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7期
条条道路通罗马
作者:张文海 温国华
《语文世界·作文教程》是依据教育部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写作的总目标与阶段目标分级编写的作文教材。它按“写作训练”与“写作基础”双线并进系统和逐级达标的构架来设计体例,下面以第四学段(7-9年级)为例加以说明。
(一) 写作训练
体例:第一步,写什么;第二步,找材料;第三步,怎么写;第四步,写得妙。
按照这四步,教师引导学生分层训练。最后,“我来试一试”和“我们都来练一练”,以学生为主体进行习作,以掌握习作的技能、技巧。例如,第七级第三讲:说说老师。
导入新课:
以《好大一棵树》的歌词开头,引出话题:“老师是人类的工程师”“老师是园丁、是红烛、是春蚕”。用李商隐的诗“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来比喻老师的工作态度和精神。毛泽东同志始终不忘恩师徐特立先生,江泽民访美时还特意去拜访顾毓秀老师。每个同学成长的道路上都离不开老师。在诸多老师中,有哪几位是令你难忘的呢?著名作家魏巍用饱含深情的笔墨称颂了他的恩师蔡芸芝女士。请同学们以“老师”为话题说开去。
1.写什么。在同学们“说说老师”的基础上,选取某一位或某几位印象最深的老师来写,确定文题和写作内容。
2.找材料。老师的作用表现在哪几个方面?对你影响最深,感动最多的事例是什么?贾平凹《我的老师》中,把只有三岁的小孩当作老师,又使“老师”的题材更宽泛了,可写的范围和材料更多了。正如孔子所言“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3.怎样写。首先指导学生回忆和老师相处的日子有说不完的故事,解析魏巍《我的老师》,从课内说到课外。然后讨论:(1)体貌特征;(2)性格特点;(3)感人事件(注意细节描写);(4)“我”的感受(爱、依恋、感激);(5)学生动笔写(掌握材料取舍的方法,做到详略得当)。
4.写得妙。教师点评,学生交流,互评;个人修改,把作文写得更好。
(二)写作基础
体例:(1)阅读体会;(2)灵动感悟;(3)范文示例;(4)动笔实践;(5)佳作赏析。分别把写作基础知识讲解贯穿其中。例如,第8级第一讲:抓住特征说明事物。
1.阅读体会。用叶圣陶先生《苏州园林》一文来引导学生阅读体会,说明事物的文章,必须抓住特征。
如何抓住特征呢?引导学生感悟。
2.灵动感悟。为了准确抓住事物特征,揭示事物本质,必须做到以下几点:(1)注意观察抓住事物的特征;(2)有条理地说明事物;(3)综合运用多种说明方法;(4)由外到内,由现象到本质。
3.范文示例。再用《温度计和体温计》《水与大地奇观》两篇范文做例子。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前者在介绍温度计的制作原理、种类、刻度划分、用途等内容时,没有平均使用笔墨,而是着重介绍了外形特征;后者运用分类说明方法,介绍水改变大地面貌使用的侵蚀、搬运、堆积这三种手段。条理清楚,层次分明。进一步对感悟的内容进行理性分析,以加深对事物本质特征进行说明的认识。
4.动笔实践。写一篇介绍“水”的文章。(1)介绍功用;(2)说明不同状态、不同场合、不同情况;(3)总结水的功与过;(4)从不同的角度写“水”。
5.佳作赏析。佳作《水》行文流畅、引证丰富、用词准确,抓住了本质特征。在学生交流、互评作文的基础上,再与佳作比较,找出差距,修改各自的作文。
第四学段第7-9级安排的写作内容是:
(1)记叙文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
(2)从生活中合理选择素材,安排材料;
(3)以记叙文为主,叙议并举;
(4)根据中心,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
(5)借景抒情,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
(6)用联想和想象,丰富文章内容;
(7)写人记事,立显个性;
(8)学会托物言志的写法;
(9)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说明问题;
(10)选择恰当的说明方法,写简单的说明文;
(11)写常见的应用文;
(12)扣住议论文的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方法,写简单的议论文。
二、操作方法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为了实施作文教程的总目标,我们要采取以下操作方法:
1.以学生为本,进行师生互动开放式教学;
2.以教材为本,进行分层次的策划式教学;
3.以效果为本,进行面向全体学生的个性化教学。
训练教程一条线,以思维训练和动笔实践为侧重点,各级训练保持相对独立性,各级之间按照等级层次,有一定的教学梯度。整个训练系统把听与写(或说)结合起来,把读与写结合起来,把观察与思考结合起来,突出分点教学,由点成线,由线到面,反复训练,渐成能力的递进的过程。训练的方法是师生互动,注重思维训练的流程,遵循学习的基本规律。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学习愿望,深入浅出,循序渐进,把训练搞活。
基础训练一条线,侧重于写作知识的点拨,与写作训练穿插交融,使二者产生相得益彰的效果。引导学生在阅读中积累,在阅读中发现,在观察中思考,在观察中感悟。把握“阅读体会”“灵动感悟”“动笔实践”的教学流程,完成“写作基础”规定的各项教学任务。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基本理念和它对第四学段(7-9年级)的写作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还要结合地方和校本实际,针对学生的状况,开发利用课堂教学和课外学习资源,营造最佳教学气氛。更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增强写作的自信心。要指导学生自觉留心周围事物,善于积累语言材料和生活素材,放飞想象,激发学生的写作激情和表达欲望。教学的切入点要贴近学生实际,贴近生活,抓住各个训练点的关键词,灵活地运用范文和佳作,同时借鉴体现时代感的课外材料,创造性地驾驭教材内容。我们要稳步推进、高效快捷地把“写作训练”和“写作基础”落到实处。教师的活动起主导作用,语言表达要富于启发性。学生的活动起主体作用,学生的态度、情感、价值取向,直接影响课堂气氛。教师对学生的个性和写作天赋应予以密切关注,使教学流程摆脱平面化,形成立体的、前后连贯的等级层面。
当我们走近《语文世界·作文教程》,对它逐步了解和熟悉以后,就不难发现,“写作训练”和“写作基础”的体例,被熟练运用于操作流程,就是把握教材,体现双轨并进,逐级提升写作水平最简便易行的方法,我们把它概括为四步走和五步行,即四、五教学法。“写作训练”按照“写什么、找材料、怎么写、写得妙”这四步走。它体现了“观察·思维·表达”的三级写作训练的基本规律。“写作基础”按照“阅读体会、灵动感悟、范文示例、动笔实践、佳作赏析”五步行。它体现了“阅读·积累·感悟·表达”写作实践的另一途径。实践证明也只有按照四步走、五步行的方法,才能更好地体现《语文世界·作文教程》的系统性、完整性和科学性。
正如教育部基教司指出的那样:作文编排什么内容,按什么体例编排,怎样操作,条条道路通罗马,只要对学生提高写作能力有用,都是可行的。
(注:要全面了解《语文世界·作文教程》详情,请登录http://www.xrh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