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7期

语文教学的原生态研究

作者:张雪娟




  我对“原生态”的关注最初缘于对“阿宝”类歌手的喜欢。歌声中散发出来的生活气息,原始生命的冲动和率真,都让人打心眼儿里喜欢。我常想:芸芸众生多的是普通平民百姓,豪华艳丽固然很美,但自然清新或许才更接近普通人生活的本真,于是不难解释。为什么人们腻烦各种铺张的表演,因为那离人们的生活很遥远。在这个自我意识空前觉醒、个性空前自由张扬的时代,人们开始讨厌虚荣的繁华,开始走近或实践一种生活化的,常态化的美丽。由此我想到了我们的语文教学,多少热闹的讨论和隆重的展示活动到底给普通的一线教师带来了什么,是更多的借鉴后的飞跃,还是忙碌后的迷惑?见多了这样的教学比赛或公开展示活动:不一样的课堂,不一样的教师,不一样的学生,不一样的教学环境,一样的是缺乏真实感的精致的热闹。
  长久以来,我聆听和欣赏了各种语文教学公开展示活动,总的说来热闹花哨、异彩纷呈。但在惊叹这些课的精致完美之余,我常想如火如荼的语文教学研讨到底要引导语文教学走向何方,一堂堂虚荣做作有余、引领实惠不足的展示课是否能朴实地走入寻常课堂。语文课堂要的是精彩表演,还是真实展示?作为应具有示范性和标本性的公开课,听者到底应该从中获得怎样的启发?或者说,听者最想从中得到什么呢?是欣赏精美的课件,是感受课堂热闹的气氛,是惊叹学生的聪颖,还是赞赏环环相扣、严丝合缝的教学环节?都是,因为这些都是课堂的组成要素。又不完全是,我们似乎有更多的期待。笔者也曾多次参加过各类公开教学,一想起公开教学中教师左手是一大堆奖品,右手是一叠等待贴在黑板上的板书卡片,讲台上是一台历经百战的笔记本电脑,后面还有一个保镖(处理课件故障),上课就是演一台预先排练修改过无数次的戏,甚至连学生的配合也预先设定,老师是演者,发奖品,播课件,贴板书,好不热闹。我常常觉得滑稽和悲哀,这种情景怎一个“虚”字了得。于是我决定远离浮躁,真正带着一种教育者的责任感去关注我们一堂堂常态语文课堂中学生需要什么,于是我想到了一个词:原生态。
  当然在这里我无意否定如今的教学PK的流行风潮,但流行是否最优我一直不敢苟同,我更是冷眼看流行就一窝蜂的现象。流行感冒也是流行是否就讨人喜欢。反观最具有人文性的语文教学也卷入整齐划一的做戏我就更加悲哀,唱歌固然还有表演的因素,而我们的语文课堂难道需要表演吗?但遗憾的是一旦语文课堂需要公开或展示时,当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加入了另外一个要素——听课者,一般通常状态下的原生态语文教学定会忙忙然“容颜大变”。也难怪,听课观摩者,有教育行政领导,有教学理论权威,有教学实践行家,有天天见面的同事,还有怀着各种目的和意图来的学习者,这些来者,试看教坛杏林有几人胆敢视之如无物?这么多人,试看学子孺儿有几人坦然笑谈目之如亲人?
  关键是公开展示活动在师生的教学历程中毕竟是少数,多数情况是在没有外来者的介入时语文课堂是原生态的,是表现生活本真的。所以我们是花很多精力去研究模仿所谓的经典,还是更应该带着平常心去热切关注原生态课堂的教学成功?我们说认真准备每一课是没有错的,但关键是施教者心理要笃定:你教学的一切是为了学生,还是为了表演。我想每一个清醒的教者都会选择前者。另外应反思我平常是这样上课的吗?这样应景式的迎合性的教学符合我的学生吗?这样坦然自如顺理成章地在课堂上刮浮夸风对学生诚信品质的培养会有怎样的影响呢?我想这样想多了,我们会呼唤并研究“原生态”的语文课堂,或者会希望教学比赛的组委会也可以建立一个原生态组,鼓励那些最本色的老师展示才华,上课只用一支笔、一本书和一张嘴上出“朴实无华、真实有效、原汁原味”的原生态示范课。这样老师们在领略了名师的课堂教学风采、课堂教学魅力的同时,或许真能从他们身上汲取许多真实有用的养分。每一个咬定平常课堂不放松的教师都有这种体会,常态课堂从来排斥表演,我们希望看到真实的学生,看到学生真实的困惑,看到教师怎样一步一步引领学生走出困惑,收获知识、能力和情感。
  
