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3年第8期

在和平的阳光下

作者:王延学




  创意话题
  要和平,不要战争,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呼声,邓小平说,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旋律。但是,从远古战争中走来的现代人,依然没有走出战争的阴影。2003年3月20日,美英等国不顾国际社会的强烈反对,悍然发动了对伊拉克的战争。这场战争,牵动着世界各国爱好和平的人们的心。
  看到“战争”二字,你想到了什么?请以“战争”为话题,写一篇文章。立意自定,文题自拟,文体不限。
  古今中外描写反战的精彩句段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采薇》)
  尽管世界这样,我仍相信,人们的内心深处其实是向善的。(安妮·弗兰克)
  俄罗斯人要不要战争?/那就请你们去问问/宁静的辽阔耕地和原野,/还有白桦和杨林。
  请你们再去问问/埋在白桦树下的士兵,/他们的儿女将回答你们:/俄罗斯人要不要战争?
  不仅为自己国家/士兵们在那场战争中牺牲,──/也为全世界的人们/能安然地步入梦境。
  ……请你们去问问母亲们,/去问问我的妻子,/你们那时就该明白:俄罗斯人要不要战争?(叶夫图申科《俄罗斯人要不要战争》)
  一首首诗,一段段合唱,一幕幕短歌剧,在两小时之内,将半个世纪前的残酷历史呈现在我们眼前。孩子们对未来的憧憬,对生命的喜悦,对死亡的恐惧,对亲人的呼唤,父母失子的哀伤和控诉,塞尔维亚人对暴力的反抗和对自由的执著──世世代代“人”的声音,在诗和音乐的韵律中,响彻云霄,响遍山谷。回音在倾泻的雨中缭绕不绝。天地亦与人同哀。南斯拉夫的塞尔维亚人就那样年年不间断地表达他们的历史感:没有仇恨,没有愤怒;只有悲哀,只有记忆,只有警告──世间永远不能再有战争和屠杀了。(聂华苓《亲爱的爸爸妈妈》)
  教师点拨
  读“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我们的眼前会出现两幅不同的画面,设身处地,假如你就是这两幅画面中的主人公,在一个春光明媚的日子走上战场,你会有怎样的心情?亲人分别,是何等的情景?“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来时又赶上一个大雪纷纷扬扬的天气,此时的你,又会涌起怎样的感触?据此,展开想像,我们完全可以构思出一个结构严谨的故事,以景物描写始,以景物描写终。
  读了“精彩句段”中安尼·弗兰克那句名言,再读一读《安妮日记》,了解一下安妮这个在世间仅活了16岁的犹太少女的生平,再联系美伊战争中伊拉克儿童的遭遇,你是否意识到你生活在幸福之中呢?我们可不可以用对比的方式写一篇“我与安妮比童年”?
  读叶夫图申科的《俄罗斯人要不要战争》,我们不难体会出诗人洋溢在字里行间的对和平的呼唤,你平时若喜欢写诗,不妨也来上一首,要知道,现在的高考作文可是文体不限的,你选择了诗歌这一文体,形式上无疑是一种创新啊!
  我们还可以写一个剧本,以巴格达为故事发生的地点,时间自然是2003年的三四月间了,人物嘛,不宜太多,就选取巴格达一个普通人家,四五口人,给他们以不同的身份,故事可以从空袭开始……
  魔方转转转
  张馨元:据瑞典、印度学者统计,从公元前3200年到公元1964年这5164年中,世界上共发生战争14513次,只有329年是和平的。这些战争给人类带来了严重的灾难,使36.4亿人丧生。损失的财富折合成黄金可以铺一条宽150公里、厚10米、环绕地球一周的金带。在两次世界大战中,人类更是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仅第二次世界大战,就有5700多万人死于战火。
  我要以“战争给人类带来了什么”为题,来写战争给我们带来的饥饿、疾病,废墟、瓦砾,断水、断电,环境的破坏、污染,人性的扭曲……
  小琪:我曾经读过一篇文章,写的是《喀秋莎》(“正当梨花开满了天涯,……”)在二战中所起到的巨大作用,它鼓励红军战士英勇杀敌,重创敌人。我想以此为主要材料,再联系《义勇军进行曲》在中国抗战中所发挥的巨大作用,说明音乐在战争中的独特作用。
  雷永才:最近一段时间,我看了中央电视台一些有关“关注伊拉克战事”的特别报道,引发了我一系列的感叹,让我写这篇作文,我就会以“惊叹”为题。人类自相残杀的低等动物的劣根性让人惊叹;美国置联合国、国际法于不顾,发动伊拉克战争让人惊叹;伊拉克军民团结一心、抵抗侵略的精神让人惊叹;各国民众的反战游行一浪高过一浪让人惊叹;……
