杨时,“余音绕梁”的韩娥,“百废具(俱)兴”的滕子京,“闻鸡起舞”的祖逖,“约法三章”的刘邦,“背水一战”的韩信,“歃血为盟”的毛遂,“不求闻达”、“初出茅庐”的诸葛亮,“目无全牛”、“游刃有余”的庖丁,当“刮目相(待)看”的吕蒙,寻找“终南捷径”的卢藏用,抓住“彼竭我盈”战机的曹刿等,这里就不一一赘述了。
  2、臭名远扬类。如:
  “纸上谈兵”的赵括。饱读诗书的赵括,懂得很多的军事理论。但在战场上,不知灵活处理,被秦军射死,且所率部下四十万人马全部被俘。这教训是多么的惨痛。
  “莫须有”的秦桧。历史上有名的奸臣秦桧为了诬陷岳飞,竟然以“也许有吧”来给岳飞定罪,真是荒唐至极。
  “指鹿为马”的赵高。赵高实在“高”,他竟然想出了这样一个“绝招”来考察那些大臣。这家伙确实太“有才”了,治人的天分也非常人所能及的。
  此类成语中的“名人”还有:“滥竽充数”的南郭处士,“有勇无谋”的吕布,“按图索骥”的伯乐之子,“揠苗助长”的战国时宋人,“守株待兔”、“画蛇添足”、“杞人忧天”、“掩耳盗铃”中的无具体姓名的愚人。
  3、不加褒贬类。如:
  “自相矛盾”的楚人。那位楚人也太能吹了,为了推销自己的矛与盾,他竟然不顾两者的相互抵触,把话说绝。当人问:“以子之矛攻子之盾何如”时,他就哑口无言了。这位楚人为自己的产品做广告时,脑筋是动了一番,也够聪明的,但千万不能前言不搭后语。
  “草木皆兵”的苻坚。把草丛和树木都当做了敌兵,这也太惊惶失措了。这样的疑神疑鬼,怎能打胜仗呢?
  “买椟还株”的郑人。别只看重“薰以桂椒,缀以珠玉,饰以玫瑰,辑以羽翠”的木匣子,而把真正的宝物交还人家。这种只注重外表,忽视实际,舍本逐末,取舍不当的做法,只会被人耻笑。
  此类成语中的“名人”还有:“谈虎色变”的田夫,“朝三暮四”的训猴员,“杯弓蛇影”中的乐广的客人,“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刘邦,惯用“请君入瓮”之法的周兴,听到“四面楚歌”就丧失斗志的项羽。
  
  三、与成语有关的名作者
  
  某些成语出自于古诗文之中,有的跟原诗文中的词句一模一样,有的则是根据原诗文概括出来的。而这些古诗文的作者本身就是文学史甚至是历史上的“名人”。只要看到这些成语,你就自然而然地会想到原诗文的作者。
   1、出自古诗中的成语及相关作者。如:曾经沧海。唐代元稹的《离思》诗中有“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的诗句。老骥伏枥。三国魏曹操写的《步出夏门行》中有这样两句诗:“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2、出自古文中的成语及相关作者。如:觥筹交错。北宋欧阳修的《醉翁亭记》:“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业精于勤。唐朝韩愈的《进学解》:“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3、根据文意概括出的成语及相关作者。如:黔驴技穷。根据唐朝柳宗元的《三戒·黔之驴》概括而来。世外桃源。根据东晋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概括出来的。
  
  黄海宾,胡国平,语文教师,现居江西丰城。本文编校:老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