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2期

中国古代廉吏诗三题

作者:黄培需




  一、自律诗
  自古以来,做官的就有贪有廉,廉洁的称清官或廉吏,被当时和后代人所敬仰;贪黩的称贪官或赃官,如果他的名字能留传下来,则落万世骂名。
  有人说,在贪污受贿的环境中,个人很难做到“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古代办贪污案常常牵连一大片,就是这个道理。其实不然,关键还是在自己,就看你有没有“拒腐蚀,永不沾”的意志和决心,如果有,就能够出污泥而不染。古代的廉吏,有注重名节,立志清廉,一心为百姓办事,不求个人富贵的;也有心怀畏惧,不敢贪墨,害怕身败名裂,殃及子孙的,所以他们能够严于自律,并以诗明志。
  吴隐之,字处默,东晋鄄城(今属山东)人。做广州刺史时,离广州二十馀里,有泉名“贪泉”,人人都说饮此泉水者必贪。吴隐之亲自到此泉取水喝下,并赋诗一首:“古人云此水,一饮怀千金。试使夷齐饮,终当不易心。”他认为像伯夷、叔齐那样的贤者,即使饮了贪泉,也不会丧失本性。他饮贪泉也未变贪,后来做了尚书,升迁太仆,依然粗茶淡饭,以竹篷为屏风,他的妻子虽贵为夫人,还是亲自纺纱织布,就连到集市上买的烧柴都自己背回家。一次嫁女,卖一条狗置办嫁妆,然而却生活得坦然而快乐。
  张之才,宋代人,在阳城县(今属山西)做知县,清谨爱民,任期满时,去商汤庙辞行,作诗一首:“一官来此四经春,不愧苍天不愧民。神道有灵应信我,去时犹似到时贫。”“去时犹似到时贫”,确实清白。
  况钟,字伯律,明代靖安(今属江西)人。初为小吏,因做事干练升迁为礼部郎中。他廉洁精明,为朝廷器重。在任苏州知府期间,平反冤狱,严惩贪官污吏,百姓称其为“况青天”。离任时万人卧辙乞留,并联名上奏朝廷,朝廷授予正三品按察使衔准予继续留任。万人送别的场面使他深受感动,写下了《饯别诗》四首,现录其二。诗曰:“清风两袖去朝天,不带江南一寸绵。惭愧士民相饯送,马前洒酒注如泉。”“检点行囊一担轻,长安相望几多程?停鞭静忆为官日,事事堪持天日盟。”他一尘不染,“不带江南一寸绵”;他心安理得,“事事堪持天日盟”,无愧千古良吏。
  于谦,字廷益,明代钱塘(今杭州)人,永乐进士,曾任河南、山西巡抚,迁兵部尚书。蒙古族瓦剌也先进犯京师时,他力驳南迁议论,亲自督战,将来敌击退,加少保,为朝廷所倚重。英宗复位,被陷害,斩首于市,后平反,谥肃愍。于谦做河南巡抚时,太监王振把持朝政,官场腐败,贿赂公行,大臣进京,要向他馈送重金或土特产。当时河南土产蘑菇、线香甚有名,来此地做官的人常常带些回去,赠送给当权者。于谦绝无所取,并作诗表明态度,诗曰:“手帕蘑菇与线香,本资民用反为殃。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闾阎”是古代百姓居住的巷里。他去京师朝见皇帝什么也不带,免得老百姓说长道短。
  刘应麟,字芝阳,明代鄱阳(今江西波阳)人。官江苏巡抚,致仕返乡。他为官清廉,体恤百姓,临行,在巡抚衙门墙壁上写诗一首:“来时行李旧时装,午夜青天一柱香。描得海图留幕府,不将山水带还乡。”墙壁题诗以示清白,也可能是欺世盗名,但他是让百姓监督,来时的行囊中未添一件新物,连自己画的山水画,也留在幕府不带走,足以证明其清廉。
  郑燮,字克柔,号板桥,江苏兴化人,乾隆进士,清代诗人、书画家。他做山东潍县县令时,一年大旱,百姓背井离乡,外出逃荒,他当即决定开仓济民,并以工代赈,救活许多饥民。然而此举却获罪罢官。离职时仅用了三头毛驴,一头他自己当坐骑,还驮着简单的行李;一头驮着两大夹板书籍和一件乐器;一头则由引路的佣人骑着。离城这日,无数百姓和绅士为他送行,遮道哭留。他画竹题诗以作纪念。诗曰:“乌纱掷去不为官,囊橐萧萧两袖寒。写取一枝清瘦竹,秋风江上作渔竿。”他为了救活百姓,丢官亦在所不惜。
