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4期

个性化作文教学面面观

作者:贺松涛




  什么是个性化作文?个性化作文就是学生能我笔写我想,我手写我心,我口表我意。写自己的话,叙自己的事,抒自己的情,自主地写作,写真实的文章,写有创意的文章。“需要”、“自主”、“真实”、“创新”是作文个性化的基本内涵。所谓“需要”,就是学生把写作文当作自身一种倾吐的需要,一种表达的需要,不吐不快。“自主”就是学生自己做主,主动地写,自觉地写,内容自己取,主旨自己定,方式自己定,不受过多的外部干扰,“真实”就是说真话,不说假话,不说套话,不说别人的话。“创新”就是大胆质疑,敢于突破旧的条条框框,独立思考,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就是善于采用新的表现方法,具有新的风格。
  学生的个性作文并不是老师教会学生如何“个性”,而是他们在学习生活中自我生成的,所以所谓培养学生的个性作文不如说是老师如何认同、维护学生的作文个性,用包容和欣赏的态度对待学生在作文中的“个性”,无论是思想内容、语言文字、情感态度价值观还是表达方式。只有在这样一个宽容的环境和被欣赏的写作空间里,作文才能个性飞扬。
  
  一、尊重学生的个性思维
  
  苏东坡曾说过,“文章最忌随人后”,陆游也说过,“文章最忌百家衣”。作文是思维成果的展示,因此作文创新首先是思维的个性化。作文思维的个性化,能使文章思想独到、新颖而深刻。思维的个性发展,是最深刻的个性发展。创造性思维能力,是思维个性化的根本特征。思维是需要训练的,增强思维能力尤其是创造性思维能力,是作文训练的核心。没有深刻的思维,文章就不会有思想的高度。
  针对学生作文停留在单纯的记事、没有深度的现象,我故意出一些似乎自古已有定论的问题,让他们讨论,提升他们的思想深度。如在讲裴多菲的《我愿意是急流》时,我首先引导学生背诵他的“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并对他进行评价,在学生讨论评价之后,我出示资料《裴多菲之死随想》,借助这一材料告诉同学们裴多菲既未忠于爱情,更未为自由献身。并通过对柔石、北师大校长杨荫榆的介绍,告诉同学们:世上的事情复杂,难于预料:(一)一时的英雄行为,远远不足囊括一个人的一生——当裴多菲以诗歌为武器,高举自由的旗帜,号召人民起来推翻反动统治时,有谁不为之动容?又有谁能想到他被俘后苟且偷生?而杨荫榆晚年的悲壮结局,则在一定程度上使自己由丑变美。(二)生与死,是人生最大的考验。面对这关键的一步,能迈过去,就是不朽的英雄,迈不过去,则成了被唾骂的狗熊。(三)人生变幻莫测,人人难逃一个“变”字。本来是好人,有的变得更好,或成了英雄;也有的变坏了,叫人为之扼腕叹息。也有的人原本不那么好,后来却大有进步,令人刮目相看。若以一成不变的眼光看待所有的人和事,就难免会看“走眼”了。当有学生写出诸如《放弃,也是一种选择》中说:“选择的同时就选择了放弃,放弃又何尝不是一种选择,从某种角度来说,放弃是一种智慧,是一种从容,一种海阔天空的豁达……”有学生在《假如记忆可以移植》中说:“在这样的一个世界里,人已找不到自我了,一些人的生命中出现了空白,而另一些人的记忆中却又多出了本不属于他们的东西,这也是一种悲哀吧!”每每看见这样有个性思想的文章必然激赏,击节不已。“爱人而得人之爱,是最大的幸福;爱人而不得人之爱,是其次的幸福”,这就是个性思维。
  思维的个性发展,是最深刻的个性发展。创造性思维能力,是思维个性化的根本特征。思维是需要训练的,增强思维能力尤其是个性思维能力,是作文的核心价值。
  
  二、理解学生的个性情感
  
  “情动于中而行于言”,“五情发而为辞章”。情,是写作的动力,也是文章的灵魂,因而也是作文教学的精髓。情感是写作活动的生命,情感一旦渗透到写作的各个环节中,文字就会充满了生机和活力,写出的文章才会散发出生命活力。学生时代是人生最美好的时光,生活中自然会有许许多多的动情点,只要教师对学生的情感理解,站在学生的角度,尊重学生的情感境界,学生就会情不自禁地掀起心底的波澜。学生在作文中表达出来的情感只要不是违背道德准则,就大可不必作对与错的评判。此外,鼓励学生抒发自己真正感动着、感动了自己而又非抒不可的真情实感,将空话和虚情假意、无病呻吟拒之门外。没有感情的文字虽不能感动人,但无害于读者;文字虽有感情,却全是假情,不仅有害于文风,而且有害于读者,会引起读者的厌恶之心。
  学生对事物的感受是不能替代的,虽然有时候显得幼稚或者苍白,但也是他们自身的情感体验。教师应尽量避免强加给学生自己的所谓的“合情合理”,以免造成“主旋律”、“崇高”、“伟大”等违背学生自身认知的现象。正如一个学生的作文《我的早恋观》中所说:“……人生每个阶段都需要感情,没有感情的生活是无法存在的。少有青梅竹马,长要两情相悦,老来白首相偕。错过了青春时候,哪里去寻找这种不搀杂任何杂质的爱情?我的背后有一双异性的眼在关注,学习就有异常的劲头,总想努力让自己变得更优秀……。”难道老师非要在学生的这种情感体验上批判一番?这段文字是无法批驳的,也没必要否定。所以,每一篇作文由学生自己去喜怒哀怨,由着他们的性子在作文里放纵性情,不失为一幅幅多彩的情感画卷。老师又如何能代替他们高兴、愁怨呢?
  学生在作文中流露出来的喜、怒、哀、乐存在着巨大的差异。苏霍姆林斯基说:“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一无二的世界。”学生的爱憎当然有积极和消极之分,但我们不能用统一的模式来强制它。比如对“飞蛾扑火”的行为不一定就要讽刺其“自取灭亡”,也可赞美它“为追求光明不惜牺牲”的精神,像写作文《小草》,为什么就一定要学生赞美它的顽强、默默无闻,而不能憎恶它的“柔懦”、“摇摆不定,见风使舵”?解放思想,努力营造一种民主开放的气氛,有意识地推动学生在感觉、想象和理解等方面的多样化,使学生有开放的心态,能大胆反映自己的个性,不随波逐流,不贴政治标签。应该允许学生标新立异,鼓励思维的发散与逆向,容忍在无恶意之下的“怪论”甚至“谬论”。使学生在作文中真实地表现其情感个性,是作文个性美的关键。
  
