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5年第2期
第三本存折
作者:夏牡兰
一
去年年底,大姐出嫁,父母在第一本存折里存入了最后一笔款子,六千多元呢。
今年年初,读常德艺校的二姐要三千多元的学费和生活费。第二本存折存入了父母最后的一笔积蓄。
我和弟弟又要开学了,学费还没有着落,父母伤透了脑筋,整天长吁短叹。
夜里,妈妈像是下定了决心,对爸爸说:“还是把那头架子猪卖了吧,先解决了学费再说。”
爸爸叹了口气:“正是长膘的时候,太不划算了,还是我找熟人先凑凑吧!”
夜深了,耳朵里还隐隐约约传来父母的盘算声。
七拼八凑的,爸爸好不容易借来500多元,再没处想法了。最终还是卖了架子猪,才凑齐了姐弟俩的学费。
当爸爸把学费交到我手上时,我分明感到这几百元钱的沉重。爸爸说:“兰儿,放心读书好了,等你们都上学了,我和你妈妈就去打工,总不会亏待你们姐弟。”我懂事似的点点头,眼泪却不争气地流了出来。
其实,父母存入的,岂止是钱?
二
春夏之交,非典的灾难也波及到我们这贫穷落后的小山沟。唯一留在家乡读书的我,成了父母最放心不下的宝贝。
电话连接着父母和我,电话成了父母了却思念与牵挂的工具。
电话的那一头,妈妈的话充满了焦虑:“兰儿,妈妈不在你身边,要晓得关照自己,千万不要和陌生人接触,染上非典可就……”
电话的这一头,我除了让妈妈放心,还能说什么呢?
电话的那一头,爸爸的话充满了鼓励:“兰儿,你长大了,爸爸相信你不会遇到什么事就哭鼻子,等非典疫情过去了,等你放了假,到这边来玩几天。”
电话的这一头,我忍不住鼻子一酸,眼角挂满了泪花。
三
暑假,我到了父母打工的地方——常德。
我不敢想象,他们就租住在那低矮狭小的小平房里,巴掌大的地方,摆上一两件普通的家具,就不好打转身,加上烟熏火燎,又矮又黑,真不知道他们是怎么过的。“在家千日好,出门一日难。”这句话道出了打工者的辛酸。
爸爸、妈妈见我来了,消瘦的脸上露出了笑容。
几天住下来,我了解到生意并不好做,钱也不是那么好赚。爸爸、妈妈的笑里带着一种勉强与无奈,我的心里也不知是啥滋味。
我提起了学校下学期办大食堂,统一交生活费的事,就不敢再多说什么话了,我知道父母的难处。爸爸也没有说什么。
又过了几天,我见他们不表态,就对爸爸说:“爸爸,不要担心,读完初中,我就出去打工,反正都是打工的命。”
爸爸火了,大骂我没有出息,他说:“几姐妹中你的成绩最好,就是困难再大,就是砸锅卖铁,也要送你上重点高中,上大学……”
接着,他谈到了过去,谈到了他儿时的梦——那是上大学的梦,因为家贫而破碎了的梦。
爸爸的眼里满是憧憬,像是在回味。他拉着我的手,像是要把力量全给我,坚定地说:“兰儿,爸爸把上大学的理想和希望都寄托在你的身上,别让爸爸失望,钱的事,用不着你担心,爸爸、妈妈会有办法的,天无绝人之路嘛……”
下学期开学的前几天,我揣着近千元的学费和生活费,背负着爸爸的希望,踏上了回校的征途……
我是父母的第三本存折,这本存折里,存入了父母的辛勤汗水,存入了父母的思想与牵挂,也存入了父母的希望和梦想……
存的方式是零存,想过要支取吗?想过要得到子女的回报吗?天下的父母在存入的时候,也许谁都不曾想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