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9期

在读写听说训练中培养学生的立意能力

作者:徐 君




  目前初中生作文不重视立意、不善立意是普遍现象。据《金华晚报》记者调查发现,大部分中学生平时喜欢看独特、另类、内容新颖的作文,而对作文的立意和表达的情操并不特别看重。
  古人云:“文贵立意。”所谓立意,就是确立文章的中心思想。中心思想定得好,写出来的文章就可能出现高境界,产生积极的社会效果。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清人王夫之说:“身之所历,目之所见,是铁门限。”看来,初中生立意能力低与他们生活阅历少密切相关。所以,要培养初中生的立意能力,就应在日常教学中进行必要的引导,引导学生观察生活、思考生活,提高他们的认识能力。如何做到这一点呢?
  1、以课内外阅读为平台,引导学生感受生活、思考生活,强化学生的立意意识。
  清人吴乔在《围炉夜话》中援引冯定远的话说:“多读书则胸次自高,出语皆与古人相应,一也;博识多知,文章有根据,二也;所见既多,自知得失,下笔知取舍,三也。”可见,多读书对提升立意的能力意义巨大。
  (1)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仔细领悟和理解文章的立意。课文中有许多文质兼美的文章,对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不乏好处。比如:《老王》让我们感受到小人物身上的善良;《斑羚飞渡》让我们感受到动物们团结合作的精神;《盲孩子和他的影子》告诉人们,要学会关心弱者,让世界充满爱;《珍珠鸟》让我们感悟到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在山的那边》激励人们战胜困难,为实现理想而不断奋斗……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表达感悟、拓展延伸。比如上《我的母亲》时创设情境请学生谈谈母亲关爱自己的片段。上《紫藤萝瀑布》课文之后,引导学生思考:你能用自己的经历或见闻印证“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这句话吗?
  (2)在课外阅读中,要引导学生多思考,多摘记,进行立意的积累。我们要保证学生阅读的时间,每周可以抽出两节课让学生自由阅读。除了语文新课标中提到的名著和优秀的现当代名家作品之外,我们可以建议学生多看两种文章:一种是党报、党刊上的新闻和评论,另一种是以《读者》《青年文摘》为代表的人文杂志。前者,能让学生了解社会生活,紧跟时代脉搏,把握时代精神,积累符合政治标准的健康进步的立意;后者,有利于学生提高阅读的品位,积累人文性强的材料和观点。
  摘记是积累立意、强化立意意识的有效手段。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学生对社会人生的认识常是模糊的、肤浅的,引导学生进行摘记,积累好的立意,能加深学生对一些提法的印象,增强读书看报的目标意识,也方便以后不断复习、整理和完善。从八年级开始,配合写作教学,要引导学生积累立意,把常用观点分类摘记。每周积累五个,一学期就可以积累大约一百来个。学生可以在阅读或语文活动的同时进行摘记,老师作个提醒,并定时检查。这样,学生可以轻轻松松完成摘记任务,也增强了学生在作文中的立意意识。
  2、以写作训练为立足点,强化学生的立意意识,提高他们的立意能力。
  学习的立意能力与学习游泳一样,不能离开实践。只有立足于大量的写作实践,学生的立意习惯、立意意识和立意能力才能真正得到培养。
  (1)在作文训练中,要培养学生意在笔先的习惯。清人刘熙载在《艺概》中说:“古人意在笔先,故得举止闲暇。后人意在笔后,故至手脚忙乱。”教师应告诉学生,每次作文之前,首先确定中心再根据中心选材,这样才能把文章写好。比如,军训后布置写作文,为了避免写作的随意性,首先要让学生理清头绪,确定一个中心,中心最好能用一句话表达。如:1.军训又苦又累,但锻炼了我们的意志,增长了我们战胜困难的勇气;2.军训使我明白了坚持到底就是胜利;3.军训增强了我们的自立自理能力,让我们成长;4.军训生活充满了酸甜苦辣,让我们的生活更多彩;5.军训使我明白团结的重要……下笔之前,应先想好准备写哪一点,然后再根据中心大胆取舍材料。
  写作时,也要鼓励学生学会自主表达。学生不善立意的一个原因是平时作文限制多,使得他们写作时前怕狼后怕虎,立意时不敢越雷池一步,这就难免写一些自以为保险的空洞文字。课程标准指出:“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要做到这一点,除了日常作文要鼓励学生创新外,还可以多让学生写日记。日记能推动学生观察和积累生活,加深对生活的体验和思考;日记有利于学生自主地表达独特感受和细腻的情感,写出真挚动人的文章。
