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1期
农耕文化的奇葩:麦秆画
作者:张 辉
[麦秆画的起源]
据考证小麦先是由西亚通过中亚进入到中国的西部地区。战国时代的《穆天子传》记述周穆王西游时,新疆、青海一带部落馈赠的食品中就有麦子。 商周时期,麦子已入黄河中下游地区。春秋时期,麦子已是中原地区司空见惯的作物了。《左传》记载,今山东、山西、河南、河北、安徽等地当时都有小麦生产。
从麦子出现在古中国的那一天起,我们聪慧的祖先就开始以麦秆为原材料进行艺术画的创作了,但由于历史变迁和社会动荡,传说中的麦秆画长期以来难觅其踪,直至秦怀王墓发掘时才出土面世。发掘出的麦秆画原作虽经两千多年腐蚀,仍然色泽鲜明,不失古朴本色,令人叹为观止。另有传说:东汉刘秀被王莽追杀,万般无奈,藏于麦地之中,麦草随即化为树林保护刘秀。因此当地人视麦草为祈福迎祥之草,遂制作麦草画,供奉朝廷。
依此传说,东汉年间麦秆画的艺术层次与寓意又有了历史性的发展与升华。作为赖以生存的主要食品,小麦历来被人们视为神圣之物,古人祭祀天地就赋予了小麦极高的地位,它象征丰收和财富。麦秆画也因为它的材质来源而不仅有浓厚的民间味道,又有着吉祥高贵的象征意味。
然而在封建的农耕社会,麦秆画虽来自民间,却也十分稀罕,更因其作为皇家贡品,所以不可能在平凡百姓中流行,只能作为奇艺在皇室贵族间赏析珍藏。老一辈民间艺术家呕心沥血挖掘研究古老的工艺技术,大胆进行实践,使麦秆画这一民间瑰宝重现人间。
[制作程序]
麦秆画采用纯天然原料生产,符合环保要求,着色采取熨烫方法,保证了产品的形色不变和长期保存。它工艺制作精细奇巧,设计融合了古典与时尚元素,构图万变,效果令人惊叹。麦秆画有多种规格和图案,产品题材涵盖人物、人体、建筑、风景、花卉、花鸟、卡通、动物、历史文化等多个方面,兼有现代与仿古风格、纯色与彩色工艺。其采用纯手工制作、不可严格复制的艺术特点,使其市场价值非一般装饰品所能比拟。
麦秆画制作工序十分复杂,整个制作工序全凭手工完成。首先要对采集的麦秆进行熏、蒸、烫、漂等二十多道工序的加工处理,让它保持麦秆的自然光泽和纹理,一般不着色。
需先将麦秆浸泡、熏蒸、漂洗,然后剖开整平,再进行熏烫,充分利用麦秆本身的自然光泽和质地,结合温度的高低变化,对熏烫部位分轻重缓急灵活处理,技术上吸收融合国画、版画、剪纸、烙画等诸多艺术手法,使麦秆表面形成深浅不同的层次和色变,之后再经剪、裁、印、贴等工序,才能制作出既古朴典雅、富丽堂皇,又惟妙惟肖、栩栩如生的艺术作品。从大的方面归纳,制作工序可分为拼料、下料、烫料、粘贴、装裱等步骤,每一步骤中还可细分多道小步骤。
制成的麦秆画一般光泽透亮,艺术感染力强,具有极强的装饰性,画中的人物、花鸟、动物栩栩如生,活灵活现,给人以古朴自然,高贵典雅之美。
[艺术特点]
麦秆画由于取材独特,工艺别致,画面立体感强,且保持了麦秆的光泽和烘烤烫熨出的本色不褪。呈现出古朴曲雅,富丽堂皇的神奇美感,如做成嫦娥奔月或仕女图则飘飘欲仙;做成动物,则栩栩如生;做成山水,如临其境;做成花鸟,如闻其声。具有极强的观赏和保存价值。
[作品赏析]
叶舞秋红
作品通过枫叶在秋风中飞舞飘落的动人画面,表现大自然固有的美丽与浪漫,表达了作者对美好人生的讴歌和向往。(见图一)
一剪梅
作品以创新性的麦秆画原色立体制作工艺,表现雪中寒梅的傲美身姿,以唯美的工艺手法表现出动人的自然美景,传达了对自在、自由、自然生机的美好感受。梅花突破性地采用立体工艺制作,以精致细腻独到的处理工艺,充分表现出麦秆画如丝绸绫缎一样光洁的质地和传神的艺术效果。(见图二)
新华美吉祥
作品以群孔雀加配牡丹的大气构图,以麦秆画精到的原色制作工艺,充分表现出麦秆画的炫目质感和杰出工艺,传达华丽、吉祥的极致理想的艺术意境,表达对理想生活和美好未来的向往和追求。(见图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