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9期

责任与荣耀同在

作者:赵俊辉




  【主题导引】
  晨雾中,走来的是他们的身影;月光中,远去的是他们的背影。粉笔是他们的工具,黑板是他们的土地,孩子是土地上的麦苗,他们用心去整饬用爱去浇灌。他们肩负万钧责任,他们头顶无限荣耀,他们,是太阳底下最辉煌的人——我们最可亲可爱可敬的老师!
  分数之外,学会感动
  吴俊苓
  这件事情已经过去了很久,有时候,一空下来,就会想起,一丝一缕地把心填得满满的。等到要写,却发觉找不到合适的词,只能再放回到心底。因为太看重,所以,不敢碰,不敢写,生怕写坏了它,生怕写歪了它。
  那还是十年前,我刚做老师的时候。一个学生——校刊的主编、校文学社社长,语文好到只要说出他的名字,整个年级都知道的人物——在一次期中考试时,有一个大题的现代文阅读竟得了零分。匪夷所思的是,并非答错了,而是没有做。试卷上是触目惊心的空白。
  我找他,问为什么。
  他告诉我,用作题目的那篇文章,他读完第一遍,就哭了。他当然知道这是在考试,所以,再读一遍,还是哭,哭到无法思考。他决定先完成后面的试题。直到把作文写完,回过来读第三遍,还是哭。于是,他选择放弃,即便还有足够的时间。
  后来,教过许多学生,做过无数的阅读。不可避免地,我渐渐淡忘了那些学生的名字、忘却了那些文章的内容。可是,我一直记着有这样一个学生、有这样一张脸——那神情真是庄严,庄严到令我心生敬畏。
  我们的学生真好——他们很认真地听课、很认真地笔记,很认真地追问:“老师,课文的主旨是什么?”我多想告诉他们:不要管什么主旨,考完试,你再也不需要这些东西,再也不会用这种方式来读书。
  我问学生可曾为哪篇文章感动。没有。读《五人墓碑记》,读这五个人以一己之力对抗强大的统治集团,为一个毫无瓜葛的人“谈笑以死”——他们不感动;读《为了忘却的记念》,读鲁迅和柔石相互扶持,“仓皇失措的愁一路”——他们不感动;读《三棵树》,读一个人在困境中拼命抗争——他们不感动。
  他们中的一些人,将来会进很好的大学,但是,他们的生命中少了一点温暖。那温暖并不一定能让他们获得一个好分数,但一定会让他们成为一个正直的人、美好的人。
  我们是尽职的老师。我们在课堂上,告诉学生,这篇文章的主旨是什么,那篇文章的手法是什么。我们无法置分数于不顾。
  然而,我还是希望,多年以后,有人会记得,有这样一些文章,他读的时候流过泪;有这样一个瞬间,他感受到一部分生活的意义。没有人可以追随世界走向永远,但在感动的那一刻,我们拥有了一切。
  和分数无关,它属于心灵。
  (选自2007年第10期《意林》)
  
  【阅读提示】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有句教育格言: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这是一个老师的心语,一个老师积蓄心底多年的呼声:学会感动,懂得生活的真谛。文章以老师的角度叙述,新颖独特,极具震撼力,也留给读者许多思考的空间。分数之外,我们应该学会一些东西,比如真诚,比如善良,比如感动,比如责任。
  
