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4期

《泪珠与珍珠》课堂教学及评点

作者:于金倩 苏立康




  同学们,世间不止有一个辛德勒,还有我们感动中国中的那些人物,还有我们身边那些平凡而伟大的小人物,由他们我们知道了什么是人间大爱,知道了什么叫“积小善成大善”,当我们也为他的精神所感动,眼中闪动着泪珠,我们的心底便同时积淀了珍珠。
  下面,让我们带着这粒珍珠,带着对作品更深刻的感悟,把文章最后一部分慈悲感恩之泪有感情地读一下。(学生充满感情的齐读)
  
  五、总结方法,教师温馨寄语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阅读这篇散文是循着一条什么路子呢?初读文本,理清文脉,通过作者有意强调的语句把握住情感态度,然后围绕中心句从多角度深层次挖掘文本。大家会发现,散文的内容虽看似多而散乱,实则结构绵密,体现形散神聚的特点。
  同学们,在人生的漫漫历程中,我们也总会经历这样或那样的忧患,不必怨恨,试着以一颗温厚的心平静地面对,记住“眼因流多泪水而愈清明,心因饱经忧患而愈益温厚”这句话吧!
  苏立康教授课后点评:
  《泪珠与珍珠》这节课于老师上得非常成功。首先,课的过程简洁,层次清晰,第一个环节“初读感知”,老师就给了一个明确的问题“文章写到了哪些泪水,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学生很快地找出,接着老师问“为什么会认为这句话是中心句”,第一个学生回答后,老师评价是从“内容方面”来谈的,第二个学生就说这两句“在文中多次出现”,就是形式问题了。师生交流应答的语言都非常准确,这与其说是学生答得好,不如说是教师给了学生一条思维的路子。难句解决之后,教师就接着指导学生研究“文章是如何逐层深入地表现出愈益清明、愈益温厚来的”。这篇文章内容很散,用什么方式串起全文应该是教学设计中的难点。于老师这里采用的抓住中心句展开对内容的讨论非常适合文章。而且这个问题涉及到内容、语言、结构等多方面的东西,引出对文章深入品读的过程。学生们从各个角度层面进行探讨分析后,老师水到渠成地对散文鉴赏的方法做了指导。
  在整个品读过程中,语言教学非常扎实。比如分析为什么杜甫的诗比白居易的“更深刻沉痛,境界尤高”,一般的老师看到书下有注解看看就过去了,可于老师却引导学生分析得很透彻;再比如学生畅所欲言之后,教师问“有没有一些更细微的地方同样也能体现出‘愈益清明’‘愈益温厚’”,带着学生体会由“无限启示”到“难怪”再到“也就是”中体现的“愈益”之味。语文课就得这样在语言理解鉴赏上特别着力,这个“着力”不是孤立讲语言,而是将语言和它所表现的内容情感紧紧结合在一起,这些例子就恰恰都是把这二者完全统一在一起的。
  这堂课的导入和结束语也很有特点。文章本身情味儿很浓重,导入时的四幅画面贴近生活而且感人至深,结尾处的辛德勒、感动中国中的人物,都让学生深悟到“人间大爱”“积小善成大善”,非常好地利用语文素材自然而然的对学生进行情感道德的渗透。
  课上到这种程度实在不易,可以看出教师有着扎实的功底和非常好的素养,课的设计也经过了反复细致的修改。老师们也要记住要把整个备课的过程作为研讨的过程,不断锤炼的过程一定是你提高的过程。
  
  于金倩,天津实验中学教师;苏立康,中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本文编校:左晓光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