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2期

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文阅读教学探微

作者:蔡成兵

个手势也没有做,一句话也没有说,犹如铁铸,纹丝不动,随着轮船一起沉入了深渊。人们透过阴惨惨的薄雾,凝视着这尊黑色的雕像徐徐沉入大海。
  在多种风格的音乐中,有同学选择了“雄浑激越、慷慨悲壮”的曲子;也有同学选择了“幽长舒缓、平静轻松”的曲子。为什么出现了这样两种看起来截然不同的选择?学生是自有他们的道理的:选择“雄浑激越、慷慨悲壮”的同学认为,这一段文字表现了哈尔威船长临危不惧、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歌颂了这一与天地共存的英雄形象;选择“幽长舒缓、平静轻松”的同学认为,这一段文字表现了哈尔威船长在将船上人全部救出之后内心的平静与无憾,展示了这一英雄人物令人敬佩的伟大品质。
  三、教学中,教师应该把握好“火候”,确保最佳营养,让学生享受语文的真正美味。“卖鱼沽酒醉还醒”,“历历天青海碧”。
  阅读教学中,教师“醉”的宗旨正在于把“醒”让给学生。不要让学生在稀里糊涂中学,而要让学生在清清楚楚中探究,让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享受语文学习的快乐!
  因此,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的“醉”与“醒”是要好好把握的!正如烹制一道精美的语文大餐,教师把握好火候,则会是色香味俱全;教师把握不好火候,则会烧不熟或烤焦了。着眼于整体感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阅读教学,尤其不能忘记引导学生学习语文,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
  比如《皇帝的新装》一课的教学,让学生演课本剧。而学生套用影视中“搞笑”的噱头话,套用流行的广告语,实质是挂着文本这一“羊头”卖起了“狗肉”。
  这类形式的阅读教学,教师却不能“眯起眼睛”醉而不醒!要知道,阅读教学的课堂不能被虚浮的热闹而淹没!就像《皇帝的新装》课本剧,就不应只看学生的“演”。而要有一个明确的目标任务,比如突出“台词”——是对原著的直接引用,是超出文本的独特修改,还是其他什么用意的表白?要引导、组织学生去品,去析,去赏!否则,演出的学生醉乎乎的只知道演,其他的学生醉乎乎的只知道看。大家都是为了“好玩”,显然是对新课程新教法的歪曲!
  教师不是学生阅读学习的“指示者”,然而不能指示绝不等于不能引导。我们所倡导的阅读教学中教师“留一半醉”,是为了能尽课堂最大容量(其实是无尽的思维容量)让学生学语文;而教师“留一半清醒”,就是要教师适时引导学生。
  首先,对文本的对话交流不是无原则的为学生叫好,教师应引导学生去比较、甄别。比如,《“诺曼底”号遇难记》对于“生命的意义”的讨论,教师尽管不给学生结论,却至少要提醒学生这样几点:一、不同的时代背景、不同的区域文化,对生命的意义有不同的理解;二、不同的人生价值取向对生命的意义有着不同的牵引力;三、我们对生命的意义要有符合自己个性追求的理解,也更要有顺应当今时代和民族大业需要的理解。
  其次,教师不仅是对学生“各执一词”的肯定与否定,更应引导学生去接受、容纳,将合理的观点或体验收为已有。“哈尔威船长死得值不值?”如果人文化的去理解,学生个性化的答案当然不止一个:甲生会说“哈尔威船长死得值。作为船长,船就是他生命的全部,连船都没有了,我想他一定认为活着也毫无意义了……”;乙生会说“哈尔威船长死得不值。他完全可以逃生。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嘛……”;或许丙生、丁生还有许许多多的说法。如果对话交流之后,甲生仍然只沾沾自喜于他的“哈尔威船长死得值”,乙生仍然只沾沾自喜于他的“哈尔威船长死得不值”……那这堂课的阅读教学学生是没有太多的收获的!而在教师的引导之下,学生就会这么说:我认为哈尔威船长死得值,因为……;但某某同学认为哈尔威船长死得不值,也不是没有道理的,因为……
  当醒则醒,当醉则醉。济公电视剧里有一句歌词:一半脸儿哭,一半脸儿笑,是哭是笑只有我知道。诚如是,阅读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一起流连于语文的奇山异水之中,能不快哉?
  蔡成兵,语文教师,现居江苏如皋。
  
  本文编校:程晓毅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