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4年第4期

像酿威士忌一样学语文

作者:周小英




  
  资料链接:
  
  陈钟 ,著名特级教师,上世纪60年代初毕业于上海师范大学中文系,长期从事语文教学。他教过初一至高三各个年级,也当过初一至高三各个年级的班主任,可谓桃李满天下;80年代初任上海市光明中学校长;80年代中期调至上海市教委,任教研室副主任,分管文科教学与教材建设,直至90年代末,为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闲暇时,陈老师非常喜欢阅读,《语文世界》是他喜欢读的杂志之一,在与记者的谈话中,陈老师说:“《语文世界》是一本开放的、大语文的、高品位的杂志,非常适合青少年阅读,学生可以从这里学到课堂里学不到的东西,完全能提高学生的素质。”
  人间四月天最美,榕城的春天,更是阳光明媚,美不胜收。在这样一个充满活力的季节,记者带着《语文世界》小读者关心的问题——如何学好语文,和深受全国中学生喜爱的特级教师陈钟
  在榕城进行了长达两个多小时的交谈。
  记者(以下简称记):在您的成长经历中,特别是少年时代,哪些事情曾经给过您启发和帮助,甚至影响了您的一生?
  陈钟 (以下简称陈):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生活、一个时代的阅读。今天的少年朋友们喜欢读《谁动了我的奶酪》《蛋白质的女孩》,希望自己变得更加机灵,更加能干,幻想有一天哈佛大学能敞开双臂,欢迎他们投入她的怀抱……
  我少年时代则是在“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的歌声中度过的。除了读《天方夜谭》《伊索寓言》外,更多读的是《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卓娅与舒拉的故事》《普通一兵》等,读这些作品时,我的内心是十分激动的。我还曾代表上海市少先队员,为中国人民志愿军归国宣讲团代表敬献红领巾,大幅照片刊登在《人民画报》上。在营火晚会上朗诵臧克家的诗《有的人》;在春游路上,背诵何其芳的诗《生活是多么广阔》。到了初二、初三,开始阅读《三国》《水浒》,那些驰骋疆场的英雄,奔走绿林的好汉,都深深地吸引着我,下决心长大以后也要做一个刚强的男子汉;与此同时,我也开始阅读《二元二次方程》《少年无线电》《物理学家钱三强》,接触科技与科学家……
  记:对中学生目前存在的所谓“少年作家”层出不穷的现象,可以谈谈您的看法吗?
  陈:当前,“少年作家”一个接一个,他们都把韩寒当作自己的偶像。我国这么大,人口这么多,出几个“少年作家”不足为奇,世界各国都爆出过“少年影星”“少年歌星”(童声)“少年画星”等少年明星,包括我国的“少年书法家”,但应当指出的是,这些皆属艺术范畴,依靠一定的天赋与灵性,再凭借他们本人的苦练与家长、老师适当的指点,才能取得如此的成功。我们应当为“少年作家”喝彩、鼓掌,但不必过多地炒作,因为少年的成功,未必能代替将来的成就。我读过几本“少年作家”的作品,不足之处是十分明显的。他们应该注意:
  一.生活经验的积累与感情的积淀,非一朝一夕的事情。“悲情出诗人”,岂是十二三岁能够达到的?因此,他们一定要深入生活,了解社会,为以后的创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少年作家”正值读书的大好时节,为了他们的未来,也为了他们以后能真正成为一个“大家”,他们应该在老师、家长的引导下,真正走进经典名著,多背诵诗词,扎扎实实打好语言文字基础,提高自己的文学修养,构建深厚的文化底蕴。
  三.当年,鲁迅在《致颜黎民》的信中就指出:“专看文学书,也不好的。”今天已进入信息时代,更要学好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等学科,扩大知识面,不断开阔自己的眼界。
  总之,应当让“少年作家”变得“大气”些。古人说,“养其大者成大人,养其小者成小人。”
  记:学语文离不开写作,请谈谈您是怎么指导学生写作的?
  陈:要写好作文,离不开平时对作文素材的积累,这就需要学生平时阅读大量的好文章。一个写作优秀的学生,他的阅读面一定相当广。提到阅读,小读者往往会想到课外的书籍,其实我们的教科书就是很好的读本。比如卡夫卡的《变形记》,孔尚任的《桃花扇》,等等。此外,作为教师,对学生的作文进行认真的点评是很重要的,学生也很喜欢听作文讲评课,在对学生作文讲评时,一定要具体、具体、再具体。一些教师在给学生作文点评时,往往说一些套话,比如:“情感充沛、情景交融、主题突出”等,这些话很空洞,应该具体些,指出学生到底好在哪里,是哪一句话写得好?还是某个词用得精彩?然后再告诉学生在描写该类场景时应该注意的问题,需要积累哪些素材,读哪方面的文章等等,相信这对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是行之有效的。
  记:您能就如何学好语文,给《语文世界》的小读者提一些建议吗?
  陈:学语文,最重要的是靠平时的积累。
  就我自己的经历来说,学习语文,小时候,靠的是记性,多读多背,就像牛吃草那样,将来有一天需要时,就会“反刍”,这是“文化反刍”;稍大些时靠灵性,高尔基说:“书读得愈多愈聪明。”到了高中,开始有“悟性”,打拳、舞剑、书法、绘画、跳舞、游泳……做什么好像都要有些悟性。
  对我们的中学生读者来说,小时候的积累很重要,现在进入了初中,要走向社会,更要贴近生活,展示真实的生活背景,完成学习和生活中真实的任务,比如要学会写申请书、慰问信、倡议书、广告、海报、公约……到了高中,要依托文化,音乐、美术、历史、地理,都是语文最好的合作伙伴。见多才能识广,书读得通、读得多,作文才能写得好。
  总之,学语文重在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有一个比喻说得非常好:“语文就像威士忌,它是在酒桶里慢慢酿成的。”这话包含着三层意思:
  ① 酿成,指的是化学变化,而不是物理变化,实实在在的“内化”,把可以吸收到的思想信息、知识全都内化到自身。
  ② 学好语文的过程像酿酒一样是慢慢的,不可能“一举成名”“一蹴而就”。毛泽东同志就说过,“语言这东西不是随便可以学好的,非下苦功不可。”
  ③ 这一切都是在“酒桶”里完成的,酒桶就是一种“载体”。学语文的“载体”就是文本,课内的教科书、课外读本、图书、报刊、杂志……都是学生学好语文的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