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3年第11期

E时代的恐惧

作者:袁 毅




  
  克隆人
  
  年前看《实话实说》,主持人让孩子们把一些幻想和发明小东西的画面自由描绘出来,其中一个小男孩在一幅画中,他设想克隆他自己,让克隆人在家里代他做作业,他妈妈斥责他时,挨训的是克隆人,真正的他却在外面操场上踢足球。这个小男孩的异想天开能否实现只有等待科学家们去解决了!但他们的心声却实实在在流露出来了:学业、课业负担太重了!
  这些年给孩子们松松绑、给沉重的书包减减肥的老生常谈耳闻不少,但真正落到孩子们心坎,让孩子们不再幻想有位克隆人来代替自己做作业与挨训,却总是异想天开中的图画。目前采取的减负措施只是治标,真正的治本之策是高考这根指挥棒的方向要变。如果教育能够真正做到不以升学就业为目的,而是以培养人的尊严与素质,知识的全面刷新与提升为目的,那么孩子们才能不受学校和家长双方的明约暗束,无忧无虑地上学堂汲取知识,快快乐乐回到大自然中间玩耍嬉戏。可话又说回来,如果生存竞争的压力存在,那么高考竞争的压力势必存在,这样说来目前的减负也只是万里长征第一步。
  
  伊妹儿
  
  经常上网的人,总免不了与伊妹儿打照面。伊妹儿有时很善解人意,甜甜地抛给你一个媚眼,有时却犹抱琵琶,甩给你一串莫名其妙的乱码。
  伊妹儿既带给人方便乐趣,也带给人烦恼痛苦。比如你不幸被黑客截获你的资讯密码,你留存电脑里的一切隐私就会被人破译被人偷窥,大白于天下,甚至不以你的意志为转移,许多垃圾信息接二连三地轰炸你的视窗;再比如你一不小心打开“爱虫”似的伊妹儿,你片刻也离不了的宝贝电脑就可能完全崩溃,你也就死定了。
  网络是一个虚拟的影像世界,当某一天你猛然发现与你默契聊天游玩的美眉竟是你平素认为是“不齿于人类的狗屎堆”时,你是激动还是愤怒?如同任何科技发明一样,网络也是一柄双刃剑,你在享受科学发明所带来的便利与福祉的同时,又丧失掉人作为生物圈中一个物种所应有的生存空间和文化生态,包括与泥土芬芳的亲近、与绿色情感的契合、与人群心灵的交流、与文化遗产的衔接,这是进步呢还是倒退?
  
  虚拟的存在
  
  单位电脑网程整合。为了杀死无孔不入的病毒,将硬盘重新格式化,却不料将你事先存在电脑D盘里的几十万字瞬间化为乌有,不留一丝痕迹。它甚至比美国双子座大厦遭遇毁灭性打击还要厉害,人家还有几千吨瓦砾可以凭吊,而这种网上的病毒和格式化几秒钟内可以将你几年的心血毁于一“按”。
  你总以为存盘后的电脑万无一失,根本没想过出纸文本和出备份,等到一觉醒来,你猛然发现敲了多少个日日夜夜的几十万字一夜之间全无影无踪了,你愤怒、你咆哮、你沮丧、你无奈,但一切都无济于事。你诅咒该死的电脑、该死的网络、该死的病毒,但你还是要上网、要聊天、要打字,虽然你有了出纸文本和装防火墙等种种预警措施。
  如果将你的心智、情爱和财富统统寄存于网上,有一天会发现虚拟的存在终将还是存在的虚拟。等到有一天人类只有在电脑屏幕上面抚摸虚拟的草木虫鱼虚拟的酸甜苦辣时,那已经是欲哭无泪了。
  
  中国人,谁最辛苦
  
  益智的电视节目日益火爆,每次看《开心辞典》,真想替主持人王小丫出道题:“中国人,谁最辛苦?”答案可能多种多样,但最准确的毫无疑问应该是一年级的小学生。
  笔者有个七岁的小儿郎,在读“七对七”(早七点到晚七点全天在校)的实验班,早晨6点半必须起床,天还是漆黑,就被从温暖的被窝里拽起,揉着没睡醒的双眼,拎着沉重的书袋上学堂。夜晚18点半放学,在灯火通明的“个性空间”教学楼打完1个半小时的兵乓球,拖着疲惫的步履又要回家赶作业,22点前能上床,就谢天谢地,阿弥陀佛了。
  都说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加入WTO后,中国的人才竞争和饭碗竞争已经渗透到不谙世事的娃娃身上,做家长的一想到自己赚钱辛苦、生存艰难,就总把出人头地的希望寄托在独生子女身上,再辛苦再艰难再无奈也要孩子瘦小的肩膀去承担。可怜这些祖国的花朵,在受人质疑而谁也改变不了的教育分配体制和人才评价体系里,只有咬着牙兴高采烈地去接受各种名目的“素质教育”,因为做得不好,老师会扣掉一朵小红花。
  每天早上骑车带着儿子,汇入这些睡眠不足,稚嫩柔弱的孩子们中间,奔赴在竞争的起跑线上,做家长的心里真是酸甜苦辣咸五味俱全。
  
  [阅读启示]
  
  文章选取当今时代颇为流行的现象和话题,由此生发开去:科技的发展、文明的进步给人们带来无限便利的同时,也给人们带来了极大的恐惧。这到底是人类的悲哀,还是人类的幸事?话语看似轻松,实则沉重。每一小节可独立成篇,各小节又在大题目下成一整体。对文中提到的问题你是否有过类似的困感?对这种社会进程中的矛盾性你又如何看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