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7期
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作者:罗慧娟
匆匆吃过晚饭,他又习惯性地坐到那个靠窗的位置上,摊开数学练习册,目不转睛地盯着那道高难度的几何证明题,咬着笔杆冥思苦想。
深秋时节的风裹着浓浓的寒意透过窗户向他袭来,他不禁打了个寒战,看一眼窗外,枯黄如蝶的梧桐树叶正漫天飞舞。哦,冬天快到了吧!不知远在异乡的父亲现在可好?天气转凉,不会感冒吧?……母亲只身一人此刻肯定还在田间劳作吧?她总是很晚了才拖着满身的疲惫踏上回家的路……
父亲是个农民,母亲是个残疾人,家里经济条件很差。为了挣钱供他兄妹二人上学,父亲不辞劳苦刚忙完秋收就背上行囊踏上了北去打工的列车,据说是在某建筑工地上班,干的是体力活,一定很累。离家一个多月了,只给家里打过一次电话,此后一直没有音讯。
“哥!”
妹妹一跳,蹦蹦跳跳地来到哥哥的窗前,大叫一声,吓他一跳。
“哥,你看,咱爸来信啦!哈哈。”妹妹晃动着手中洁白的信封,一脸兴奋地说。
“真的吗?”他咧开嘴笑了。于是丢笔跑出教室,迫不及待地撕开信封展开信纸迅速地读起来,信是写给母亲的。
“xx:
家里一切可好?时在念中。我在这边挺好的,请勿挂念……”
看到这里,兄妹二人都舒心地笑了。
“xx,我不小心,在工地上负了点轻伤……千万别对孩子说,以免两娃儿担心……不过,你莫太担心我,没事的!等休息两天后,我打算干到腊月底结账再回家。”
“怎么会这样?”妹妹声音有些哽咽,忍不住就嘤嘤啜泣起来。身为男子汉的哥哥紧皱着眉头强忍着心痛硬是没哭出来。
“xx,你在家里辛苦了,要保重身体,晓得不?俩娃学习也得看紧点……”
“就这样,莫回信,因为这地方太偏,我可能收不到的。”
一封信千斤重,不知道母亲看了以后会是怎样的伤心!思来想去,兄妹俩决定最好暂时不让母亲知道。于是放假回家,依然一个砍柴喂猪,一个扫地做饭,又当起了母亲的左膀右臂,忙里忙外。他们只是在心里虔诚祈祷:“希望我们的父亲早点好起来!”
看到两个如此懂事的孩子,母亲憔悴的脸上也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晚上睡觉的时候,妹妹对母亲说:“妈,你先睡吧!我还要写会儿作业呢!”母亲转身从衣箱子里拿出一件大衣披在女儿身上,说:“那你多穿点,免得冻着了。”
于是母亲甜甜地睡去,她做了一个甜蜜的梦,梦见丈夫挣足了钞票平安归来,儿子如愿以偿考进了重点高中,女儿被评为“三好学生”……
她被美梦醉醒了,睁开双眼,才发现女儿仍趴在床沿上不停地写呀算呀。一股爱怜之情涌上母亲的心头,她本想叫一声:“傻孩子,睡吧!”然而这句话终究没说出口。她只伴着笑意呆看着,呆看着……
真的,那一刻,母亲仿佛从孩子身上看到了希望。
(指导老师 周德盛)
【亮点揭示】
本文以一封家书为线索结构全篇,当生活中的严冬——父亲工伤——来临后,兄妹父母都在用不同的方式默默承担着、用爱心鼓舞着,他们的奋斗就是希望,有这样的希望,生活的春天必然早早来临。“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对于这样一个司空见惯的话题,作者善于捕捉生活中的感人细节,驾轻就熟,从笔端流露出来的是人间最清纯的亲情。文章标题揭示了文章的中心,字里行间洋溢着一股浓浓的亲情。清水芙蓉,本色天成,读后给人以清新明快之感。
透过纸背,我们也感受到小作者通过兄妹一家的境遇把敏锐的目光聚焦于“三农”问题,相信在建设和谐社会的新时代,“共建小康社会的春天”一定不会远!
(点评老师 梁云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