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2期

高中语文教师的两难处境及其突围

作者:张海德

定的比例,如20%。这样,从制度层面促使高中语文教学首先必须认真面对《标准》,而不是从高一开始就把语文教学纳入高考轨道。当然,为了保证选拔性的高考复习有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合格考试”时间也可前移到高三上学期中间进行。
  中而言之,语文试卷的结构要改变。比较而言,笔者欣赏目前上海的高考语文试卷,重点只考阅读和写作两大块;这既符合语文学科的内在规律,也能极大地提高语文教学效率。如前所述,我们在进行高三总复习,梳理那一个个知识点如字音、字形、词语时,无论那一个知识点,不是少则一个星期,多则十天半个月?除此之外,还有那每个语文早自习挤出十分钟搞一下“前五题强化训练”,每个星期搞一次“选择题过关训练”,累计起来,试卷前面区区几道客观题,不知要耗去教师和学生的多少精力和心血。而且令人哭笑不得的是,有些知识点,如改错别字、正确使用词语,不复习还好,一复习学生反而疑神疑鬼。“草木皆兵”了;更为可笑的是,就连我们这些有板有眼地组织学生搞高考复习的自称功力不浅的高三语文教师,与学生同时做一份客观题试卷,其成绩往往不如学生。这只能说明,答对(或日蒙对)了某道选择题,并不代表他就具备了这方面的能力,反之,也不代表他在某方面就一定不行。因此,压缩掉字音、字形、词语等客观试题,可以用多一点的时间来进行阅读和写作训练,使语文教学收到实效。另外一个要压缩掉的就是科技文阅读考查题。目前的科技文阅读考查,从全国卷到各省市卷,无论是社科文还是自科文,基本上是客观题。虽然试卷上所选的文章都是好文章,只要读一遍,就知道了是怎么一回事。但是当看了题干和那命题人员精心编制的选项之后,头脑就开始发蒙了。当真正做完后,又发现是命题人员在故弄玄虚,把简单问题复杂化了。有时我甚至傻想:动不动就拿一段有关生物、化学、天文或者考古等方面的文章来作为语文试题,再加上一些专业性极强的术语,是不是有整学生(当然也包括我们这些语文教师)之嫌。既然如此,何不去掉呢?
  小而言之,高中语文教师的教学方法要改革。关于这个层面的问题,各类报章上谈的已经够多了。笔者只想说两点:一是牢记我们特有的汉语的学习规律,即重在品味——体悟。在品味中积淀人文素养,在体悟中积累语言和篇章的知识。这就是说,语文教学的目标是双重的:显形的目标是语文知识,隐性的目标是人文情怀。我们在教学中,必须坚持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笔者就经常对学生说一句颇为偏激的话:学会了做人,就能够学好语文。二是培养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比学习语文知识本身更为重要。试想,如果学生养成了工整写字、清晰说话、认真读书、用心写作的习惯,那岂不是终身管用的语文能力吗?因此,从学生的未来计,从国家的未来计,还是扎扎实实地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习惯吧!
  张海德,语文教师,现居湖北宜都。
  
  本文编校:剑男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