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6期

浅谈记叙文的小说化写作

作者:张本良




  记叙文是真实记人、叙事、写景、状物的文体。它以记叙和描写为主要手段,强调真实性,语言具体、形象、平实。要求交代明白、线索清楚、详略得当和富于变化。我们中学生朋友接触最早的就是记叙文,很熟悉其中的标准与要求。但随着阅历的增加,记叙文写作朝着更高的要求发展,这就不妨借鉴微型小说的某些艺术手法。
  微型小说具有篇幅短小、人物集中的特点。它往往截取具有典型意义的生活片断或侧面,围绕一组矛盾、一两个主人公展开故事,集中地突出人物性格和鲜明地表达主题,鲁迅论此道:“借一斑略知全豹,以一目尽传精神。”(《〈近代世界微型小说集〉小引》)也有人把微型小说创作戏称为“螺蛳壳里做道场”。微型小说虽属方寸之地,却能提供无限的艺术空间。所以创作微型小说,要会“即小见大”,这就是说,我们必须善于截取生活断面,并运用精巧的艺术形式来反映深刻的主题,这样才能较好地达到微型小说思想性和艺术性的统一。
  学写微型小说,要了解微型小说的基本特点。
  一、人物较少,人物关系不太复杂,对人物性格描写不作多方面展开,通过语言、动作等描写手段刻画人物,一般不展示人物复杂性格的动态变化,往往呈静态显现,人物性格比较单一。
  二、篇幅短小,情节简明,多为单线索,有时甚至没有什么故事,只包含一个或几个场面。
  三、环境描写虽具体,但极简略,社会背景一般不作展开描述,有的几乎没有明显的背景,只有一些巧妙的暗示。
  四、结局往往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微型小说的结尾比开头更重要,有人把它比作“画龙之点睛”、“下棋之做眼”、“引爆审美想象的雷管”。
  总之,微型小说的特点是高度单纯化与艺术化:单纯的背景,单纯的人物,单纯的情节,单纯的氛围,艺术化的结尾。
  那么怎样在写作记叙文时融入微型小说的一些因素呢?
  一、充分准备,打好基础。通过阅读一些文艺作品,积累一定的文艺修养和文艺理论的基础常识。小说创作和其他文体的写作一样,没有什么捷径,小说的技巧只有自己从多次实践中逐渐摸索出来。别人的技巧,只能作借鉴,创作还是要靠自己。
  二、严格选材,深入开掘。高尔基说过:“在微型小说中,正如在机器上一样,不应该有一个多余的螺丝钉,尤其是不应该有多余的零件。”这就告诉我们,写作微型小说必须严格选择题材,深入开掘。微型小说的选材要做到:
  1.撷新去陈,根据时代需要选材。尽量选择我们这个时代、这个社会所需要的题材来写。要“善于发现美”,具有审美的眼光,能从平凡的生活中发现不平凡,从纷繁的琐事中捕捉到“最光亮的火,最圣洁的光”(刘白羽语)。
  2.以小见大,根据体裁特点选材。微型小说要选取的是生活中具有典型意义和概括力的某个场景、某个细节、某个侧面,也就是能够从以小见大的生活断片,透视出一定的社会信息,虽写人生中的一角、一段,但可以窥见整个人生。有经验的小说家在谈创作经验时就指出,创作微型小说必须善于“截取”“选择”。
  3.扬长避短,根据自己的生活选材。一般来说,作者应该写自己熟悉的题材,因为这些题材是在自己的生活中积累的大量素材的基础上提炼出来的,写起来容易驾驭,而且能写得生动而深刻。当代小说家中的佼佼者大多是从写自己生活经历中的人和事的基础上走上小说创作道路的。
  三、精心构思,驰骋想象。小说的故事与记叙文的叙事有很大的区别。小说的故事往往是虚构的,但是这种虚构,甚至是臆造,由于作者充分发挥了想象,并进行了巧妙的组织,读者会觉得比现实生活中的事件还要真实可信。当然,发挥想象,构思故事绝对不是毫无根据地胡思乱想,胡编瞎造,而是以现实生活中的矛盾冲突作为构成作品情节的基础,从错综复杂的矛盾冲突和形形色色的生活事件中,选取最能展示人物性格的事件,经过提炼、加工,改造构成富有表现力的情节。
  请看下面这篇微型小说《我的网上朋友》,我们对“记叙文的微型小说化”或许会有更深的理解。
  都说现实生活中知己难求,网络虽然虚拟,但网上的人却更容易敞开心扉,互诉衷肠。我这个网迷,便在一个叫“虚拟人生”的网站上申请了会员注册。
  逐渐地,我在网站上结识了一些新朋友,左道,庞蒙,郭海和瞒天,我们聊得很愉快,很放松,完全没有现实生活中的束缚和保留,我的心情好极了。
  不久,网站BBS前任“斑竹”因故离开,凭借对电脑的热爱和对网络的熟识,我被推举为新任“斑竹”候选人。
  投票当晚,我和左、庞、郭、瞒四人闲聊,他们庄严承诺:“我们一定把票投给你!”嘿,真是我的铁哥儿们!
  不幸的是,在三日的投票中,我真真切切只得了一票。我失望极了。虽然只有注册会员才有资格投票,但怎么会少得如此离谱?也许是我的个人形象太差了?但我的网上朋友又做了什么?
  翌日,我在网站生活区“喝闷酒”,我的朋友们都到了。他们各端起一个高脚酒杯,左道对我说:“来,为友谊干杯!”庞蒙对我说:“来,为信任干杯!”郭海不屑一顾:“要不是我投了君子一票,那……”瞒天打断了郭海:“不,是我投的!”我沉默了一下:“算了。”但四人仍吵着,庞蒙指着左道的摇摇晃晃的头像说:“这是人格问题!”郭海指着瞒天挥着“拳”说:“这是品质问题!”于是我“站”起来了:“谁投给我这一票,我最明白!”然后,他们“盯”着我问:“谁?”
  “我。”
  上文重点写了一件事,网上的四个朋友表面上极力奉承,信誓旦旦,庄严承诺,但实际上并未投上“我”一票,表现了虚拟的网络世界并不可靠,警醒人们防止上当受骗。但网络世界又能折射出现实生活,网友会在网上骗人,生活中的人也会在生活中骗人,揭示了这一现实是本文的价值所在。
  本文在构思上十分精巧。对人物没有作过多展开的描述,只是通过人物的语言,三笔两画地勾勒性格,人物的取名也给读者以暗示:旁门左道、瞒天过海。最后一个“我”字,独立一段,既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给读者带来绵绵的回味。
  
  张本良,语文教师,现居江苏泰州。本文编校:程晓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