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2期

质疑式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探究

作者:陆国英




  阅读教学中的有效性质疑是教师有效教学的重要体现,也是语文有效教学的核心。质疑式阅读教学比较适合文学类的阅读教材,它通过引导学生对文学作品的自主质疑,使学生获得情感体验,从中感悟作品的内涵,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启示,并通过了解作品的思想情感倾向,作出自己的评价,从而提高阅读鉴赏能力。
  质疑式阅读教学既是对教学内容的质疑,也是对阅读教学形式(过程)的质疑,当然内容是主要的,占主导地位,不同的阅读内容决定不同的质疑形式。质疑式阅读教学在教学内容的质疑方面,主要包括以下的具体内容:课题质疑,词语质疑,难句质疑,空白质疑。本文就从这四个方面,谈谈如何在质疑式阅读中体现教学的有效性。
  
  1、课题质疑
  课题是文章的“眼睛”,而“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阅读不注意审题,不注意课题与文章内容之间的联系,往往不能把握文章的中心,影响阅读的效果,因此注重课题质疑的有效性是课题质疑的重要环节。
  审题中的质疑问难尤其适合标题内容比较丰厚、含蓄的文学作品,鼓励学生多角度有创意的理解标题。创造的火花往往在思维实践和碰撞中产生。如林海音的《爸爸的花儿落了》一文的标题耐人寻味。教学中,首先让学生整体感悟全文。这篇课文回忆的是什么事情?课题为什么命名为爸爸的花儿落了?这里的花指的是什么花?仅指的是夹竹桃花吗?为什么写花“落”而不是花“谢”?通过深度阅读文本,揣摩标题,体会到标题的意蕴是丰富的:由夹竹桃花引起“我”对爸爸的回忆;回忆中有欢乐,也有感伤;有严厉,也有爱意;爸爸的花落了,“我”已经长大了;花儿谢了会再开,但生命之花落了不能再现;有感悟生命的短暂,也有责任的重大。在了解课文的基础上质疑课题,充分发挥质疑的有效性,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更深层次,从不同的角度,审视课题,可让学生有耳目一新、豁然洞开之感。
  
  2、词语质疑
  任何一位作家的文学作品,都有独特的语言风格,对语言风格的理解,重在揣摩感悟。这种感悟,不是纯知识性的感知,它包括对文字符号以及文字符号所承载的思想内容,文字材料组织的方式方法以及所渗透的情感、韵味的总体感知和领悟。因而,所谓的词语质疑,需要教师利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阅读,让学生读懂、读通、读熟,读得有情有趣,读得津津有味。通过读,培养语感,使学生感受语言的直观性和形象性。通过读,感悟语言独特的风格,理解课文内容,把握和领悟作品的思想性和情感性。
  词语质疑的有效性教学,特别适合于语言文字含蓄,富有情感性的文学作品。如鲁迅先生的《孔乙己》一文中,“长衫”一词反复出现多次,它是无谓的重复吗?显然不是。既然长衫破了,为什么不脱下来补一补?已经脏了,可不可以换下来洗一洗?那为什么不洗又不补呢?学生通过仔细地研读、品味,明白了孔乙己不脱长衫是为了显示自己是读书人的身份,表明自己和一般“短衣帮”不同;不脱长衫是表现内心深处看不起劳动人民,对“短衣帮”不屑一顾,哪怕是又脏又破,但总还是长衫主顾;不脱长衫,流露出孔乙己热衷于功名利禄,希望通过科举制度,使自己成为一个不劳而获的人。通过这种有效性的质疑,让学生深刻理解“长衫”已经成为了造成孔乙己悲剧的间接原因。课后请学生再自主阅读鲁迅先生的《社戏》《故乡》,能进一步探究其语言风格。这样,学生对词语的感悟,必然会经过一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认识与体验过程。
  
  3、难句质疑
  难句质疑,尤其适合有深刻内涵的文学作品。如刘成章的《安塞腰鼓》中四次出现了“好一个安塞腰鼓”这句话。可让学生谈谈,一个句子重复出现四次有必要吗?会不会产生繁琐之感?每次出现都相同吗?为什么要这样安排?学生经过讨论,达成共识:四次出现“好一个安塞腰鼓”,并不是相同句子的简单出现,而是用来制造节律,渲染气氛和抒发情感的。正是这句话为全文确定了基本的音高、色泽、氛围和主要的精神走向。无论上下怎样摇曳、生发,词彩的飞扬,都不会走得太远。文中此句每出现一次,都有新的感觉,新的内涵,新的情景,从而引导学生不受作者意图的束缚,不受既定结论的影响,“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通过多视角、多层面的审视,从而深入理解作者对“安塞腰鼓”的拍手叫绝,一个“好”字,以饱满的激情歌颂了“安塞腰鼓”的雄壮美。通过这种对难句的有效性质疑,学生的思维纵横驰骋,加深了对文章主题的理解,有利于学生智能的开发。
  
  4、空白质疑
  空白质疑,适合于散文类作品的阅读鉴赏。如余秋雨的散文《信客》,文中的老信客因裁下一条红丝绸而被罢免,那么,他怨恨过吗?人们同情他吗?年轻信客的选择正确吗?对于这些,作者故意跳脱,由读者自己去“补白”。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人生观,补出了绚丽多彩的旁白。这样,通过空白质疑,学生感悟到“信”是成就一切的基石,体会到“知错能改,善莫大焉”,明白了现实生活中正是有了这样默默奉献的人,人类社会才得以如此的繁荣昌盛。最后,学生把信客的死想象得非常感人。这样的空白质疑,增强了阅读教学的有效性,促进了积极的信息加工,提高了对文本的理解和感悟,而且还有利于激活原有的知识,拓展了创造性思维。
  总之,我们要通过各种手段,引导学生逐步掌握质疑的有效性:要鼓励学生敢于质疑,要引导学生有效质疑,经过思考,能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由浅入深逐步发展。
  陆国英,语文教师,现居浙江绍兴。本文编校:舒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