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9期

古典诗歌比较鉴赏题型探微

作者:周 全




  一、考情回眸
  中国是诗的国度,古典诗歌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古典诗歌的鉴赏,是高考考查的重要内容。对古典诗歌鉴赏的考查,2002年以前主要是采用选择题形式,2002年以后,大部分省市都采用了主观题形式。
  分析2005年——2007年全国各省市古典诗歌考查的组卷方式,我们可以发现:采用两首或两首以上诗歌进行比较鉴赏的命题方式渐趋看好,越来越成为高考诗歌考查的热点,在一段时间内应该是诗歌鉴赏的方向,如:2005年全国16套高考卷有4套试卷,2006年全国17套高考卷有3套试卷,2007年全国19套高考卷有5套试卷。这还不包括“同一诗歌不同版本用语的比较”等设题角度。
  附:2007年高考诗歌比较鉴赏考查情况一览表
  
  二、命题规律
  [2007重庆卷]
  (1)苏轼的《海棠》与白居易的《惜牡丹花》同样写夜里赏花,二者所抒发的感情有何不同?
  [2007湖北卷]
  (1)两首诗描写了不同时期的华清宫,请指出二者主要运用了哪种相同的表现手法,并作简要说明。
  (2)两首诗各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2007江西卷]
  (1)这两首诗都写到了“伤心”,诗人为什么伤心?
  (2)两位诗人一位说“一片伤心画不成”,一位说“谁谓伤心画不成”。请结合诗歌对此作简要分析。
  [2007辽宁卷]
  (1)两诗中均写了夜景,又有所不同。请具体说明。
  (2)两诗中均有“独坐”,而作者心境不同。试简要分析。
  [2007浙江卷]
  (1)这三篇作品均通过______的意象,表达了深沉的______之感。
  (2)请简要赏析这三篇作品的表现手法及语言特色。
  通过分析,我们发现有如下规律:
  1.从比较方式看,主要是内容与主旨相近的两首诗的比较。
  2.从比较途径看,可以分为“同中求异”和“辨别异同”两种类型。
  3.从命题角度看,高考考点趋于全面平衡,试题的综合性进一步加强。
  
  三、鉴赏示例
  [2007浙江卷]阅读下面三篇作品,然后回答问题。
  乌衣巷
  (唐)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人月圆①
  (金)吴激
  南朝千古伤心事,犹唱后庭花。旧时王谢,堂前燕子,飞向谁家?恍然一梦,仙肌胜雪,宫髻堆鸦。江州司马,青衫泪湿,同是天涯。
  [中吕]山坡羊·燕子
  (元)赵善庆
  来时春社,去时秋社②,年年来去搬寒热。语喃喃,忙劫劫③,春风堂上寻王谢,巷陌乌衣夕照斜。兴,多见些;亡,都尽说。
  [注]①北宋亡后,吴激被迫仕金。在一次宴会上。偶遇流落为歌姬的宋朝宗室女子,遂有此作。②春社、秋社:古时祭祀土神一般在立春和立秋后的第五个戊日,分别称春社和秋社。③劫劫:匆忙急切的样子。
  (1)这三篇作品均通过______的意象,表达了深沉的______之感。
  (2)请简要赏析这三篇作品的表现手法及语言特色。
  [解析]
  本题采用了诗、词、曲三种体裁同时比较赏析的设题方式,考查学生鉴赏古诗的能力。
  第(1)题主要考查了对诗歌形象和思想内容的鉴赏能力。什么是意象?象即物象,意就是作者的情思;意象就是寓“意”之“象”,就是寄托诗人情感的客观物象。意象是作者寄情山水、抒怀言志的凭借和依据。我们必须从把握诗歌意象入手,由此展开联想,进而理解作品的内容及思想感情。如柳永的《雨霖铃》中“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通过“杨柳”“晓风”“残月”等意象,表达了作者伤离别的情怀。这三篇作品都有一个共同的意象燕子,燕子有眷恋旧巢的习性,故又成为古典诗词表现时事变迁、抒发人事代谢的寄托。这三篇作品都借燕子来传达作者的兴亡盛衰之感。
  第(2)题主要考查了对诗歌表达技巧和语言的鉴赏能力。在分析诗歌的表达技巧时,不仅仅要知道表达技巧“是什么”,更重要的是要知道“为什么”(这种表达技巧本身的表达效果)和“怎么样”(这种表达技巧对表达诗歌思想感情的作用)。对诗歌语言的鉴赏,不能用大而空的语言来回答,如“语言优美”“形象生动”“富有感染力”等,因为任何一首诗都可以用这样的词语来概括。正确的做法是:根据命题者的要求,认真研读诗歌,结合平时掌握的一些表述语言特色的用语,根据自己的阅读感受去答题,选择自己认为最为突出的那一点进行鉴赏就行了。能用来答题的词一般有:清新自然、朴实无华、华美绚丽、明白晓畅、多用口语、委婉含蓄、雄浑豪放、笔调婉约、简练生动等。
  [答案]
  (1)燕子 兴亡
  (2)①刘诗今昔对照,寓情于景,含蓄深沉,体现了咏史诗的特色。②吴词剪裁唐人诗句抒亡国隐痛,温婉悲凉,凸显婉约词的正宗风韵。③赵曲以议论作结,点破兴亡,明快直露,有浓郁的散曲风味。
  
  四、应考攻略
  如何做好古典诗歌比较鉴赏的复习呢?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以教材为依托,拓展题材,创新形式,全面准备,分类指导。
  高考诗歌比较鉴赏题在教材中早有涉及,教材中的这些题目非常具有典型性、实用性、人文性的特点。把这些题目弄清楚,有助于我们加强对诗歌比较鉴赏题的备考工作。
  例1:《说“木叶”》练习二
  在我国诗歌中,有些意象具有相对稳定的感情色彩,诗人们往往用它们表现相似或相通的感情(例如课文中的“木叶”);而有些意象,则在不同的语境里表达不同甚至相反的感情。下面诗词中“梅”这一意象表达的感情就不尽一致,试做一点辨析。古代诗歌中类似“梅”的意象不胜枚举,不妨多找出一些,大家相互交流。
  梅 花
  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卜算子·咏梅
  陆 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卜算子·咏梅
  毛泽东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参考答案]
  王安石《梅花》,表现了梅花“凌寒独自开”的高贵品格。我国古代把松、竹、梅誉为“岁寒三友”,是高贵圣洁的象征,这首《梅花》的意象表现的就是我国这种传统文化精神。陆游《卜算子·咏梅》表达的是“寂寞开无主”的无奈、“黄昏独自愁”的凄凉心境,以及“只有香如故”的孤傲和清高。毛泽东的词与陆游的词题、调相同,意境却截然不同,毛词巧妙地把陆游词中对梅花不幸遭遇的倾诉和孤芳自赏的表露化为对她达观坚定的描述和高贵纯洁的赞颂,词中有一种超越时空的壮美,豪放乐观,振奋人心。
  例2: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江城子》比较:
  《念奴娇·赤壁怀古》以大手笔描“乱石穿空,惊涛拍岸”的壮景,抒“大江东去,千古风流”的豪情,形成了他的豪放风格;而他的悼亡词《江城子》却一改这种豪放风格,以极其婉约的笔法,写尽了他对亡妻的满腔相思之情。
  对“爱情”“项羽”的不同看法:
  柳永与恋人“执手相看泪眼”时感叹“多情自古伤离别”,而秦观却信奉“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的爱情观;李清照笔下是“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的崇敬,杜牧则作了“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的总结,言外之意指西楚霸王不能忍一时之耻,自刎乌江,不是真正男儿英雄。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