  创意展示台
  生命中那一朵血红色的玫瑰
  胡艳蓉
  远处的炮弹依然在狂舞,远了,远了,留下的只有满地的废墟,横七竖八的尸体。在已被炸得面目全非的花店门口,在那血红色的人行道上,坐着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十分钟前,他还牵着妻子的手准备进入花店,而现在老人一只手搂着怀中那奄奄一息的妻子,另一只手在努力的想抓住那支不远的,躺在血泊中的玫瑰。“快了,快了,你再等一会,一定要坚持住,我马上就拿到了。”老人焦急地喊着。妻子抓着老人的另一只手,幸福地笑着,挂着幸福的脸上,那双眼睛安详地闭上了,不带一丝的牵挂,顺着眼角流出的那两行晶莹的泪水一滴滴地落在老人的胳膊上,抓着老人胳膊的那只手也慢慢的垂下去了。老人没有回头,只是把妻子搂得更紧了,依然用充满泪水的双眼坚定地看着那支快要抓到的玫瑰,不停地向前伸手,拿到了,终于拿到了,眼泪已汹涌地流出眼眶。老人微笑着将带血的玫瑰放在妻子胸前,用力地将妻子搂在怀里,妻子的面容是那样的安详。他做到了,几十年的心愿了结了,看着怀中的妻子和她期望了多年的玫瑰,老人笑得是如此的欣慰。坚定而安详地看着天边那一抹夕阳……
  那是个阳光明媚的感恩节,就是那天,我娶到了我的妻子,没有礼服,没有钻戒,只有在神父面前诚恳的诺言,你是那样的开心、快乐,并微笑着对我说,要是有一支玫瑰那就更完美了,我当时是多么的内疚,我竟然无法给你那么一朵小小的玫瑰花,无能和内疚涌上了心头,而你却笑着安慰我说,只要能和你在一起,就是最大的幸福了。
  接着,我们为了生活在不停地奔波着,忙碌着,我们没有享受过坐在酒店里点菜的幸福,但我们享受着粗茶淡饭的清香。你没有抱怨过,从来没有。看着你皱纹渐多的眼角,牵着你粗糙的手,我的心碎了,我没有让你享受过荣华富贵,这是我今生最大的遗憾,但是,我相信,你和我在一起的每一天都是幸福的、快乐的。
  昨天,我终于有了15美元,足够买九十九朵玫瑰花送给你,因为今天是你六十七岁的生日,尽管外面战火不断,但我一定要送给你,我做到了,做到了,了却了我几十年的心愿,虽然只有一支,虽然没有用我双手赚到的钱,而且沾上了血污,我想,你是不会介意的,因为你笑得如此的灿烂,因为这是我送给你的……
  这无情的战争只是执政者的游戏而已,他们没有想过我们,没有!这是老人仅有的一句怨言,远处走来一个10岁左右的男孩,老人叫住了他,把身上仅有的15美元给了他,“也许这对你更有用!”老人挥了挥手,“去吧,孩子。”
  远处炮火依然在响,空气中布满了火药味,只有天边那一抹夕阳还是当年的颜色,老人静静地坐着,搂着身体已冰凉的妻子,任凭晚风吹散他那花白的头发……
  白桦林作证
  小琪
  这是一个小村庄,很安静的小村庄。村子的边上有一片白桦林。白桦林挺拔笔直,是那样的美丽。村里有一对青年人,他们在这里出生、成长,小伙子像所有的小伙子一样,每天为了生活而辛勤地劳动着,姑娘也像别的姑娘一样,在家里做着一切再平凡不过的事情。
  每天,到小伙子快要收工的时候,姑娘总要去村口的那条小路上等他。日子一长,她等待小伙子的身影便成了一道美丽独特的风景。小伙子每天都会给姑娘带一束花回来。虽然这样的生活看起来再平凡不过,但他们觉得非常的幸福。他们会时常到那片白桦林中去,去聆听那里的虫鸣鸟叫,去欣赏那里的美丽景色,他们就这样幸福欢乐地过着每一天。
  然而,有一天,战争爆发了,小伙子同村里所有的青年一样,拿起武器上了前线。临出发的那天,姑娘把小伙子送到了村口,她显得那样的不安,小伙子不停地安慰她,说自己不会有事。分别时小伙子说的最后一句话是“等着我,我一定会回来”,姑娘将这句话牢牢地记在了心里。
  小伙子走后,每天,姑娘都是在焦急的等待中度过的。她盼望能听到关于小伙子的消息。不幸的消息不断传来,和小伙子一起上前线的年青人有很多牺牲在了战场上,这使得姑娘越发的不安,但她心里还是充满希望:“他还活着,他一定会回来。”命运似乎有意在跟她作对,在一个飘雪的午后,传来了小伙子阵亡的噩耗,姑娘怎么也不能相信这是真的,因为他走时说的那句话在她的心中仍然那样的真实,白桦林可以作证:“等着我,我一定会回来。”
  从此,姑娘每天都会在村口那条紧挨着白桦林的小路上出现,她是在等待着小伙子有一天会从远方的战场归来。时间一天天、一月月地过去,小伙子仍然没有回来,姑娘原本清澈、明亮的眼睛日渐失去了往日的神采,但她仍然在等待,不管阴晴寒暑。这时的她似乎明白了什么,她总是对别人说:“假如没有战争,该多好啊!”“如果他不去前线,那又该多好啊!”