  【阅读训练】
  1.谈谈对文章标题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是如何理解文章中“他”的哭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们的学生真好——他们很认真地听课,很认真地笔记,很认真地追问……”在作者眼中,“我们的学生”真的很好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通过这篇文章想要告诉我们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有些人
  张晓风
  有些人,他们的姓氏我已遗忘,他们的脸却恒常浮着——像晴空,在整个雨季中我们不见它,却清晰地记得它。
  那一年,我读小学二年级,有一个女老师——我连她的脸都记不起来了,但好像觉得她是很美的。有哪一个小学生心目中的老师不美呢!也恍惚记得她身上那片不太鲜丽的蓝。她教过我们些什么,我完全没有印象,但永远记得某个下午的作文课,一位同学举手问她“挖”字该怎么写,她想了一下,说:“这个字我不会写,你们谁会!”我兴奋地站起来,跑到黑板前写下了那个字。
  那天,放学的时候,当同学们齐声向她说“再见”的时候,她向全班同学说:“我真高兴,我今天多学会了一个字,我要谢谢这位同学。”
  我立刻快乐得有如肋下生翅一般——我平生似乎再没有出现那么自豪的时刻。
  那以后,我遇见无数学者,他们尊严而高贵,似乎无所不知。但他们教给我的,远不及那个女老师多。她的谦逊,她对人不吝惜的称赞,使我突然间长大了。
  如果她不会写“挖”字,那又何妨,她已挖掘出一个小女孩心中宝贵的自信。
  ……
  对于代数中的行列式,我是一点也记不得了。倒是记得那细瘦矮小、貌不惊人的代数老师。
  那年7月,当我们赶到联考考场的时候,只觉得整个人生都摇晃起来,无忧的岁月至此便渺茫了,谁能预测自己在考场后的人生?想不到的是代数老师也在那里,他那苍白而没有表情的脸竟会奔波过两个城市在考场上出现,是颇令人感到意外的。
  接着,他蹲在泥地上,捡了一块碎石子,为特别愚鲁的我讲起行列式来。我焦急地听着,似乎从来未曾那么心领神会过。泥土的大地可以成为那么美好的纸张,尖锐的利石可以成为那么流利的彩笔——我第一次懂得。他使我在书本上的朱注之外了解了所谓“君子谋道”的精神。
  那天,很不幸的,行列式并没有考,而那以后,我再没有碰过代数书,我的最后一节代数课竟是蹲在泥地上上的。我整个的中学教育也是在那无墙无顶的课室里结束的,事隔十多年,才忽然咀嚼出那意义有多美。
  代数老师姓什么?我竟不记得了,我能记得语文老师所填的许多小词,却记不住代数老师的名字,心里总有点内疚。如果我去母校查一下,应该不甚困难,但总觉得那是不必要的,他比许多我记得住姓名的人不是更有价值吗?
  (选自《张晓风散文作品集》)
  
  【阅读提示】
  我们常说岁月无情,那是因为时光之水漂白了我们太多的记忆,让太多的往事都变得模糊起来。或许,在某一个有风的日子,这些模糊的情愫会在心中呼呼作响,让我们感动让我们怀念。就像台湾作家张晓风的《有些人》。在作者心中,两位老师的形象和姓名都不记得了,但他(她)们的谦逊、敬业,还有那颗爱心,却是任何博学的老师都无法比拟的。语言朴实却不乏生动,犹如作者品着一杯香茗,在慢慢地向我们讲述着那些难忘的往事,读来自然亲切,倍受感染,确实不失为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佳作。
  
  【阅读训练】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清晰()恍惚()谦逊()
  咀嚼()内疚()
  2.下列各句中破折号表示解释说明的一句是( )
  A.……他们的脸却恒常浮着——像晴空,在整个雨季中我们不见它,却清晰地记得它。
  B.……有一个女老师——我连她的脸都记不起来了,但好像觉得她是很美的。
  C.我立刻快乐得有如肋下生翅一般——我平生似乎再没有出现那么自豪的时刻。
  D.泥土的大地可以成为那么美好的纸张,尖锐的利石可以成为那么流利的彩笔——我第一次懂得。
  3.文中写了哪两件事?请用简洁的语言作出归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的两位老师分别具有怎样的品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中写女老师时说“她教过我们些什么,我完全没有印象”与“我遇见无数学者,他们尊严而高贵,似乎无所不知。但他们教给我的,远不及那个女老师多”这两句是否矛盾?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老师的一个小举动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甚至终生难忘的印象。你有这样的经历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数之外,学会感动》参考答案:
  1.标题是文章的中心。在学校里,我们应该学真,不应该将重心放在对分数的追求之上。2.示例:他是一个真实的孩子,有着一颗善感的心。3.参考:不是,这是一种诙谐的说法,我们的学生好的只是纪律,好的只是分数,却没有那种出自内心的真。4.分数之外,我们应该学会一些东西,比如真诚,比如善良,比如感动,比如责任。
  《有些人》参考答案:
  1.x~;hu2ng h$;x&n;jué;ji&。2.A。3.女老师感谢“我”教她“挖”字;代数老师考前在地上教“我”行列式。4.女老师:和蔼可亲、不耻下问、善于启迪。男老师:敬业爱生、专注教学。5.不矛盾。女老师教给“我”的不单纯是知识本身,更重要的是给了“我”学习的信心,这是任何博学的老师都无法比肩的。6.结合自己的经历来谈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