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期

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负作用

作者:徐 刚




  在中学语文教学改革的过程中,多媒体组合辅助教学不断发展深化,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在教学实践中,运用多媒体教学也存在着一个较为突出的问题,就是学生的接受理解程度并没有与师生对多媒体组合教学的赞同成正比。那么,究竟是哪些问题影响着多媒体教学的实际效果呢?这是个值得我们语文教师认真探究、反思的问题。现结合教学实践谈谈自己对这一问题的思考和认识。
  一、先天不足,情感体验与交流缺乏。语文文本中,文学作品的创造既融入了作者对社会、对生活真实的感悟,倾注了作家的心血,又在作品的形象中注入了作者真实的情感体验,使之成为“有血有肉”的感情体。因此语文文本本身就蕴含有丰富的情感。另外,作者、教师、学生由于主客观方面的原因,必然存在诸多差异,这就决定了在教学中文本解读时丰富而又具有差异性的情感体验与交流。因此,在进行语文文本学习时,这一学习过程就不仅是读者(教师、学生)对文本知识的简单摄取过程,而应是教师、学生、作者、文本四个要素之间相互交叉的多向情感体验与情感交流。这些复杂而细腻的情感体验、交流模式是无法通过电脑来呈现的。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这种必需的,而且是客观存在的情感体验与交流,对多媒体电脑来说,则显得贫乏。虽然在使用电脑制作课件时,制作者将“文字、图形、声音”融为一体,课堂展现时,图像、音乐等内容五光十色,热闹非凡。但它终究不能与灵性的人相比,不可能具有人的感情与思维能力,缺乏那些丰富而细腻的情感体验与交流。这不能不说是多媒体教学手段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使用时的一道“硬伤”。
  二、形式单一,思维能力的训练与培养欠缺。语文学习中,除了语文知识的获取积累,更多的是学生各种语文能力的培养。思维能力即是其中一种,它包括形象性思维和抽象性思维。在文本阅读教学中,形象思维能力与抽象概括思维能力都是我们要培养的。语文课堂教学中运用多媒体电脑,能化静态为动态,让抽象变形象,不可否认这对学生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有一定帮助。但同时,我们也应该注意到,这些具体形象的课件多是融入了制作者自己对文本解读时独特的主观感受,它与学生阅读的具体实际可能会产生一些,甚至很大的差异,这样做的结果是教师思维创造代替了学生的思维创造,学生只是简单地重复视觉形象。因此,试图将具有丰富想象空间的语文直观化、图像化,结果只能使学生更多地成为观众,而不是学习的主体,势必影响学生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再则,过多地使用形象化的手段,也不利于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一切形象化,抽象概括能力就可能下降,语文是一门需要抽象概括能力的学科,抽象思维能力的削弱不利于语文的再学习。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生命力在于教学过程中既训练右脑,又训练左脑,如何让多媒体在教学中更好地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也是值得我们关注的一个大问题。
  三、展示性强,课堂教学中的交互性被忽略。课堂教学过程是人的交流过程,任何教学手段,教学方法的采用都必须以此为准则,要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多媒体教学也不例外。诚然,多媒体电脑立体化的手段能刺激学生的感官,激发学习的兴趣和热情,能在一定程度上调动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能丰富教学手段,营造活跃的氛围。很多老师在教学中,注重了多媒体的这种种有利因素,而忽略了语文本身的特点,运用时,往往注重课件图像、音乐的精美,重在展示,教师更多的是演示课件的播放,学生更多的是充当课件的观众,在课堂上体现的是老师和电脑的交流,学生和电脑的交流,而忽视了教学主体间的交互性。我们知道,语文学习的过程,是一项复杂的知识提炼及再创造的过程,在这个过程的学习、完成中,“读、赏、析、评”这些基本的教学手段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这些作用的实现,与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各种交互活动密不可分。这些活动正是语文课堂学习交互性的具体体现,而现在课堂教学中许多多媒体在运用上恰恰忽视了这一点,缺乏“以人为本”的交互式探究、学习。
  四、教学过程程式化,课堂结构的灵动性不足。课堂教学过程中,过多的依赖多媒体展示,甚至是为了用而用,这就使教学活动呈现代化的灌输方式,导致教学过程成为死板式的程式过程。课堂教学的结构具有极大的灵活性。教师在课前构建教学平台时,要根据各种情况,制定、设计教学计划。而多媒体课件的制作仅仅只是设计教学方案的一种过程,课件制成后,教学思路也就被固定。而语文课堂教学需要面对的是具有几十种不同思想的学生,学生对文本的解读依据自身实际情况会出现不同的理解,呈现多元化的结果,许多意想不到的情况时有发生,语文课堂呈极强的开放性和灵动性。如果以一种固定的方式应对可能随时发生变化的情况,必然会使教学陷入被动。运用多媒体技术呈现出来的程式化的教学过程,其结果只能使语文教学走进死胡同。
  多媒体技术在语文教学实际运用中,发挥的积极作用有目共睹,但在应用过程中,毋庸讳言,确实也存在一些弊端,我们不能回避问题,应积极面对,兴利除弊,更好地为我们的教学服务,增进语文教学中的实际效果。
  
  徐刚,语文教师,现居武汉黄陂。本文编校:晓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