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3期

诗词改字妙处多

作者:唐东莉




  清代戏剧家李渔说:“琢句炼字,虽贵新奇,亦须新而妥,奇而确。妥与确总不越一个‘理’字。”这句话道出炼字的两个层次:一是要“妥”“确”,即正确合理、得体恰当;二是要“新”“奇”,即新颖别致、生动形象。下面以诗词改字的实例,说明诗词炼字的妙处。
  
  一、巧改一字,切合题意
   唐代有一个叫齐己的和尚,喜欢和诗人郑谷酬唱吟咏。一次,他写了一首题为《早梅》的诗,其中有“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他拿着这首诗请教郑谷。郑谷看后,认为“数枝”的“数”用得不太好,因为既然已经是数枝了,就不算是“早”了,不如改为“一枝”,更能切合诗题“早梅”的意思。齐己听了点头称是。
  
  二、巧改一字,切合实际
   古人有《咏落花》云:“无言独自下空山。”邱浩庭说:“空山是写落叶后的山,即秋天的山或冬天的山,因为秋天树叶飘落,给人空荡荡的感觉。而春天花落了,还有绿叶,怎么能说是空山呢?”应把“空”改为“春”。这一样一改,更加符合客观实际。
  
  三、巧改一字,符合情理
   唐代张迥年轻时曾刻苦吟诵,均无好诗。一次睡梦中见五色云彩自天而降,他吞掉了一朵白云,觉得心中豁然开朗,遂吟一首《寄远诗》:
  锦字凭谁达,闲庭草又枯。夜长灯影灭,天远雁声孤。
   蝉鬓凋将尽,虬髯白也无?几回愁不语,因看朔方图。
   他带着这首诗去见大诗人齐己。齐己边吟边称赞诗写得好。吟到“虬髯白也无”时,便对张迥说:“将‘白’改成‘黑’字更好。”为什么要把“白”改成“黑”呢?因为这首诗是写闺房妇女怀念远方的丈夫。杨树达先生说:“‘白也无’有欲人须白之意,非事理也,故改之为好。”也就是说“白也无”有希望丈夫须发白的意思,这是不符合人之常情的。改成“黑也无”,问丈夫黑头发是否还有,则含有对丈夫青春流逝的惋惜,更加表明对丈夫的关心和思念。
  
  四、巧改一字,境界全出
   王平甫对自己所作《甘露寺》诗中的“平地风烟飞白鸟,半山云木卷苍藤”十分自负,苏东坡以为精神全见于“卷”字,而“飞”字与之大不相称,在王平甫的要求下,苏东坡易以“横”字,使王平甫叹服不已。原诗中的“飞”字只表明鸟的飞翔动作,改为“横”字,不但说明白鸟在空中“飞”,而且表现了风力巨大,白鸟在风烟笼罩的原野上空振翅高飞的形象,突出了白鸟奋力搏击的气势,和下句描写山上草木蓊郁景象相一致,可谓一字传神,境界全出。
  
  五、巧改一字,切合意境
  北宋文学家苏东坡与他的妹妹苏小妹及诗友黄山谷一起论诗。小妹说出:“轻风细柳”和“淡月梅花”后,要哥哥从中各加一字。苏东坡当即道:前者加“摇”,后句加“映”,即成为“轻风摇细柳,淡月映梅花”。不料苏小妹却评之为“下品”。苏东坡认真地思索后说:“有了,‘轻风舞细柳,淡月隐梅花。’”小妹微笑道:“好是好了,但仍不属上品。”一旁的黄山谷忍不住了,问道:“依小妹的高见呢?”苏小妹便念了起来:“轻风扶细柳,淡月失梅花。”苏黄二人不禁抚掌称妙。试想,如果是“八月秋高风怒号”,细柳梅花则不堪一击,只能是败柳残花,而“扶”和“失”字,不仅抓住了景物特征,把轻风写得温柔多情,把月色写得轻淡如纱。从根本上说,它创造了一种和谐朦胧的优美意境。
  
  六、巧改一字,契合心情
  一九四二年六月二十六日,郭沫若的历史剧《屈原》在重庆北碚演出,作者被邀前往观看。他兴致勃勃地抱着自家插花用的大瓷瓶,准备给演出作道具。途中霖雨霏霏,到了剧社,他诗兴大发,即景口占一绝:
  不辞千里抱瓶来,此日沉阴竟未开。
   敢是热情惊大士?梅霖怒洒北碚苔。
   诗歌写成后,著名演员张瑞芳说,这“怒”字太凶了,郭老欣然表示要另换一个字,把“怒”改成“遍”,又改为“透”,皆觉不妥,最后定为“惠”字。原诗“怒”字,描写雨势凶猛,与诗人的心情不协调,而“惠”字则表示把观音大士感动了,她布施恩雨,洒下甘霖,表达出诗人前去观看自己剧本演出时那种轻松愉快的心情。
  
  七、巧改一字,色彩和谐
  1957年,毛泽东邀请诗人臧克家谈诗。臧克家提到毛泽东的词《念奴娇·雪》,问道:“‘原驰腊象’的‘腊’怎么讲?”毛泽东和蔼地反问道:“你看应该怎样讲?”臧克家说:“如果把‘腊’改成‘蜡’,比较好讲,而且‘原驰蜡象’也与上句的‘山舞银蛇’正好对应,而原来作腊月的‘腊’就有点费解!”毛泽东点点头说,“好,你就替我改过来。”“银”是白色的,蜡也是白色的,色彩和谐统一,表现了茫茫北国的雪天风光。
  
  八、巧改一字,格调高昂
  毛泽东回湖南韶山,写了一首律诗《到韶山》,当时毛泽东向梅白征求意见。梅白对毛泽东说:“第一句的‘别梦依稀哭逝川’应该改半个字──将‘哭’改为‘咒’,‘别梦依稀咒逝川’。”毛泽东欣然接受,并笑着对梅白说:“你是我的半字师!”原诗“哭”字过于消沉,流露出一种愁苦无奈的伤感情绪,改成“咒”字,表达对故乡黑暗统治的憎恶之情,显得格调高昂。
  
  唐东莉,语文教师,现居江苏铜山。本文编校:左晓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