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3年第10期

梅花香自苦寒来

作者:王 晨




  
  作为一名作家,他有着洞察古今的深刻见解;
  作为一名诗人,他有着酣畅淋漓的炽热情感;
  作为一位教育家,他继往开来,不辱使命,奉献了自己毕生的精力。
  走近刘征,你会结识一位多才多艺的作家,一位风趣幽默的可爱“老”头——
  语文世界:您出生于二三十年代,那是一个与我们这个时代截然不同的年代,能谈谈您小时候学习语文的故事吗?
  答:关于我中学时代的学习生活,我已写过文章,不再详谈了。那是在半个世纪以前,在沦陷的北平,政治环境、社会、家庭和学校的环境同今天极不相同,一言难尽。今天的环境比起我那时候要好上千倍万倍。可是回想起来,也有几点学习体会值得说说。
  一是学习语文要靠自己,靠自学。叶圣老把学习语文比作小儿学步。步要自己走,老师如母亲,只起引导携护的作用。我那时,对语文产生浓厚的兴趣,一味地钻古书,写诗文,得到一位高明的老师指导,更如夜行明灯引路。上语文课,我只当作“小儿科”,课外大量的阅读才是我最感兴趣的。举其要者,如诗经、离骚、杜诗及唐宋各家诗词选,均已精读,许多能背诵。前四史、《十八家诗抄》《经史百家杂抄》《古今诗范》等皆已浏览。中学六年,可以说是从故纸堆里钻过来的。
  回想起来,这样学法,虽然国学水平大有提高,却有两个问题。一是接触新的东西、白话的东西太少。我到高中才开始接触新文学,首先是读几本鲁迅的书,那是在地摊上买到的。二是严重偏科。我对数理化课很少兴趣,不认真学,成绩一塌胡涂,可是毕业时仍然给60分,因为我上的那所中学是十分崇古的。考大学,却遇到很大困难。
  可是,我同样不赞成各科不分轻重,平均发展。到了高中,已经十五六岁了,于各门课程应该已有所爱、有所取,将来专攻什么,应该已有所考虑。
  语文世界:您的作品《过万重山漫想》等曾被选入高中语文教材,能谈谈您的创作体会或学习这篇文章应注意的问题吗?
  答:《过万重山漫想》写于1979年冬季。我和两位同事到四川调查研究之后,取道长江水路赴武汉。凌晨,船从重庆出发,傍晚到万县。船是不能夜间通过三峡的,就在万县过夜,次日天朦朦亮,船驶进瞿塘峡,开始三峡的航程。前行经巫峡、西陵峡,到达宜昌已过午了。在三峡中的八九个小时,我几乎一直站在船头。
  一来是我已年过半百,第一次下峡,与读过的许多有关诗文相印证,有无穷的味道。二来是正当开放搞活的好光景,心中一片明净,兴奋不已。三来是这三峡的风景实在好,伟丽而神奇,雄深而娟妙,令人痴醉,只觉得灵魂都在这景物中溶化了。这一行我写了二十多首绝句,收入诗集时名之曰“三峡放歌”,今天读来,仍感心情激动。其中有一首道:“鲧禹导江存史话,蚕鱼开国但传闻,举杯默向遥天祝,第一操舟下峡人”算是《过万重山漫想》构思的最早的萌动。诗是在船上写的,文是回家后才慢慢写成的。我以为,读此文,可以当比喻,当寓言来读。如今“感悟”一词十分流行。我写此文,写的是实山实水实情实景,着墨却又不在这“实”字,我是拿三峡当一个伟大的比喻形象来写的。通过三峡,我仿佛从头走过我国几千年的历史,仿佛走向遥远的未来,仿佛看到、挨到我们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大智大勇,开拓创新,永不停步。无路、开路、有路,再无路、再开路,再有路,节节升高,此即几千年的文明史。我们的民族是个敢吃螃蟹的民族,眼前又再吃一只大大的螃蟹。我们从事的振兴中华的大业,不仅史无前例,而且世无它例,同第一位勇士穿过三峡,不是很相似吗?从这个角度去读,同我的写作意图相契。当然,读者是自由的,对作品的理解是开放的,也可以有多种理解。
  二十多年过去了。从文章中看出,当时葛洲坝水电站尚未建成,而今年,规模宏伟的三峡大坝已横空出世。这二十多年间,我曾再次放舟三峡,两次访问三峡大坝建设工地,感受到那种移山改水、震天撼地的气魄。我虽然已高龄,身体尚健,激情不减,如能放一游艇,共几位好友容与在高峡平湖之上,我想,笑逐颜开的神女会相赠一段美丽的彩云,朝辞白帝的太白也会登上我们的游艇,高唱新篇吧。说得远了,我这个人好幻想。
  语文世界:您是一位多才多艺的作家,您不仅创作了大量的寓言诗、古诗、杂文、散文等作品,还在书法领域造诣颇深。作为一个成功人士,您觉得中学生朋友应该如何学好语文呢?
  答:我是个笨人,不是故作谦虚,是实话。聪明人若用我这么大功夫,成绩要十倍于我。我大半生同笔墨打交道,成绩有限。但我不气馁,仍然行行不息,蹒跚地向前。人生即一连串的遗憾,一连串的不满,如是才有一连串的追求,一连串的超越。这个运动的过程一旦终结,也许肉体尚存,精神即已寂灭。我不但自己舞文弄墨,还搞了几十年语文教学,回答中学同学应如何学好语文这个问题,照理说必定有一番“解渴”之论,其实不然。实话实说,越是搞下去反而越胡涂了。
  大道理讲不来,讲一点小道理。语文是什么?是一座七彩缤纷的魔宫。学语文当是旅游,内中有高山大川、小桥流水种种迷人的美景;当是交友,内中有古今中外的贤士和才子向你坦露胸怀,给你指点人生;当是品尝美味,内中有南北中西的山珍海味;还可以当是作美梦,当是作游戏,如此等等。看,这样来学,还会学不好吗?当然,常言说梅花香自苦寒来,学语文还是要花大力气,下大功夫,知之才能乐之,知之深才能乐之甚。下功夫才能得到打开这座魔宫的金钥匙。不瞒你说,我已进入魔宫,不想出来了。然而升堂矣,未入于室也。
  
  链接阅读
  
  木偶探海记
  刘 征
  木偶想测量大海的深浅,
  他跑到海上考察了一番。
  回到海滩上立刻召开大会,
  向听众介绍他探海的观感:
  
  “海,人们常说是很深的,
  其实,这是不可靠的传言。
  我在海上走了几千里地,
  海水只能没过我的脚面。
  我躺在海面上东摇西晃,
  海水也只能沾湿我的双肩。
  我生怕自己的体验不可靠,
  还特地观察了海鸥和海燕。
  他们从高空俯冲下来,
  浪花也只在胸脯下轻轻飞溅。”
  
  话没说完,全场乱起来了:
  老蚌掩着嘴唇哧哧地笑,
  螃蟹举起大锤咚咚地敲,
  连沉默的石子也又蹦又跳。
  木偶直气得浑身发抖,
  用手拍着讲台大声叫道:
  “你们为什么不好好听讲?
  你们为什么乱吵乱闹?
  难道我没有到海上去考察?
  难道我的见解是主观臆造?”
  
  怎么能跟木偶说得清楚呢?
  一个简单的道理他不知道:
  要获得真知就要深入下去,
  浮在表面上什么也得不到。