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8期
作文素材的构建与使用
作者:齐义茂
1.生活素材仓
将学校与社会的现实生活中的有意义、有亮点的人、事物用日记或周记记载下来,根据作文的要求,将有关生活素材进行对照,经过加工、改造,进入作文。必将使这些看似零散的贝壳成为珍珠。作家们都要积累生活素材,他们的生活笔记数量往往大大超过创造的作品量,恰好是这些看似琐碎、粗糙的素材成就了作家的作品。《围城》文本中诸多人物和事件都有作者钱钟书的生活影子;贾平凹的《秦腔》中的人事物的原型都是有案可查的。
2.文本素材仓
学生的阅读生活主要是文本生活。课本也好,杂志也好,报纸也好,阅读后,将这些具有意义特点的人事物及精巧的构思、优雅的语汇等积累起来,就是优良的素材。
3.教材素材仓
教材是范本,是提升语文素养的蓝本、例子。对教材教师常常是精讲,学生是精学。但是,学生在作文时往往忽视了教材本身的素材价值,舍近求远,更没有用心地去挖掘教材的内容,把它转化为作文的素材。如果你深挖巧引,把教材转化为素材运用到作文中去,往往令人拍案叫绝,不但不感到是陈词滥调,反而觉得很有机巧。
4.试题素材仓
试卷上的阅读文章往往是古今中外的佳构妙作。学生有一种避熟心态。认为考试过的内容,写到作文中就没有了新意。其实,关键不在熟悉不熟悉,而在于运用得是否恰当得体。如果你有意识地积累这些素材,并且熟记于心,写起作文来,又多了一个素材仓。
以上这些仓库涉及到了人生、社会、人文三大内容。如果你建立了这样一个素材库,作文起来肯定会出笔成章的。
有了素材库只是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对素材怎样理解和智慧使用就成了关键。
(一)素材的功能
一般的学生对一则素材理解得比较单一。实际上一则素材的功能是复杂的,就像生活到处都有美,缺乏的是发现的眼睛。
1.多义性
从材料本身来说,叙述的内容似乎是单一的。但在材料的内部还可挖掘很多方面的内容。李时珍采草药与他的《本草纲目》这一材料,如果我们平面去理解只是了解了他怎样采草药和如何写出了《本草纲目》。实际上透过这一材料,有敢于冒险、勇于尝试、不怕艰险、持之以恒、有苦有甜、善于总结等有意义的内容。
2.多解性
从读者的角度出发,对材料的理解与叙述者的理解除了有相同之处,还有一些不同之处。也就是说,材料有多解性。古老的《愚公移山》的故事,告诫人们的是要有搬山的精神。但不同的读者就有不同的理解。除了相同的搬山精神外,就有搬山精神固然可贵,未必可信可行;愚公移山的意义何在,移山不如搬家;即使搬了山,山却被毁,山搬到渤海又毁了水,岂不是一举两害等等理解。
3.多用性
材料本身就具有多用性。就像一块砖头,它的主要功能是建筑材料。但砖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巧用,具有填、垫、塞等作用。一则材料,除了它的显性意义外,对它的隐性意义进行了巧用,更让人惊喜。
4.多构性
基于材料有前面的三多性,那么,在使用这些材料时,就可根据作文的需要,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进行切割,组合成多则材料。这就是多构性。
(二)素材的使用技巧
1.选取符合作文意义的层面
根据作文的要求选取素材中的某一层面,恰好与作文的意义契合。可以这样说,很少有一种固定的材料与作文内容完全相符的。只有通过写作者的改造后,才能契合。如果没有对素材的改造能力,使用的素材往往是不伦不类,缺乏说服力、感染力的。
2.选取符合作文的叙述视角
同一则材料,从不同的视角去叙述,效果大不一样,意义的侧重点也不一样。就像一个人,有的正面看很美,但侧面背面看就不怎么样,有的人背面侧面看很美,但正面看就不怎么样。当代小说创作很讲究叙述视角,学生作文同样可以借鉴。对素材要选取一个较好的视角来切割,使用时,也要有一个良好的视角。
3.选取符合作文的分析话语
一则材料与作文相符,就像论点与论据一样,必须通过恰当的分析,才能使材料与作文相符。分析就是粘合剂。少了粘合刘,材料就成了浮于作文这一水上之油了。
4.选取符合作文的衔接话语
选取的素材怎样与作文钩连起来,这就需要衔接话语。衔接话语一定要自然、贴切。如果生硬、勉强,就大大影响了作文质量。
5.选取符合作文的优美表述
优美的语言永远都是作文的底线。素材的表述太平实,直白,往往给人枯燥之感。表述时来一点文学色彩,定会有一种享受的美感。作文也就自然成了美文。
如果既有了丰富的素材库,又有了使用素材的技巧,我们何愁写不出好的作文来呢?
齐义茂,语文教师,现居湖北江陵。本文编校:艾永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