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9期

立正

作者:许 行




  【读名篇】
  “你说说,为什么一提蒋介石你就立正?是不是……”
  我的话还未说完,那个国民党军队的被俘连长,早又“叭”一下子来了个立正,因为他听到我提蒋介石了。
  这可把我气坏了,若不是解放军的纪律管着,早就给他一撇子了。
  “你算反动到底啦!”
  “长官,我也想改,可不知为什么,一说到那个人就禁不住这样做……”
  “我看你要陪他殉葬啦!”我狠狠地说。
  “不,长官,我要改造思想,我要重新做人哪!”那俘虏连长很诚恳地说。
  “就凭你对蒋介石这个迷信的态度,你还能……”
  谁知我的话里一提蒋介石,他又“叭”一下子来了个立正。
  这回我终于忍不住了,一杵子把他打了个趔趄,并且厉声说:
  “再立正,我就打断你的腿!”
  “长官,你打吧!过去我这也是被打出来的。那时我还是个排副,就因为说到那个人没有立正,被团政训处长知道了,把我弄去好一顿揍,揍完了对我进行‘单兵训练’,他说一句那个人的名字,我就马上来个立正,稍慢一点就挨打。有时他趁我不注意冷不防一提那个人名字,我没反应过来便又是一顿毒打……从那以后落下来这个毛病,不管在什么时间地点,一说到那个人或一听到那个人的名字就立正,弄得像个神经病似的,可却受到嘉奖,说这是对领袖的忠诚……长官,你打吧!你狠狠地打一顿也许能打好了呢,长官,你就打吧!打吧!”俘虏连长说着就痛苦地哭了,而且恳切求我打他。
  这真怪了!可听得出来,他连“蒋介石”三个字都回避提,生怕引起自己的条件反射。不能怀疑他这些话的真诚。
  他闹得我也有些傻了,不知该怎么办啦!
  1948年我在管理国民党军队俘虏时,遇到了这么一件事。当时那个俘虏大队里都是国民党军队连以下的军官,是想把他们改造改造好使用,未曾想竟遇到了这么一个家伙。
  “政委,咱们揍他一顿吧!也许能揍过来呢。”我向大队政委请示说。
  “不得胡来,咱们还能用国民党军队的办法吗?你以为你揍他,就是揍他一个人吗?”
  嗬!好家伙,政委把问题提得这么高。
  “那么?”我问。
  “你去让军医给他看看。”
  当时医护水平有限,自然看不出个究竟来,也没有啥医疗办法。以后集训完了,其他俘虏作了安排,他因这个问题未解决,便被打发回了家。
  事隔30年,“文化大革命”后,我到河北一个县里去参观,意外地在街上遇到了他。他坐在一个轮椅上,隔老远他就认出我来了。
  “教导员,教导员!”他挺有感情地扯着嗓子喊我。
  他头发花白,面容憔悴,显得非常苍老,而且两条腿已经坏了。我问他腿怎么坏的,他说因为那毛病没改掉,叫“红卫兵”给打的,若不是有位被关在“牛棚”的医生给说一句话,差一点就要他的命啦!
  我想这个我们不许做,也不忍做的,“红卫兵”做了。打断了他两条腿,当然就没法立正了,这倒是一种彻底的改造办法。这时,我情不自禁地说:
  “你这一辈子,算叫蒋介石给坑啦!”
  天呵!我非常难过地注意到:在我说“蒋介石”三个字时,他那坐在轮椅中的上身,仍然向前一挺,做了个立正的姿势。
  
  【学写作】
  这是一篇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小小说作品,它的经典和成功在于对人物形象丰满而具有丰富内涵的刻画上。
  在你下笔要写一篇小小说时,你心中是否已经清楚地把握住要在此篇小小说作品中出现的主要人物的“特性”呢?他的眼耳口鼻,他的衣着外貌以及性格气质你是否也都能顺畅地说出来呢?如果不能,那么请你再想清楚点,等到这个人物形象已在你脑海中一目了然,驾驭自如时再动笔吧,因为读者需要的是极具个性化特征的,有血有肉的“个人”,而非千篇一律,毫无生气的平面人。经验可以告诉我们,“类型”是不受欢迎的。
  要写活一个人物,方法有很多。在此篇作品中,作者使用了一种较为典型的手法,他利用动作性极强的核心细节进行塑造人物形象。一般来说,小小说作品中的核心细节都是只出现一次的,并且大多数是出现在小说的高潮部分。而在这篇作品当中,作者截取生活中一个平凡的“立正”动作,通过多次的重复强调而获得了无穷的表现力,并且毫无疑问地使这个“立正”动作成为了这篇作品的核心细节。在一次次的重复强调中,这个“立正”的动作也被赋予了非同一般的内涵,这得益于每次“立正”的缘由,这些缘由构成了一组由弱至强的外围信息,这些外围信息在作者的别有用心的设计之下对核心细节进行修饰和限制,使得“立正”的意味由“本能的反应”渐渐转变为具有历史批判精神的控诉意象,这个意象的内涵就是对政治和战争给人性及尊严的残酷摧残提出了严历的拷问。这一层意味也是在作品中的“国民党”“蒋介石”“红卫兵”等词所构成的外围信息的暗示下使读者无形中获得的。这个具有深远内涵或批判精神的核心细节是让人赏心悦目的。
  因为核心细节的成功也使得人物形象变得丰满,它们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像国民党军队的被俘连长那样只要一听到“蒋介石”的名字,无论在什么样的情况下,都会情不自禁地立正的人或许这个世界上根本不存在,这或许只是作者带有夸张的一种虚构。虚构是小小说中必不可少的艺术,而作者的虚构是成功的,因为这样具有极强个性特征的人是有血有肉的,而非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张三李四。简而言之,如果你塑造的人物是读者第一次听到的,并且让读者感觉到真实可信,那么你这样的人物塑造必然是成功的。
  
  【懂人生】
  往事虽然已经随风而去,但岁月的脚步却常常在心灵留下无法磨灭的痕迹。有一种习惯是在日常生活中不知不觉中形成的,似乎无法改变。但我们依然要学会走出沉痛的记忆,走出那曾经的伤痛,获得新生的决心与信念。在重大灾难面前,我们更应该要坚强地去面对生活中的一切,只有直面惨淡的人生,我们才可以获得生存的权利和幸福的希望。无论如何,生活依然继续,如果命运曾给过我们劫难,那么我们默默地收拾受伤的心灵,用爱和坚韧去面对世界,把一切的劫难都当作是成长中的一份财富。只有勇敢的人才能站立在生命之巅!
  (刘天平 执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