  (2)在作文讲评和美文鉴赏中,通过品味和比较提高学生的立意能力。现代戏剧家曹禺说:“我们常说自己眼高手低,其实经常是眼不高,手才低的。”学生立意能力低下(即“手低”)和鉴赏水平低(即“眼低”)是有重要关系的,进行作文讲评和美文鉴赏,可以有效地解决学生“眼低”的问题,提高他们的立意能力。比如以“希望”为话题的作文,我们不妨列出一些作文的中心让学生辨别:①我希望回到童年,因为长大以后太没劲了。②我希望取得好成绩,因为我的父母再三鼓励我好好学习,我也已经很努力。③莘莘学子如夏花般绚烂,如初升太阳般充满希望。不仅如此,我们还要“看看历史,望望未来”,因为青年一代肩负“传承”的使命;④站在“大中华”的高度,情真意切地表达了对宝岛回归的殷切希望。⑤通过描述主人公找回信心和希望的过程,告诉我们,在遇到黑暗中,要为自己拧灯。⑥以一个民工子女的视角,描述民工生活的几个片段,从而告诉人们:民工为城市的建设付出了很多,生活很不容易,他们希望得到大家的理解和关心。
  通过比较,我们会发现,①立意太消极,希望回到过去只是想逃避现实;②立意太普通,有这种想法的学生占多数,想取得好成绩的动力比较一般,立意较低;③立意积极,并显示出作者一定的思考深度;④紧扣热点问题,立意高,以母亲呼唤孩子的口吻来写,角度巧;⑤立意体现学生对人生的哲理思考;⑥立意角度新,能够紧扣热点,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所以,立意①—②不理想,立意③—⑥各有千秋。
  3、以各种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为助推器,推动学生关注生活、思考生活,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和提炼能力。
  叶圣陶说过:“留心生活,关心生活才会有充实的生活,才会有好文章。”如何推动学生去关注生活?利用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是一种很好的做法。课程标准指出:“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重要途径。”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一些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既能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又能推动学生多读书看报,促进学生对生活的关注和思考,加快学生思想的成长。有利于推动学生关注生活的活动有:
  (1)开展“说新闻”的活动。抽一个学期的时间,结合听说训练,安排课前三分钟开展说新闻的活动。开始不要求评论,按学号轮流一次后,在第二轮要求学生进行一两句话的评论,其它同学有选择的进行记录。教师根据新闻的内容和说话者的语言表达、仪态、评论进行评分。这样,学生不仅学会了关注生活,关注新闻,还积累了新鲜的材料,培养了多种能力。
  (2)开展“说说我最喜爱的一句名言”的活动。八年级开始,可以要求学生搜集、积累名言警句,以便把它作为观点或材料使用。学生积累名言时往往带点随意性,缺少深入思考。让学生事先写《我最喜爱的一句名言》的作文,然后集中两三节课让学生上台讲一讲,可以推动学生对名言警句内涵的思考和理解,促进积累。如,“行百里者半九十。”“自信是成功的第一要素。”“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谦受益,满招损。”……我们发现不少言简意赅的句子学生都很喜欢。当学生对名言警句的理解加深以后,他们就会自然而然地使用它了。
  (3)开展“热点问题分析报告会”活动。教师提前两周和学生商定几个热点问题,(如环境保护、2008奥运会、社会实践、网络、民工等),以6人小组为单位,选定一个问题进行资料的搜集、整理。汇报时,各小组派代表发言,发表对所选问题的看法,介绍专家的意见建议。师生共同评分。观点正确鲜明、内容充实全面,表达条理清楚,声音响亮者为佳。这样做,可以引导学生学会关注热点问题,多读书看报。
  陆游说:“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同样道理,要真正写出立意高的文章,光靠读写听说训练中的渗透还是远远不够的,得让学生走向生活这个大课堂。
  
  徐君,语文教师,现居浙江永康。本文编校:左晓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