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4年第9期
海阔天高任驰骋
作者:刘庆军
写 在 前 面
在语文教学领域,研究性学习是近几年来一个极其引人注目的话题。《基础教育改革纲要》规定,从小学到高中都要开设研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有两个方面的含义,即学习方式和课程形态。一般性地说,研究性学习指学习方式而言。它的具体含义应该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语文学科领域和现实生活情境中选取并确定研究专题,通过调查研究、表达与交流等探究活动,主动地获得知识技能,培养研究态度和研究意识的一种学习方式和学习活动。研究性学习“重在学习过程而非研究的结果;重在知识技能的应用而非掌握知识的数量;重在亲身参与探索性实践活动,获得成绩和体验;重在全员参与,而非只关注少数尖子学生竞赛获奖”,正因为如此,这种新的教学形式受到了教师、学生、社会的广泛认同。但研究性学习毕竟是新生事物,人们对它有不同的理解是正常的。
七 嘴 八 舌
李 维(学生): 作为喜欢学习语文的学生,我十分赞同研究性学习。我平时就特别喜欢博览群书,什么样的书都读,完全能够适应这种较新的学习方法,我有这种研究性学习的能力。在课堂上我有一种成就感,因为很多同学都比不上我的语文知识丰富,老师非常器重我,作结论性发言基本上都是我的事。另外,通过研究性学习,我开阔了眼界,增加了知识,深化了知识结构,锻炼了我的语文思维能力。我有一种如鱼得水的感觉。
张 珉(学生):我不像李维的语文基础那么好。我顶多属于中游的学生。说实话,我对于究竟什么是语文的研究性学习并不十分清楚。在课堂上我也就是听老师的、看同学的,似乎语文课与我没有多大的关联。虽说有时老师也让我谈谈看法,但我又能谈出什么呢?我在语文课上几乎提不出什么像样的问题,更不用说去研究了!我觉得现在的语文课还不如以前,我有一种摸不清头绪的感觉。不怕你笑话,我对语文的学习兴趣竟然不如过去,以前我学多少算多少;可是现在,我几乎想放弃学习语文了,现在我就好像堕落在云雾里一般不知所措。
孙克玉(学生):我属于语文基础特差的那类学生。我跟研究性学习基本不沾边。当然,我说这话并没有埋怨老师的意思。老师虽然想帮助我,但我在“研究”面前没法研究!我就是停留在看热闹的层面上。看到别的同学滔滔不绝地发言,我也很是羡慕,可是,我上哪里去找那么多相关的资料,又从哪里来下手研究呢?
吕丽娜(某大学中文系研究生):语文的研究性学习,从我上中学的时候就不再是新东西了。老师教我们的研究性语文学习法,让我们开拓了视野,树立了大语文的观念,扩展了学习领域,增加了学习兴趣,树立了学好语文的信心,在我的成长道路上发挥了很大的作用。我之所以能有今天,与掌握这种学习方法是分不开的。
王德林(家长):我对语文的研究性学习的提法也听说过一些。它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姑且不说。按照我的理解,不论采取哪一种学习方法,只要能增进孩子的学习兴趣,提高语文的学习成绩,我都是赞成的。
黄文骏(中学一级教师):我不大赞同搞什么研究性学习,原因有二。第一,任何教学方法都有它的利弊,研究性学习也不例外。和以往传统的语文教学方法相比,这种教学方法不容易控制,极易让学生“放羊”。研究性学习,提法虽好,可研究什么?究竟是谁来研究?它究竟能起到怎样的作用?学生如何才能适应它?如何考核和衡量这种学习方法?这些都是需要解决的问题。第二,如果按照新大纲提出的要求实施语文的研究性学习,教师究竟要达到什么样的知识结构才能满足实施研究性教学的要求?说的不好听一点,那得是无所不精的专家学者。用这个标准衡量起来,岂不是说我们语文教师队伍里没有几个合格?
李 黎(中学高级教师):我赞同语文的研究性学习。但在实施的过程之中有两个问题必须得到解决。第一,正确处理基础知识与研究创新的关系。语文作为最基础的学科之一,工具性必然是其显著的特点之一。传统的教学方法,虽然存在着这样那样的弊端,但它在教授学生的基础知识方面功不可没,因为它注重对学生语文基础知识的传授和语文基本技能的培养。今天提倡的语文研究性学习,更加注重锻炼学生的发散型思维,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由于它更加注重促进学生在语文领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因而在学习内容上有了更大的自由活动空间,故容易导致学生对语文“双基”掌握的欠缺。所以在实施的过程中,不能忽视突然改弦更张所带来的不良后果和学生的不适应。因此在这个过程之中,教师应该积极处理好教材改革与教法创新的关系。第二,教师的素质有待提高。研究性学习的贯彻实施,从问题的提出,到研究方法的确定,再到得出结论,写出研究性报告,这个过程充满了很多的不确定性。因为同过去相比,学生有了更大的自主性。所以如何更好地引导学生做好研究性学习,既能让学生的思路放得开,又能不让学生的思路旁逸斜出,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就成了摆在教师面前必须解决的问题。也就是说,研究性学习的实施对教师的综合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学生的引路人,我们不能怕挑战,而是应该积极探索,不断实践,大胆创新,树立现代教育观,积极负责任地履行研究性学习中教师的职责。
专家的话: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系霍益萍教授在《研究性学习中教师角色的变化》中指出:“在研究性学习中,教师指导什么呢?归结起来,大约为:研究思路的指导,研究方法的指导和信息资料的指导。”在谈到学生时,有关专家指出,语文研究性学习要求学生自主、深入、探究性地开展学习,重过程而不重结果,强调学习过程本身就是学习的结果。这就改变了以往学生被动性、接受性、封闭性为特点的学习方式。研究性学习就是师生互动的过程,是教师、学生、选取文本之间的对话。
[编后语]
目前,不少人把研究性学习狭义地理解为做课题、写论文。这固然是研究性学习的一个重要部分,但决不是全部。研究性学习应该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而且更多的是渗透在平时的学习中。学生应当在学习中自己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独立自主地解决问题。小到一个字、一道习题,大到对某一问题的看法、对某一思潮的评论,都要经过自己的分析思考。在大力开展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师积极探索研究性教学的方式,学生主动培养创新能力,已经成为必然。对于研究性学习,尽管有这样那样的不同看法,但它作为一种科学有效的语文学习法,一定能对大家学好语文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