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3年第8期
古诗词鉴赏
作者:张文海
饮 酒(其五)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1)这首诗语言平易,结构严密,尤其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二句,历来被评为“静穆”“淡远”,得到很高的赞誉,你是否同意这种评价?
答:
(2)这是一首写复归自然的诗,“它天成自然,毫无造作之迹,平中见奇,淡中有味,质而实绮,癯而实腴”,请写出一首与它表现方法相同的唐诗。
答:
2.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孤 兰
李 白
孤兰生幽园,众草共芜没。
虽照阳春晖,复悲高秋月。
飞霜早淅沥,绿艳恐林歇。
若无清风吹,香气为谁发?
(1)这首诗起笔写孤兰的处境,虽说被野艾莠草所埋没,仍一枝独秀,临风而卓然挺立,这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处境?
答:
(2)“若无清风吹,香气为谁发”。“清风”借指什么?“香气”比喻什么?就行文讲,是由悲怆转入怨悱,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答:
(3)这首诗托物言情,寄意幽深,诗之比兴寄托明显,请写出一首与它写法相同的诗。
答:
3.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杏 花
庾 信
春色方盈野,枝枝绽翠英。
依稀映衬坞,烂漫开山城。
好折待宾客,金盘衬红琼。
(1)这首五言古诗具备了律诗的雏形,体现了诗人早期诗作的绮艳风格。读后,请说说它在写作上有什么特点?
答:
(2)这是一首由景入情,“以形写神”,形神兼备的好诗,请写出一首与它写法相同的诗。
答:
4.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早 雁
杜 牧
金河秋半虏弦开,云外惊飞四散哀。
他掌月明孤影过,长门灯暗数声来。
须知胡骑纷纷在,岂逐春风一一回?
莫厌潇湘少人处,水多菰米岸莓苔。
(1)这首咏“早雁”的诗,构思巧妙,含蓄深沉,委曲尽情,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答:
(2)这首诗诗人运用象征手法,以雁比人,表达了自己的感情,请你写出一首与它写法相同的诗。
答:
5.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咏 燕
张九龄
海燕虽微眇,乘春亦暂来。
岂知泥滓贱,只见玉堂开。
绣户时双入,华堂日几回。
无心与物竞,鹰隼莫相猜。
(1)这首诗借咏燕以寄志,抒发了诗人久居朝廷而不得志的苦闷心情,你同意这一看法吗?
答:
(2)此诗是一首咏物诗,语言平直,全系白描,运用巧妙的比兴手法,寓意深沉,请写出一首与它写法相同的诗。
答:
6.比较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清平调
李 白
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
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
赏牡丹
刘禹锡
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
惟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1)李诗中的“枉然”与“借问”二词;刘诗中的“真国色”三字,比较一下二者用字炼意的佳妙。
答:
(2)刘诗在标题首列一个“赏”字,有什么作用?李诗开头从“色”“香”两个角度写牡丹的红艳、浓香,妙在哪里?
答:
7.比较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买 兰
方 岳
几人曾识离骚面,说与兰花枉自开。
却是樵夫生鼻孔,担头担得入坤来。
题郑所南兰
倪 瓒
秋风兰蕙化为茅,南国凄凉气已消。
只有所南心不改,泪泉和墨写《离骚》。
(注)郑所南:前三十年大都在南宋的飘摇避势中度过。后四十余年,处于元人淫威统治下,终于报国无门。
(1)两首诗中都写到“离骚”,它各自表达了哪些内容?
答:
(2)两首诗都以“兰”作比,写到人,前者流露出什么感情?后者写出了什么心理活动?
答:
8.比较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题临安邸
林 升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苏堤清明即事
吴惟信
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
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
(注)①临安:今浙江杭州。②汴州:今河南开封,时为北宋国都。③苏堤:今杭州西湖名堤,为苏东坡所筑。
(1)林诗中的一个“休”字,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吴诗中的“半出城”三字,写出了什么样的情景?
答:
(2)林诗在写作上有什么特点?吴诗在表达技巧上有何妙处?
