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6期

试论优秀作文的四个度

作者:刘国成




  作文如何才能取胜呢?或者说什么样的作文才是优秀作文?笔者以为,优秀作文应该具备四个度。
  一是感情有浓度。一篇佳作不是没有灵魂的文字游戏,不是人云亦云的精雕细刻,不是昙花一现般的光怪陆离,而是通过人、事、景、理来传递作者的感情的媒介。好的文章不是靠造情矫情去忽悠人撩逗人,而是靠真真切切浓浓酽酽的感情来感染人折服人。刘勰在《文心雕龙·知音》篇中说:“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动情。”任何文章都应有感而发,情感是联接作者与读者的桥梁。在应试作文中,考生要以充沛真实的情感打动阅卷者,只有将自己的情感融于作文之中,即寓情于事,融情于景,寄情于理,用自己的真情去拨动评卷者的喜怒哀乐的琴弦,才会产生“使人心动”的魅力效果。请看下例:
  在一个建筑工地上,机动电梯的索链突然断了,而几十米高的楼层间还有一男一女两名工人,在电梯载板坠落的一刹那,两名工人不约而同地死死地抱紧了同一根长木杆。由于木杆无法承负两个人的重量,便开始倾斜,眼看就要折断了。女人对男人说:“我还有两个孩子,我死了,他们怎么办?”说着,一行热泪便流了下来。男人听了,只说了一句:“好好照顾你的孩子!”便义无反顾地松开双手跳了下去……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在第一次读时,我哭了。素不相识的两个人,在生死存亡的时刻男人把生的机会留给了女人,而且不仅仅是舍己为人,最深层的原因还是为了那两个孩子,为他们可以和母亲快乐的生活在一起!我总在想象着男人纵身一跃时无怨无悔的安详的神情……(《无怨无悔的选择》)
  这段文字用语朴素,没有豪言壮语,更无意为文造情,然所叙情节却能紧紧牵住读者的眼球,读来令人砰然心动,心情久久难以平静,原因就在于作者从现实生活出发,善于捕捉自己生活中触动心灵的感人故事,字里行间充溢着作者真切而浓烈的感情,这种感情是从内心流露出的真实的体验与生活真实性的统一。
  不少人认为,议论文不容易融入感情,其实不然。好的议论文,尤其是议论性散文,往往是融情于议,议中含情,议论抒情水乳交融。作者既发自己的见解,又抒自家的襟怀,使文章表现出浓浓的情味和亲和力。例如:
  感情是一把双刃剑,它既能造就“庄生梦蝶”的浪漫,也会招致“安史之乱”的灾患;它既能书写“黛玉葬花”的蕴藉,也会造成屈平“忠而被谤”的悲愤。我们只有在看待事物时将公正放在感情之上,用公正的空气托起感情的气球,才能使它飞向更高、更远、更美的蓝天;否则,感情必然会像美丽的迷药,引你走向绝望的深渊。我们不想放弃“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的诗情画意,我们不想失去“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的温情蜜意,我们不想抛下“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深情厚意,那么,选择公正吧,朋友!
  尽管感情的亲疏会导致错误的事物认知,但公正的灵魂一定会时刻提醒你,让你免于踏入感情的陷阱!(《警惕感情的陷阱》)
  在这段议论性的文字中,作者以理为其骨骼,又以情为其风貌。在议论之中渗入了澎湃的激情,在晓人以理的同时,更动人以情。这样的议论,仿佛千里波涛,一泻千里,又如飓风过野,其势难遏。
  二是视点有高度。所谓“视点”,即观察或分析问题的着眼点。视点具有高度,就是要做到高屋建瓴,高瞻远瞩。善于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发人所未发,道人所未道。有这样一个很精彩的例子:
  智者忙着思考,愚人忙着高谈阔论,商人忙着盈利,医生忙着救人……忙只是过程,决不是结果。那结果又是什么呢?
  许多人已无暇思考,因为太忙了。忙到忘记儿时捉蟋蟀的青草地,忙到没有机会静下心来闻茶香。恬然,在他们心中溜走得义无反顾,只剩下浮华在招摇。
  现代人的特质便是忙,像书法这样的艺术精粹是根本不可能去碰了,连笔杆子都已被电脑键盘所替代,毫无美感可言的印刷字取代了流传千年、灵动飞扬的手写汉字。效率是大大提高了,然而这到底是一种幸运,还是悲哀呢?
  忙使我们的社会飞速发展,忙也使我们的心灵无所依傍。以往的质朴人情正在变得淡薄,曾经的经典著作正在被人遗忘,那种久久品味、欣赏名家之美的感觉,已变成了一种奢侈,龙井在角落里毫无意义地散发淡香,可乐披着闪亮的华服高高在上。(《忙兮忙兮奈若何》)
