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2期

语文教学呼唤生命与生命的对话

作者:徐长征

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如果厌倦红尘,可以选择死亡。(学生凳)
  生:海子死了,是为了他的理想,而我们有些青少年仅仅是为了小事,这些人的死,无法和海子的死相比,死得毫无意义。
  生:活着就是一首好诗。
  生:一个人活着,就要对家庭和社会负责,是花就要开出鲜艳花朵,是人就要成就一番伟业。(学生鼓掌)
  这节课,没有停留对诗歌内容的简单解读上,而是通过探究海子死的价值,继而探究人生的意义、生命的价值。许多老师上这一课时,只是简单交待一下海子是自杀,接着便对诗歌进行条分缕析。我们知道,诗歌是诗人生命的流淌,如果不能走进作者灵魂的深处,根本无法完成对诗歌的解读,又谈何对生命的思索和感悟呢?这节课不仅让学生了解到海子诗歌“春暖花开”般的美,让学生感受到了一个单纯、偏执、敏感的海子形象,又引领学生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有力地促进了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
  
  三、引导发现,让生命尊重生命
  
  台湾作家龙应台女士说过这样一句话:“学生是一块混沌的黏土,在教育者手中搓揉成型。”在学生情感发展的过程中,也难免会出现偏差,甚至走向极端,我们的语文老师应该利用好课堂,引导学生发现这些认识上的盲点,引领学生走出误区,帮助学生找到灵魂的家园。下面是我的教学尝试:
  ……
  师:同学们,马丁·路德·金提出的“非暴力抵抗”的主张,在现实社会中有意义吗,请同学们结合现实思考:
  (先是议论纷纷)
  生:无意义,毛泽东同志曾说:“枪杆子里面出政权。”哪一个朝代建立不是靠血战换来的,这种主张太理想化。
  学生:无意义,试看今日美国发动的伊拉克战争,信奉非暴力,会使美国撤军吗?
  生:恐怖分子发动的9·11让美国受了重创,我从心里感到畅快……
  我觉得还是以牙还牙好。(学生们惊愕)
  师:这么多同学都说无意义,有没有不同意见的?
  (学生一片沉默)
  师:其实我也理解为什么有那么多的学生认为无意义。苏联解体之后,美国便失去对手,在国际事务上的单边政策,打破了传统国际秩序,也打破正义的光环、是非的标准。谁有钱,谁就是老大,谁拳头大,谁说了算的霸权思想让人寒心。但请同学想一想,美国攻打伊拉克,真正解决了问题吗?我相信总有一天要回到桌面上来谈,武力能赢得胜利,但不会赢得人心,更重要的是战争使生灵涂炭,我们应该学会尊重每一个生命。
  上过这节课后,我有如释重负的感觉,作为老师,能感到美国霸权给人们的信仰带来的绝望,但我们的学生绝不能因此失去对正义、和平的信念。这些鲜活的生命还要用正义、勇气去面对人生,在需要作出心灵的选择时,他们心中应有一个是非的标准。白人是人,黑人也是人,美军的生命可贵,伊拉克人民的生命也可贵,众生原本平等,屠杀流血是一种历史的倒退,决不会是进步,生命应该尊重生命,尊重每一个生命的尊严和价值。语文教学,就是生命与生命的对话,在这样的对话中,师生各自凭借自己的经验和独特的精神表现方式,通过心灵的沟通,意见的交换,思想的碰撞,实现知识的共同拥有与个性的全面发展。
  高中语文教学应体现高中课程的共同价值,充分发挥本课程的优势。更应该对学生主观情感、态度、价值观作出正确导向,在我们的语文课堂上,我们的教师只有把学生当作鲜活的生命,努力实现生命与生命的对话,才能真正发挥语文教程的育人功能。而在这种对话中,我们教师才能真正做到《新课标》要求的“教师和语文课程同步发展,实现教学相长”,而这样的课堂“也不再是教师唱独角戏的舞台,学生等待灌输知识的接受站。而是气象万千,充满生机的生命活动的广阔天地,是浮想联翩,精神焕发的智慧沃土”。
  徐长征,语文教师,现居江苏新沂。
  
  本文编校:黄碧斋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