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5期

和谐探究学习初探

作者:赵奇一




  做好记录,保证讨论的成效。根据平时教学的了解,不少学生尽管在小组讨论时讲得很有道理,但一旦点名让他们发言,他们却讲不出来,甚至忘记了刚才所讲语句。为了避免这一现象,应让学生作讨论记录,整理好讨论内容。另外,为了让每个学生都能全力参与小组学习,应各个学习小组的成员编好号,轮流由一位学生负责在讨论结束后向全班同学作汇报发言。当然,在开始实施这种合作方法时,要先教会学生怎样做记录,或抓住要点做简要记录,以及如何利用简要的记录做汇报发言等。在这样的学习活动中学生还养成了良好听记习惯。这样做,不仅避免了讨论过程散乱无序的状态,确保讨论的目标指向始终如一,还能使学生的思维成果及时地保留下来,保证了合作学习的质量。
  (三)检查评价,肯定成果。
  课程改革的推进,要求我们不仅关注课程内容,更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方法。评价应该介入到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当中,并且注意发挥评价对学生学习的引导作用。新课程《标准》在评价建议中告诉我们:“语文课程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察学生实现课程目标的程度,更重要的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同时《标准》又提出:“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都是必要的,但应加强形成性评价。”“用最有代表性的事实来评价学生。对学生的日常表现应以鼓励、表扬等积极的评价为主,采用激励性的评语,尽量从正面加以引导。”“实施评价,应注意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学生间互相评价相结合。”“在评价时,要充分注意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所采用的思路和方法,及时发现差异。对不同于常规的思路和方法,尤其要给予足够的重视和积极的评价。”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我们要注意观察和随时了解学生的讨论进展,对各小组成员在合作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积极态度给予一定的鼓励,激发他们参与合作学习的积极性。在交流讨论成果时,一方面,要充分肯定学生个体学习的成果,另一方面,肯定学习小组的集体成果则更能有效的激励合作,保证集体学习的实效。例如,可将某一小组的讨论记录展示出来,比较各组在记录的格式、方法、词句及完成的速度等方面的优劣,这样不仅保证了讨论的高质量,还培养了团队意识,合作精神。让学生明白“大家好,才是真的好”的道理。
  新课程改革的最终目标是“为了学生的发展”。走近新课程,我们才发现,我们离新课程其实还很远。我们不能跟着感觉走。所以,在和谐探究学习的过程中,我们要注意做到:心中有人,目中有文,问题激励,方法跟进,以评价促学习,以过程保实效,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让学生在和谐的学习中得到发展。
  
  赵奇一,语文教师,现居江苏张家港。本文编校:剑男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