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9期

作文诊治课更要有人文关怀

作者:王秋珍




  2008年3月13日,浙江东阳市组织了一次全市的语文教研活动,开出了9堂作文诊治课。9堂课,给语文教师们很大的启示与帮助,对本来非常模糊的作文诊治课有了全新的了解,也确立了一定的模式。老师们对如何上好该课型充满了信心与期待。
  因为摸索,所以可贵。本文旨在通过一点点的思考,来换起大家更多的思考。
  最有发言权的是文章的作者
  案例1:教师给每位学生发了一篇要会诊会治的作文,由小组讨论该文存在的问题,并展示问题,说说应该怎么修改,再让学生抓住某一点动笔修改。自始至终,文章的作者没有发言。
  思考:医生给病人看病,需要望闻问切。也就是说,病人的陈述是医生诊断病情的依据之一。作为作文会诊会治课,顾名思议要先会诊,收集各方面的信息,找出毛病所在,然后是会治,有针对性地开展治疗。
  假定一下:病人肚子痛,医生在问,边上的人七嘴八舌地揣测说,可能是痛了一天了;可能是螃蟹吃多了;可能是痛得很厉害。这不是笑话吗?
  因此,我们不应该也不可能代替病人。在这节课上,我们发现文章的作者为文态度认真,也有一定的表达水平,相信他一定能带给我们一些全新的东西。为什么不问问他当时的心理呢?为什么不让他说说写这件事的原由呢?诚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言,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是继续学习的一种动力。在这“治病”的课堂上,我们容易营造出太多的苏打粉的气息,给人压抑感。而充分尊重学生,让其自然地介入“治疗”的过程,是一种积极有效的手段,它像一针催化剂,使学生舒心。即使文章中有很多缺点,学生也知道是在帮助他,从而避免消极情绪,促使他向着好的方向努力。
  亲切真诚是对话的前提
  案例2:小组讨论后,学生纷纷发言。生1;这篇文章内容空洞、老套,比如……生2:我觉得它的过渡不自然,应该改为……生3:这篇文章语言不生动,人物描写不具体,结尾太平淡……
  思考:课堂作文的会诊会治,无非是通过一篇或几篇作文的评价指导,帮助文章作者以及更多的学生懂得如何写,如何改,并激起大家推敲斟酌的热情。实际上,课堂的意义不在批评学生,而在唤醒学生,唤醒他们的态度以及心灵。当然,我不是说,我们不应该指出孩子文章中存在的不足,而是说,作为我们的课堂对话,我们是不是可以做得更亲切一点?
  课堂是智慧交锋的舞台,更是合作交流的平台。在对话中,我们总是习惯于将评价指向老师,而不是被评价的对象,从而使生生之间缺乏“我——你”交往的合法性。其实,每个学生都应该有“同在共行”的立场、思维和表达方式。“同在”就是设身处地,站在对方的立场将心比心地理解对方。“共行”就是将对方的问题当成自己的问题。我们完全可以采用“xx同学,你写的……假如我来写,我会……”的方式,既尊重了对方,又给自己一种和谐参与的机会。它的意义在于,你拿出了你的“炒鸡蛋”,我说说我的“荷包蛋”,让我们在比较学习中共同进步。
  每个学生都希望自己是成功者,都期待着收获肯定和赞赏。《积极对话的力量》一书的作者说:“课堂上最大的障碍就是‘我学不会’的想法。”在作文诊治中渗透人文关怀,关注学生的精神世界,也许比修改本身更有意义。
  要关注作文折射出的情感
  案例3:该节课一起诊治的文章是《幸福的涩与甜》。其中有一部分文字这样写:
  今天,食堂里的菜一点也不好吃。我正准备抬头走时,突然看见了妈妈。妈妈个子比较矮,她的目光越过一个个高大的背,直射向了我。
  她看到我在看她,笑了。
  我吃着妈妈做的饭菜,一股酸涩涌上心头。妈妈她有胃病,现在一定饿着。
  思考:这篇文章的问题被我们的学生一一发现。我们真的很感谢老师的付出和学生的努力。我想如果我们经常这样训练,学生的眼光、思维不知会敏锐多少!
  只是,我觉得,有的时候,我们会不知不觉变成很厉害的医生,拿着手术刀,东割西补,恨不得把所有的脏器都给换了,换出一个自己心仪的孩子。却没有发现,站在我们面前的是一位很可爱的孩子,他需要我们的关心与肯定。是的,当我看这篇文章的时候,我被作者和母亲之间的情感打动了。就像上面的文字,没有华丽的辞藻,却分明写出了一个孩子对母亲的感谢,一位母亲对孩子的关怀。我的眼前,仿佛出现了该校食堂中母子相见的情景,它像电影的特写镜头闯入了我的脑海。遗憾的是,整整一节课,我们听不到对文章的肯定,尤其对这份情感的肯定。
  几天后,为了了解学生真实的情感,我通过电话找到了文章的作者。他的老师告诉我,你要有心理准备,他一点不会说话的。
  这位叫吴俊诚的学生告诉我,他觉得很幸福,妈妈对他很好,他很感动,送饭的事情完全是真的。一个会表达的孩子。我相信,他的心里有着很多很多的话。对我这样一个素不相识的外校老师,他说了3个“很”,说出了他的内心。这就够了。
  可见,在作文诊治中,先不要急着下判断,说什么材料不够新,文字不够美。古人云:“文贵真,人贵诚。”还有什么比真诚的情感更打动人?因此,我们更应关注文章中折射出的情感,以及文章背后的情感。
  总之,我非常感谢我们的9位老师,感谢他们的勇气以及探索的精神。9堂课,给我们全市的作文教学吹响了号角。我相信,只要我们本着人文关怀的原则,在多角度的审视中,关注学生作文中反映出来的飞扬的个性和积极的情感体验,我们的作文教学一定会迎来更加明媚的春天!
  
  王秋珍,语文教师,现居浙江东阳。本文编校:左晓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