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8期
《第三届“语文世界杯”全国师生同台作文大赛参赛作品分类点评》编选说明
作者:本刊编辑部
与上两届不同的是,本届作文大赛同全国语文规范化知识大赛一起纳入“爱我母语,爱我中华”读书教育系列活动。所以本届作文大赛的辅导材料与赛题也随之有所变化,基于专号篇幅,又为拓宽广大读者的视野考虑,辅导专号没有过多地罗列材料,而是专门列出了推荐阅读书目,供大家参考,自由阅读。本着“爱我母语,爱我中华”的活动主题,大赛组委会特拟了七大赛题,题目表面上看是七个,实际上是无数个,并且包含了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散文、小说、剧本、调查报告、读后感等等各类体裁,写作的范围不可谓不宽,写作的样式不可谓不丰。因而细心的参赛者应该能从这七大赛题中找到适合自己能发挥自己所长的题目写作。因此,大赛组委会的良苦用心可见一斑。
令人可喜的是,大赛组委会在评审作文时发现了不少优秀作品。尤其是想象类作品,一改过去学生无话可说、感情造作的不良风气。有些学生说学习生活三点一线、枯燥乏味,缺乏写作素材,而赛题一的诗词改写就大大地拓宽了参赛者的写作范围。一首诗每个人有每个人的理解,而理解的表达又是各种各样的,因而同写一首诗,则境界大不相同。同时,古典诗词凝练的语言、优美的意境、深邃的思想又给参赛者插上了想象的翅膀,想象使得参赛者的语言更加鲜活灵动——
一个竹篮子,里面装着线头、布料,装满母亲针线一样密匝的爱。
——王丽《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游子吟〉素描》
一切就这样循环着,直到风雨不再淘气,直到夏季来临。
——谢晓清《春晓》
如今,他们不再为这里的景象感到奇怪,只是埋头擦着兵器,擦着愁思。
——邱金龙《边塞之秋的思念》
等等诸如此类的句子在初中参赛者的笔下汩汩流出,不能不让我们欣喜。
有的参赛者更是把自己深深地融入诗词,诗人的感受就是自己的感受,吴卫新老师在点评《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游子吟〉素描》一文时说:“作者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已经回到那个茅屋里,已经到了那盏昏暗的油灯前,把自己和母亲完全幻化成诗中的那对母子了,所以写得格外真切,很能感染人,母爱就是缝在这一针一线中。”因此我们说即使是改写别人的文章,也要倾注自己的感情,否则就成了鹦鹉学舌——人云亦云了。还有一些作品,旧瓶装新酒,古事今说,翻出了新意。借古讽今、折射现实更是韵味无穷——《评功风波》《水浒运动会》《桃花源祭》《新<凉州词>二首》等就是此类作品中的佼佼者。
当然,评审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诸如此类的问题:有些想象类作品改写太拘于原作,编造痕迹较浓,感情虚假难以感染读者;有些论说类作品程式老套,论据陈旧;有些语言类作品虽然形式创新却难以真正为内容服务。问题的存在是正常的,只有针对参赛中暴露的问题对症下药,才能真正提高参赛者的写作水平,这是每位指导老师所希望的,也是大赛组委会所希望的。唯其如此,才是我们组织作文大赛的真正初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