答:
9.比较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十一月后庭梅花盛开
蔡 襄
迎腊梅花无数开,旋着飞片点青苔。
幽香粉艳谁人见,时有山禽入树来。
梅花绝句(其三)
陆 游
闻道梅花 晓风,雪堆遍满四山中。
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花一放翁。
(1)蔡诗中以“青苔”衬托梅花,暗指梅花生长的环境,表达了什么意象?陆诗中首句写梅花 “ 晓风”,二句接写梅花如“堆雪”,这在表达技巧上有何特点?
答:
(2)两首诗在表达诗的意象上有什么不同的特点?
答:
10.比较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 日
秦 观
一夕轻雷落万丝,霁光浮瓦碧参差。
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
春游湖
徐 俯
双飞燕子几时回?夹岸桃花蘸水开。
春雨断桥人不渡,小舟撑出柳阴来。
(1)秦诗用字精巧,尤其是三句中的“含”字,四句中的“卧”字,说说它们“巧”在何处?
答:
(2)徐诗在表现手法上有何特点?它表达了作者一种什么样的心情?
答:
古诗词鉴赏(参考答案)
1.(1)“悠然”不仅属于人,也属于山,人闲逸而自在,山静穆而高远。“见”字作“望”不可,因为无“悠然”的情味。
(2)“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唐,王维,《鹿柴》)
2.(1)表达了诗人受压抑的现实处境。
(2)借指引荐者;比喻自己的才能抱负;感慨知音难觅的寂寞心情。
(3)“莫道春风好,春风易白头。君看花里鸟,亦有世间愁。”(明,李东阳,《白头翁画》)
3.(1)词采华丽,章法井然,对仗工整,声调悠然。
(2)“绿艳闲且静,红衣浅复深。花心愁欲断,春色岂知心。”(唐,王维,《红牡丹》)
4.(1)表达了诗人对国事,对人民命运的忧念与关心的感情。
(2)“新雁南来片影孤,冷云深处宿菰芦。不知湘水巴陵路,曾记渔阳上谷无?”(宋,陆游,《闻新雁有感》其二)
5.(1)此诗运用比兴手法,寓意深沉。作者是唐开元名相,此诗是自抒抱负襟怀的一首述怀明志之作,不是单纯有感于心而发于笔端的寄志。
(2)“我家洗砚池头树,个个开花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元,王冕,《墨梅图》)
6.(1)“枉然”与“借问”二词,一抑一扬,顺笔否定神女,赵飞燕都不能与红湖媲美,手法极尽变化之妙,跌宕有致之势回旋其中:“真国色”三字,力重千钧,掷地有声,只有此花的“真国色”,才能如此“动京城”,反过来也正反映了此花的“真国色”。
(2)一个“赏”字,总揽全局,直贯通篇;李诗从“色”“香”两个角度写牡丹的红艳、浓香,单刀直入,开门见山,激发起诗人思接千古的浮想。
7.(1)方诗是指兰花油润光泽,娟秀淡雅,姿态万千,甘厚纯正,清新温馨,颇合君子之道的形态:君子之德,大丈夫之才,世上有几人能识?倪诗是指南宋当时仁人志士销声匿迹,无所作为,任北军纵横的可悲局面。
(2)前者流露出“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的无尽惋思;后者写出了见画上的兰而联想到茅草,再联想到南宋正气的消亡这一心理活动。
8.(1)一个“休”字,表达对南宋统治者既痛切又愤恨的感喟:“半出城”三字,既写了游春的盛况,也写出了西湖的美丽风景。
(2)林诗中采用上句写景,下句写情,语言流畅、直率,朗朗上口,为后人所喜爱;吴诗采用平铺直叙的手法,用拟人化的笔调,抓住自然景物的特征,结尾别致,耐人寻味。
9.(1)突出地表现了梅花的孤傲高雅;既有近景,又有全景,比喻逼真。
(2)蔡诗看似闲适,实则疏宕,表现了诗人羡慕隐居生活,想逃禄归耕的忧郁心绪;陆诗写得别具一格,诗人借写梅花的高洁、傲霜,来暗喻自己一生痛苦辛酸而孤傲自洁的品质和性格。
10.(1)为全诗增添了一番色彩,栩栩如生,形象感人。
(2)诗人构思巧妙,四句写四景,犹如一幅绝妙的图画,尤其是三四句,打破了千篇一律的手法,好似让读者也感受到撑出小舟而来的喜悦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