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2期
网络条件下作文方式的变革
作者:李伦琰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教师要为学生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学生有创意的表达。这个观点可以说是抓住了“牛鼻子”。何谓“自主写作”?它的涵义应该是:学生学习写作不是为了完成老师的任务,不是为了考试取得好成绩,只是要表述自己的意思,抒发自己的情感,适应“日常生活的需要”,仅此而已。更高、更多的要求,在此基础上逐步实现。所以,我认为,能让学生作文从“要我写”的作文回归到“放飞心情”的“我要写”,这就是“自主写作”。只要学生产生了“自主写作”的念头,作文教学就必然会产生良好的效果。
那么,必须对传统的作文教学方式进行变革。传统作文方式有如下弊端:一、模式固定不变:教师命题,再加上一些写作前的点拨,然后学生审题,列提纲,打草稿,誊写在作文本上;教师批改,挑选一些代表性的文章在班上宣读、讲解,指出优点和不足。这样,作文流程就算完成。如此循环往复,周而复始,至于学生到底是否喜欢写作,写作能力提高多少,则很少在老师的掌控之中。二、每次作文,老师提供的范文极其有限,而且大都是“一读而过”,学生难以细致地咀嚼其精华。三、只能在作文本上书写,学生修改不易。四、学生的创作成果往往只有老师和学生本人看到,不能供大家欣赏——当自己的成果每次都遭到这样的待遇时,试想,学生的写作积极性还会持久吗?更有甚者,有时老师太忙,根本就不能仔细地评阅学生作文,草草一句评语了事,这对学生的写作热情更是一种致命的打击。五、教师辛辛苦苦写的评语只能由学生一个人看到,要是他没有写作兴趣,也许连看也懒得看!六、作文本绝大部分时间上是放在老师的办公台上的,或者用完后学生就将它扔掉了,学生根本没有不断回顾、反刍自己作品的机会。
值得庆幸的是,网络的普及为我们变革传统作文方式提供了条件。基于网络环境下的作文教学是通过互联网进行的学生作文学与教的活动,它以网络为作文活动的平台和环境,利用网上丰富的写作资源进行创作以及在网上交流、评讲和反馈学生的成果,促使学生在网络情境下充分发挥其资源优势,改善了传统作文教学方式的种种弊端,加强了师生的交流,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创作热情,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一年来,我在朋友的帮助下,借用“风之谷”网站(http://202.96.165.51:8093/bbs/index.asp),在那里给我任教的两个班级个开设了一个作文园地,我把它们分别命名为“翠茵拾韵”(http://202.96.165.51:8093/bbs/index.asp?boardid=130)和“翠华凝珠”(http://202.96.165.51:8093/bbs/index.asp?boardid=131),每个同学在本班的园地里建立了一个属于自己的文集,学生可以随时把自己写的东西发表在自己的文集里。不管是老师布置的作文,还是自己平时写的随笔、日记等,都可以发表在此处,文体、篇幅不限。老师常常去学生的文集观赏、评阅,同学们之间更是互相“串门”,互评作文。我还对那些用心评价别人作文、写出了中肯意见的同学进行奖励(奖给“风之谷”金币、魅力值、经验值等)。我还把作文题作为主帖发布,让学生将自己作文作为跟帖贴上来。还有,这半个学期来,我进行了三次网络作文竞赛。就是在周末的晚上7点,我准时在班级作文园地公布竞赛题目,九点准时截稿。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作文并跟帖。超过时间完成的,继续跟帖,老师同样评分,但是不评奖。每次作文竞赛之后,我都要评出状元、榜眼、探花,用大红字公布,并把他们的作品复制到班上讲评。
通过在实践中摸索,我体会到,网络条件下的作文相比传统作文,有如下优点:
一、突破限制,“自主性”十足。学生习作的过程是一个由内部语言转化为外部语言的复杂过程,也是高度个性化的过程。但在当前班级授课制的情况下,教师对五六十名学生按同一要求、同一步骤和同一方法进行作文训练,把学生的习作活动约束成高度统一的集体活动,使大部分学生无所适从,既增加了学生练习写作的难度,又压抑了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学生在个人文集里有充分的创作自由,文集里的文章除了少数是老师规定要求写作的外,大多数都是学生自己的有感而发的作品。学生基本上是自由写作:一个片断,一句感想,一点评论都可以发布到网上供同学们交流。并且学生只要有兴趣,可以在学校写,也可以在家里写。还有,网络作文竞赛更是突破了时空限制,学生坐在家里就可以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作文,而且是在无人监控的情况下,学生自觉在高度紧张的状态下完成,这样的效果是坐在教室里难以达到的。