  这些廉吏享誉当时,垂名后世,为历代所敬仰;他们的诗也流传下来,成为后世廉吏取法的榜样。
  二、拒礼诗
  受贿是历代贪官敛财的重要手段,有些廉吏,廉就廉在不受贿上,就是别人送的礼品也不接受。别人送礼,目的各有不同,有的是想让你在上司面前美言几句,给上司一个好印象;有的是有事相托,希望成全;有的是拉关系,套近乎,便于以后提拔重用,此类礼品实际上就是行贿,如果收了,无异受贿。还有地方政府或属官馈赠的礼品,有的是表示感谢,有的是为了资助,并非行贿,如果收了,也有伤清白。在特定情况下,就是皇帝送的礼品,如果收了,也会影响风气。所以他们拒收一切礼品,表现了为官的廉洁,做人的尊严。
  吴纳,明代人,任监察御史时,受命巡视贵州,考察“三司”吏治。半月后返京,行至四川境内,后面追来一骑,来人称奉“三司”之命,奉献黄金百两,希望大人回朝廷后多言好事。吴纳拒不接受,在礼盒上写诗一首:“萧萧行李向东还,要过前途最险滩。若有赃私并土物,任教沉在碧波间。”来人无奈,只好返回。
  李汰,明代人,曾任朝廷主考官。在福建主持科举考试时,有个考生在深夜送来一包黄金,请求关照。他严词拒绝,并挥笔写下了一首拒贿诗,诗曰:“义利源头识颇真,黄金难换腐儒心。莫言暮夜无知者,须知乾坤有鬼神。”莫说无人知道,天地间还有鬼神在。凡贪污受贿,做得再隐秘,也有“四知”:天知,地知,你知,我知。古人迷信,把天地作为神灵,害怕“天谴”。
  吴让,明代人,曾任临桂知县,为官清廉,不及三年,升任庆远府知府。南丹的官员以金银作为礼品相送,他坚辞不受,写诗一首令来人带回,诗曰:“贪泉爽酌吾何敢,暮夜怀金岂不知?寄语丹州贤太守,原封回赠莫相疑。”广州有贪泉,人言饮此泉水必贪。后汉杨震赴东莱太守任,道经昌邑,杨过去荐举的茂才王密时为昌邑令,夜怀金十斤相赠,杨不受,王密说:“暮夜无知者。”杨震说:“天知地知,我知你知,何谓无知?”吴让以此两事回绝,显得理直气壮。
  清朝雍正年间,有位廉吏叫叶存仁,先后在浙江、安徽、河南等地做官,历时30余载,两袖清风、一尘不染。他离任时,部属多人前来送行,但送行的船迟迟不发,等到夜静更深时,驶来一叶小舟,原来这是部属临别赠送的礼品,怕白日被人看见,有损叶大人清名,故意等到夜里以避人耳目。叶存仁即景赋诗一首,诗曰:“月白风清夜半时,扁舟相送故迟迟。感君情重还君赠,不畏人知畏己知。”拒礼而去。
  包拯,字希仁,庐州(今安徽合肥)人,历任龙图阁大学士、开封府尹等职。他为官清廉明断,曾上书《乞不用赃官》,《宋史》称他“性峭直,恶苛吏”。是历史上有名的清官。他60岁生日那天,嘱咐儿子在门口迎候来宾,不收寿礼,不料第一个来送礼的竟是宋仁宗皇帝,他儿子不敢不收,收了又怕父亲责怪,于是便请来送礼的太监写上几句话,太监提笔写道:“德高望重一品卿,日夜操劳似魏征。今日皇上把礼送,拒之门外理不通。”包拯看了,也写了一首诗,将皇礼退回。诗曰:“铁面无私丹心忠,做官不可念叨功。操劳本是份内事,拒礼为开廉洁风。”为了树立廉洁的风气,连皇帝的礼品也不收,实在是从大处着眼。
  三、教子诗
  古代的廉吏不仅自己清廉正直,关心百姓疾苦,对自己的子女也严加管教,常常写诗教导他们,要他们用心读书,生活俭朴,勿依势欺人;做了官的,要他们为民办事,廉洁忍穷,勿以权谋私。这些诗篇,流露出望子成龙的舐犊深情,也表现了中国人清白做人的传统美德。
  唐代的韩愈,字退之,河阳(今河南孟州)人,贞元进士,终于吏部侍郎。与柳宗元倡导古文运动,为中唐的文坛领袖。他对子女的教育极为重视,在《示儿》一诗中云:“始我来京师,止携一束书。辛勤三十年,以有此屋庐。”在《符读书城南》一诗中云:“木之就规矩,在梓匠轮舆。人之能为人,由腹有诗书。诗书勤乃有,不勤腹空虚。”符,为韩愈之子。两诗均较长,只引开首几句,全诗都是教育儿子勤学的,要儿子勤奋读书,出人头地,成为国家有用人材。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