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2期

在文学文本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作者:阿布都史尼.吾守尔




  审美能力是人的综合能力的重要部分,也是不可或缺的部分。因此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是文学教育的神圣天职,也是文学教育的根本目的之一。为了达到这个目标,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要有效的利用丰富多彩的文学作品来影响学生,鼓舞学生,特别是帮助学生提高对文学的审美能力即审美感受能力、审美鉴赏能力和审美创造能力的培养。
  
  一、培养学生的审美感受能力
  
  审美感受能力是通过对审美对象——课文的审美感知,获得从形式到内容的整体的、直接的把握和领悟,从而产生审美愉悦的一种能力。它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开端,是培养学生审美鉴赏能力和审美创造能力的基础。一般来说,审美活动是从对事物中美的形象的初步感知开始的。当事物中美的因素,如悦耳的声音、美丽的色彩、优美的形象等作用于人的感官,并使人从中获得愉快的体验时,就产生了初步的美感。审美感受不是对美的对象被动的接受,而是一种积极反映的过程。美感的发展过程也是形象思维能力不断发展的过程。因此,学生审美能力培养中要特别重视学生审美感受能力的培养。
  文学文本的审美教育,在学生审美感受能力的培养中有很大作用。艺术美是生活美的集中、典型的表现,它所引起的美感比生活美更强烈,对学生的感染力更大。文学是语言艺术。文学文本的审美教育,是以语言艺术为手段,通过渗透、融化的方法来进行的。如一篇好的文学作品,不管是诗歌、散文、小说,还是戏剧,都给人带来美的享受,使学生充分感受到美。教师在备课的时候,把课文中美的因素,要挖掘并整理出来,按照一定的方式贯穿到课堂中去,引导学生感受美。上课时,参照设计,依次向学生展示课文中的语言美、意境美、人物形象美,以生动的美的形象感染学生,使学生通过想象、理解,得到美的体验,丰富美的情感,即始于悦目、夺目,而归之于动情。在讲解某一课文时让学生通过其课文的语言、描绘来体会美感——形成感受美的习惯,特别是让学生体会新奇性。求新求奇是人们普遍的审美心理,新奇是美感的特征之一。只有新奇的事物才会不断增强人们的美的感受。这是在文学作品中最能得到的一种感受。因为,文学作品通过本身不同的表现手段来给人以美的享受,学生在文学作品中可以感受到自然美和艺术美(写作技巧)等等。所以,文学教育中,教师只有结合教材,自觉而能系统地向学生传授美学知识,进行美育教育,学生的审美能力、发现和创造美的能力才会大有提高。
  
  二、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审美鉴赏能力是审美能力的发展,是对审美对象进行鉴别与评价的一种能力。在审美能力培养中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是很重要的。
  我们面临的青少年学生,处在成长阶段,他们的性格尚未定型,审美情趣急速变化,审美能力逐渐发展,审美理想正在形成。他们具有强烈的好奇心,但抽象思维还未发达,由于缺乏生活经验和鉴赏美的能力,美丑难辨。我们应该特别重视学生审美鉴赏能力的培养。
  审美活动是极为复杂的心理活动,是感知和理性、认识活动和情感体验交叉进行、重叠发展的过程。因此,文学文本的审美教育,在学生审美鉴赏能力的培养中起着很大的作用。作为教师,要有效的利用文学作品中美的因素,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在教学过程中,通过采用对各种文学作品的分析和讲解的方式来激发学生对作品的兴趣、感知其中的美;解释作品的内容与分析技巧,帮助学生对作品的理解,引导学生对内容的把握,提高学生分析文本的能力,这样才能逐渐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审美鉴赏能力。
  
  三、培养学生的审美创造能力
  
  审美创造能力是审美能力的提高,是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我们面临的青少年学生虽然掌握了一定的文学知识,但文学审美修养是肤浅的,文学文本的审美修养比较缺乏,特别是学生审美创造能力即审美质疑能力、审美替换能力及审美逆思能力比较薄弱。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非常重视学生审美创造能力的培养。结合教学开展一些有效的创造美的活动。如,采用表情朗读法进行授课,让学生模仿生活的意境、人物的情感与态度来朗读课文,体会其中的美;在朗读中再现课文中的艺术形象,引起感情上的共鸣,得到美的愉悦,从而在实践中提高学生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又如,分析文本时,与其他的作品作比较而挖出文本的独特风格和艺术技巧,给学生讲解,让学生掌握文本的艺术美。再如,利用课外时间,让学生进行作文练习,它通过想象、构思立意、谋篇布局、遣词造句,提炼、修改等,将自己的感情融于习作中,来再现美和创造美。
  总之,文学文本的审美教育是确立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因而我们语文教师要从文学文本中探求“真”、“善”“美”,以期促使学生探索品质的养成、道德意识的觉醒和自由心灵的建构,从而达到实现学生审美情趣的确立和审美能力提高的远大目标。
  阿布都史尼·吾守尔,新疆喀什师范学院人文系教师。
  
  本文编校:金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