  时间是无情的,姑娘终于走到了她生命的尽头,但小伙子还是没有回来。姑娘躺在床上,这时的她仿佛看到了小伙子从远方的战场归来,就在他们曾经一起度过许多美好时光的白桦林中在向她招手,这时,姑娘嘴角露出了微笑。
  战火中的生命
  ──读《西线无战事》
  刘承刚
  战争,永远是人类历史中最不堪回首的一页。战争所能带给人们的,只有流血、死亡、毁灭等无尽的伤痛,作为生命主体的人,在战争中是那么的脆弱,是那么的无助。德国作家雷马克的著名小说《西线无战事》便向我们形象地表达了这一思想。
  小说的主人公保罗原本只是一个满脑子充满了幻想的学生,他本来可以和家人一起过幸福、安宁的生活,但就是战争,夺去了他的这一切,他从一个普通人变成了一名士兵。
  保罗还在学校的时候,由于他思想过于单纯,因此在老师的煽动下,他对战争怀有一种近乎疯狂的“向往”。保罗和他的同学一起上了前线,成了德国军队的士兵。战争从来都是无情的,和保罗一起参战的同学一个接一个地倒在了血泊之中,面对残酷的现实,保罗的心中不禁产生了疑问,他不知道自己的选择是否真的正确。随着时间的推移,有更多的死亡让保罗开始真正认识到战争的本质。后来,他在一次战斗中杀死了对方的一名士兵,保罗从这个死去的士兵身上发现了一张他家人的照片,这时,他无法相信自己做了些什么,一个幸福的家庭被自己给毁灭了,保罗十分的沮丧,他对那个死去的士兵充满了忏悔,但一切都已太晚。保罗开始厌倦起战争,并对这场可怕的战争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因为休假,保罗回到了自己的家乡。见到自己的亲人,这本是一件好事,值得他高兴的事,但他并没有这样的感觉,家乡的一切还是老样子,只是因为战争,人们的生活更加艰难。家里人因为他的归来而十分兴奋,但他却觉得非常的陌生。当他回忆起自己少年时代无忧无虑的生活时,好像是那么的遥远;当他听到那个校长在他面前谈论战争时,心中更多的是一种厌恶。他发现自己已经与这里的生活格格不入了,他觉得自己不属于这里,回到前线,回到自己的伙伴中去,才是他的正确选择。怀着一种茫然而又复杂的心情,保罗重新走上了战场。
  再后来,在一次次的杀戮面前,保罗的精神趋于崩溃。当他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战友死在他的背上,而他却不能加以救助的时候,他绝望了。最终,保罗也倒在了敌人的枪口之下,那一天,前线是那么的沉寂宁静,那天的战报上仅有一句话:“西线无战事。”
  透过保罗这一形象,我们深深地体会到,在战争面前,所有的生命都是那样的渺小和微不足道,你可以去呐喊,去抗争,但这些又是那般的苍白无力。所以,远离战争、珍惜生命,才是我们应该去做的。只有让战争永远离开我们,生命的色彩才会更加绚丽多彩。
  比较借鉴
  这一组有关“战争”的话题作文,作者都从各自的感受、积累出发,选取了恰当的文体形式,表达了自己对“战争”的看法。《生命中那一朵血红色的玫瑰》的视角很独特,很有创造性,是一篇创新作文。作者通过想像编织了一个美丽动人的爱情故事,表现出一种朴素而崇高的人性美,从一个侧面控诉了战争的罪恶。这一构思本身就显示了作者开阔的视野、不凡的想像能力;再加上细腻的描写,生动而醒目的文题,更使这篇作文显得与众不同。《白桦林作证》的作者构思了一个忧怨的爱情故事,描写细腻,娓娓动人,从一个侧面写出战争对人们幸福生活的破坏。《战火中的生命》则是一篇读后感,这一角度也比较新颖。作者通过对一部著名的战争题材的小说中主人公心理历程的展示,真切地表现出了人在战争中的渺小、无奈,形象地揭示出反对战争、企盼和平的主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