  一、原生态语文教学教师不会拿自己的号吹别人的调。
  
  有次去听何其芳的《秋天》公开课,深有感触。该老师功底很好,把一堂课组织得五彩缤纷。对文本讲解朗读不到十几分钟,然后重在描绘秋天,根据每一段诗画出图画,再比较得失,评判优劣。画画完了,然后是歌唱秋天,让学生根据《春天在哪里》的歌词去编《秋天在哪里》,编好了再唱,唱得是有滋有味。一堂课轰轰烈烈,学生热闹,老师兴奋,同仁也赞不绝口,认为绝对有创意。可我很想问,这是语文课吗?这是“荒了自己的地,专种别人的田”。我们语文老师绝对是活雷锋,专给别人上美术,上音乐,却不教自己的语与文了,何故?思之再三或许是由于我们一些教师没有真正领会《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这一理论,片面追求跨学科学习,片面追求愉快学习,片面追求活跃的教学氛围,从而导致出现非语文活动过多的现象。这些活动使语文教学表面上看起来热热闹闹,但由于很多活动游离于理解与运用语文之外,加之耗时多,致使语文教学陷入一种新的少、慢、差、费的境地。
  语文教学的确需要学生活动,但需要的是大量语文实践活动,而不是过多的非语文活动。语文课程的根本目标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我们语文老师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着重培养学生语文实践能力。要培养学生语文实践能力,只有依靠具体生动的听、说、读、写等语文实践活动。在教学中,我们应尽可能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把时间和精力用在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上,用在基本技能训练上,在大量的语文实践活动中提高语文素养。
  杜威说:“如果注意力不曾直接作用于实际的材料,那么,这些材料就不能为儿童所领悟,更不能在儿童心目中起什么作用了。”其实,诸如此类的非语文活动犹如给教学内容裹了一层糖衣,学生往往会被糖衣所迷惑,对糖衣感兴趣。我们要使学生对糖有兴趣,而不是糖纸;不是让老师介绍糖有多么美味,而是要让学生自己去品尝糖的味道。因此,我认为现行的语文教学必须返璞归真,回到语文的本位上来,让学生在读语中悟文,用学生自己的品味,在品语中强文。
  