二、成果公开,激发了创作热情。语文教育专家、江汉大学人文学院韦志成教授认为,作文教学的第一条规律,便是“主体发表律”。写作的本质,是写作主体的一种观念形态的活动。观念是客观事物在认识主体头脑中的反映,然后再形成文字,就是文章。这个过程经历了“物——意——文”的双重转化。从信息论来看,这个过程是信息输入——加工——输出的过程。在这些过程中,离开了主体的主动精神,信息既不能输入,也不能加工,更不会有信息的输出了。作文教学,若不确立学生的学习主体身份,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势必会遭遇“牛不喝水强按头”的无奈和尴尬。学生在本班习作园地及时发表自己的作品,并且能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关注、鼓励、评价,还有什么比这更让他们感到自己的劳动成果得到尊重的呢?我进行网络作文不久,就有几个家长告诉我,说他的孩子现在忽然对写作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总在琢磨如何写出好文章。
三、强化交流,教学评价多元化。教学评价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其本质是教学过程的反馈活动,目的在于对教学过程进行适时的调整和控制,使之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教学评价对提高教学质量、优化教学过程具有重要作用。网络作文中,评价是多元主体的评价。网络作文真正做到班级、学校、家长、用人单位(在网上查看毕业生的电子作品集)的共同评价。将作文教学活动置于学校、家长、社会的广泛的监督之下,教师和学生可以获得更多的反馈信息和激励因素。由学生自己、教师、同学、家长共同参与评价,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作文学习取得的进步,促进学生健康发展。其中,学生既是评价的对象,又是评价的主人,这样就比传统作文只有老师写评语、学生自己一个人看评语的效果要好得多。从写作心理的角度看,网络作文使交流形式变得开放。华东师大王晓玉教授认为,我们从小写作文都喜欢遮遮掩掩,不少同学甚至喜欢用一只手遮掩着写,写完不让同学看,不让家长看,写作心理是封闭的。网络作文则是供人交流、与人分享的,从本质上讲究一个完全开放的写作心理。上海语文教学研究会会长方仁工说:“网络作文改变了以往那种学生写老师批的单向交流的状况,能让学生参与社会,畅所欲言。”可见,作文成果的广泛交流,作文过程中的会话讨论,是写作的本质性要求,也是学生作文实践的需要,对促进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具有决定性作用。
四、优化讲评,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传统的作文评改,教师台上读,学生台下听,“耳听为虚”,学生听得支离破碎,不以为然,老师讲得口干舌燥,效果却不明显。利用网络评改作文,教师选择有代表性的作文投影到大屏幕,不同段落,词句可以用不同的字体显示,精彩之处可用彩色字体。学生通过计算机屏幕观看老师对作文的删、换、补、调,听老师对该文的分析评价,自己也慢慢学会了修改作文的方法和技巧。今后对修改自己的习作也做到心中有数了。传统作文的讲评方式,除了事先印发该篇作文的工作,静态的纸媒介作文也很难体现出老师的修改思路、反映出修改的动态过程。其次,学生可以对作文进行集中的阅读评价,为作文添加评语;可以浏览全部评语,也可以就任意一篇学生作文问题向老师请教。所有这些工作,全体学生可以在同一时间里运作。这是作文本形式的传统作文教学在一堂作文讲评内万难办到的。
总之,随着网络的普及,网络作文这种全新的方式正在向我们走来。正如北师大某教授所说:“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全面应用,也必将导致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的深刻变革,并最终导致教育思想、教学观念、教与学的理论乃至整个教育体制的根本变革。”网络作文就是现代教育思想下的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值得我们去研究、试验、推广。
李伦琰,语文教师,现居广东深圳。本文编校:老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