  古诗有云“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站得高才能看得远,观察细才能想得深。作者从人们“忙”的现象引起对“忙”的结果的思考:人们因为“忙”,忙掉了品茶,忙掉了读书……忙掉了生活的真正情趣;“这到底是一种幸运,还是一种悲哀?”读之令人深思,耐人寻味。
  三是说理有深度。议论文的深度,主要表现在观念和认识上。所谓具有一定的深度,就是要真正揭示事物的本质——或概括现象提炼本质,或感悟生活揭示本质,或典型事例再现本质,或转换角度巧探本质——这是文章具有深度的必由之路。理不能自现,也不能自明,要明理就要论辩,就要阐发,使读者通过你的周密的论辩,全面理解道理的深度和广度。同时,还要有一定的折力,以理取胜,以理服人,循循善诱,才能让读者接受你所揭示的深刻本质。我们拈取这样一例:
  东方有这样一个神奇的民族。他们是龙的传人,怀揣着飞天的梦。他们有着相同的黄皮肤、黑眼睛,有着相同的善良和与世无争的胸怀。他们是黄河的孩子,是炎黄的后裔。他们造就出一种神奇的文化,博大无际,一如海纳百川,包容一切。
  这就是华夏文明——“包容”的文明。
  屡有“外族”入侵这里,跃马扬鞭,改朝易服,企图切断这里的文明。然而,华夏文明宽容地接纳了他们,耐心地消化他们,把他们转化为自己的营养,在华夏文明的彩图上,勾勒奇异瑰丽的一笔。一次次铁骑狼烟,一次次飞扬跋扈,一次次消化包容……华夏文明不但没有被颠覆,反而更加的血肉丰满,异彩纷呈。
  这就是华夏文明的力量——包容的力量。
  靠着非凡的包容力,华夏儿女背负着艰辛、屈辱,不屈不挠地前进着,于是有了今日大中华,有了华夏民族的伟大复兴,有了飞天圆梦的时刻!世界惊呼“北京共识”——中国的包容,创造着世界奇迹。(《华夏的包容》)
  作者由华夏屡遭入侵说到华夏飞天梦圆,从华夏“包容的文明”到华夏“包容的力量”,议论不急不缓,合理而透彻,连贯而有折力,体现了考生深度的观察力。“这就是深刻,像罗螺一样,愈绕愈深入,并不见在平面上兜圈子。”(徐懋庸《鲁迅的杂文》
  四是语言有力度。高考作文讲究语言的艺术性,那些用词生动,句式灵活,善于运用修辞手法,句子有意蕴,有感情,有画面的作文,常令阅卷老师眼睛一亮,而获得应有的高分。因此,考生要善于运用最准确、最鲜明、富有形象感的词语,使人读后有如闻其声、如见其形、亲历其境之感。要善于运用各种句式,整句与散句结合,长句和短句交替,使文章音韵和谐,舒缓相间,错落有致,节奏多变。有人说:“修辞是作文的魔水。”这话一点不假。考生在作文中要善于运用各种修辞手法,为文章增添文采。尤其是排比句,可使内容步步推进,感情层层高昂,读来酣畅淋漓,大气磅礴,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雄辩的说服力。
  “立片言以居要,乃一篇之警策。”这里的“片言”即“文眼”。一篇文章不可能字字珠玑,但那些闪耀着智慧光彩,蕴涵着丰富思想的名人名言,警策语句,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往往能给阅卷老师留下极好的印象,情不自禁地给出高分。如有一篇佳作《走不倦的人生》中写道:
  李白再飘逸,他不懂上网;你再英雄,也成不了刘邦。毛泽东不会弯弓射大雕,照样不妨碍他“枪杆子里面出政权”。人生中最难的就是摆正自己的位置,抚平自己的心态,走好自己的路。也许命运会剥夺你活得富有的权力,但不会剥夺你活得快乐的权力;也许生活会剥夺你活得显赫的权力,但不会剥夺你活得伟大的权力。如果热爱生活,你可以做覆盖土地的青草,可以做点缀草间的小花,可以做花瓣上第一颗露珠,可以做露珠反射的第一缕阳光。如果懂得生活,你尽可去做沙滩上清晨泛着珠光的粉红色贝壳,去做密林中雪夜尚未冻僵的精神抖擞的松枝。在某个夕阳西下的黄昏,不妨静立着读一首诗,画一幅画,欣赏一掠鸢影,勾勒一个名字,回味一段往事,咀嚼一份心情,你也许就此醒悟:人生中,痛苦不多啊。
  作者综合运用比喻、排比、引用等多种修辞手法,撷华掇英,文采灿然;整散结合,可圈可点,其视野之开阔,联想之丰富,信息之密集,语言之精彩,读来美不胜收。这样的文笔怎能不让阅卷者产生偏爱之情呢?
  综而言之,作文有法而无定法。考场作文取胜的门径很多,大可“不拘一格展我才”。上述“四个度”,可视为作文取胜的四个招数。如果按照这几点去用心训练,循序渐进,拾级而上,留心攒足自己的作文“本钱”,做到“眼高手也高”,就能写出“人人心中有,个个笔下无”的佳作来。
  
  刘国成,北京市语文特级教师,现居北京丰台。本文编校:晓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