  二、语文教学的不可复制和难以预期性呼唤原生态。
  
  很多语文公开课活动中,有时你会发现戏剧性的一幕,有时两个老师上的课会惊人相似,或者某个公开课表演者上的课会和某本经典教案上的课例完全一致,我只能说在我十几年的语文教学生涯中,我是绝对做不到的:A班甲堂课的教学过程,换了B班的学生时,能够重复A班的甲堂课的过程。语文教学是艺术性很强的教学活动,情境化、个体化、感性心理化贯穿其中,犹如活体血脉里奔涌翻滚的红色粘稠液体,流淌于身体的不同部分,流淌于生命运动的不同时间,流淌于生命个体情绪理智表现的不同场景,都会有迥异的速度、浓稠、温度,犹如秋空下枫树上悬挂的一枚红叶,时而柔媚娇艳于秋之朗日纤云,时而怜爱辗转于秋之寒风凄雨,一个语文教师怎么可能多次踏进完全一样的语文课堂呢,或者说不同积淀不同风格的语文教师怎么可能同时踏进同一种语文教学情景呢?
  语文教学对照于其他学科更具有艺术特性,语文课堂是最不可预期不可设定的,因为它最灵动最可能旁逸斜出蜂回路转,不同的教学情景怎会产生相同无易的面貌呢?我们说教学过程是科学和艺术的统一,实际的教学过程,就是一件艺术品,整个教学过程就是在科学决策之后的艺术活动,有时还要加上师生的临时机智和偶然创意,经典教学怎能重复发生呢?如果能够反复地原样进行,那么“教学情景中的不确定性”的因素就化偶然性为必然性,就可以按照固定的流程由机器来控制了,如此,教育的费用也就大大降低了,岂不快哉?我们说语文教学方法策略技巧的选取和运用,同语文教学内容是紧紧的联系在一起的,语文教学活动中的非规范性和随机性更印证了语文课堂教学原貌的不可重复性,人只能一次踏进一堂语文课堂教学。即使运用系统科学的理论来考察,语文课堂教学也具有不可重复性。以我粗浅的认识,一个系统,由要素和结构构成,并同系统所在的环境发生物质、能量、信息的交换。要素、结构、环境三者或之一发生变化,这个系统还会照旧运行吗?还会是原来的系统吗?师、生、教学内容是要素,作为要素之一的学生不同,语文课堂教学系统还会依然如故否?教室布局有时也会因班而异,这是语文课堂教学系统的环境之一,教学环境变了,语文课堂教学系统还会依然如故否?
  
  三、原生态语文课堂是培养语文教学百家争鸣的沃壤。
  
  读苏霍姆林斯基的《致未来的教师》时,看到一句话:“只有你在其中倾注了自己的智慧、自己活的思想的教学方法,才是最好最有效的方法。”我突然想到这种教学方法不与“原生态”有共同之处吗?我们不就可以称他为“原生态”教学方法吗?这种教学方法,有深厚的文化积淀,有精彩的个性飞扬,有丰富的情感感染力,有对学生的深情关注。这是一种真正地“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方法,是每一个有理想的教师所追求的教学方法。“青歌大赛”已经结束了,“原生态”唱法的余音还萦绕在我们的耳边,它带给人们极大的震撼。我相信,“原生态”教学法的魅力不仅带给人们震撼,这种淳朴的、自然的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法,将会是每一个有志于献身语文教育事业的教师所追求的,它会让教师和学生都受益匪浅。只要有人类就会有教育,只要有教育,就会有“原生态”教学法的生存空间。只要语文课是上的我们的母语课,我们就不可能要求我们的语文教师像科学的规定那样千人一面。语文课堂是活跃思维的训练场、是畅所欲言的广阔天地、是言之有理就所向无敌的发酵池。语文课堂或浓妆艳抹、或淡笔勾勒、或素面朝天;或谈笑风生、或幽默诙谐、或刻板严格,我想只要是学生欢迎认可的、只要是真正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只要是以真面真情真心示人的,总之只要学生真正有所得的就是成功的。正如庄子所说,“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惟其真才能动人,才能走进生活。假如我们每一堂语文课都遵循教学主体对象、背景的“必要、可行、有效、乐意”多维目标实施的话,我们的语文课堂才可能真正在科学的引领下百家争鸣,原生态的语文课堂才真正不再羞于见“翁姑”。
  如今人们吃腻了山珍海味,开始时兴吃绿色食品,山珍海味人人都知道是好东西,但身体的软抗拒亚健康或许就是生活的本真。所以我想:“真实有效”的原生态语文课堂是否就是我们教育餐桌上的一道营养丰富的“家常菜”呢?诚如茶叶通常只能与水为伍,但是即使偶尔颠覆了传统和其他食物配搭,我想也能够点缀他物的。但如果真的要让茶叶如此这般的欢腾,如此这般的散发恬淡的芬芳,也只有在纯净的水里。教学也是这样的,学生永远是课堂的主人,只要学生学得扎实,有效,快乐,管他东西南北风!我愿做一个“胸中有生”的原生态语文课堂的热切的守望者和耕耘者。
  
  张雪娟,语文教师,现居江苏江阴。本文编校:程晓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