  三、欣赏学生的个性语言
  
  个性的思维和个性的情感需要个性的文字表达。
  高尔基说过“文学是语言的艺术”,阿·托尔斯泰把“文学语言”比喻为一种“神奇的电波”、“言为心声”。在写作中通过个性化的语言,能够创造出鲜明的艺术个性,让读者通过阅读个性化的语言能够在头脑中形成一幅幅画面,一座座浮雕,产生造型那样的立体效果。所以在写作教学中我们应倡导学生用富有个性化的语言来表情达意,让个性化的语言成为作文的亮点。
  教材中鲜明典型的人物形象,风格迥异的语言风格都可以作为学生学习个性化语言的范例。如朱自清的《背影》,语言朴实无华,平实中饱含愤懑。教师应对这种朴实的语言风格加以引导,朴实美历来受到人们的推崇,许多卓有成就的作家,如鲁迅、孙犁、老舍、赵树理等人的作品语言都以朴实著称。古人也曾说“绚烂之极归于平淡,淘尽铅华见真情”,当你用朴实的文字写作感到极为艰难时,才可以说你正在攀登朴实美的艺术高峰。当然,每一篇文章的语言风格都是不同的,如《爱莲说》高远脱俗的语言风格,《竞选州长》幽默含蓄的语言风格,《曹刿论战》善变、机智的语言风格,每一篇都有自己的特点,引导学生认识不同的语言风格,使他们运用于自己的作文中。
  更多时候需要去欣赏鼓励他们的个性语言,或者是豪放开阔、婉约含蓄;或者是达观活泼、哀怨抑郁;或者是幽默风趣、一本正经……他们的语言可能深刻,富于逻辑;可能浅白,充满童趣;可能形象,生动自然。无论哪种语言特点都是自己的风格。正如一个和尚听到买肉的和顾客的对话“‘给我来块好肉’,‘你说猪身上哪块肉不好呢’”而顿悟一般,没有哪一种表达就是经典,也没有哪一种表达就是粗俗。鞋子的款式五花八门,合脚的就是最好的。所以当学生说“脸上盛满透明的微笑”,“死,似乎还很遥远,但这并不能成为不去思考的理由”,“有人说月亮就像白玉盘,我说它像我姐的大脸盘”,“愁,是秋天的那颗心”之类文字时,看到的已经不是文字本身了,你还可以看到学生的独特性情。
  
  四、提倡教师的个性评价
  
  “尊重个体差异,进行个性评价”。淡化文本,关注学生;尊重个性,淡化统一。实施个性化评价,对不同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为每个学生提供机会,让其创造属于自己的成功,体验收获,体验自信。个性化评价要正视学生的差异,采取观察、调查、收集资料等方法捕捉学生个性化的习作行为,为实现评价个性化提供依据。在个性评价理念指导下,教师决不吝啬赞许与鼓励,同时努力淡化学生之间的相互比较,让学生与自己的过去比,学会较为客观地评价自己习作能力的进展。需要指出的是,对于不同程度的学生,尺度要求也应该不一样。这种个性化评价会更加激发学生的习作热情。
  文学大家不是教出来的,而是写出来的。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给学生一个展示文字能力的空间,在学生阶段形成一生与文字的因缘是可能的。教师不再是跟着考试的指挥棒和一味强加给学生自己的意志,在写作中给学生较大的自主权,可以写自己感兴趣的,可以选择和运用自己所喜欢的形式和手法。可以在宽松自由的空间里作文。从而给学生一个充分展现自我、极力彰显个性、自由驰骋文采的广阔舞台。所以,就让我们学生尽可以蘸自己的心血写一篇充满个性的文章。乐观者写放达文,忧郁者写哀怨文,幽默者写风趣文;勤于思考者写出思辨文,善于观察者写出生活味,博览群书者写出书卷气。只有这样,文章才能个性起来,才能写出色彩缤纷、个性飞扬的作文来。
  
  贺松涛,语文教师,现居浙江温岭。本文编校:王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